- +1
這里曾孕育出摩拜單車:百年紗廠成了老城區里最亮眼創業街區
2017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前夕,一群來自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街道社區創客中心的小創客們,參觀了楊浦區“長陽創谷”。活動周的主會場就設在這里。門口綠色的“獨角獸”圖案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這就是活動周的吉祥物“壯壯”。

這里真的曾孕育出一只“獨角獸”——摩拜單車,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共享單車運營平臺。很快,摩拜單車區域性總部將設在這里,并和長陽創谷進一步深入合作,共建摩拜公園。
每個周末,南西社區創客中心都會組織小創客們設計和實現各種奇妙的構想,或者去實地參觀創新企業。
五年級的小創客王懷璘說,參加創客學習,讓他學會了運用工具和機器去解決問題,這種與工具、機器打交道的能力可能是未來最重要的創新能力,而在長陽創谷所看到的這些創新企業,更加堅定了他的判斷。“我長大了也要成為一名創客,用我的創新發明去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式”。
上海是中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也是中國制造業門類最齊全、工業基礎實力最雄厚的一個城市,“雙創”基因已快速融入到城市的血脈中。
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市各類市場主體共221.16萬戶,同比增長8.1%,其中企業176.78萬戶,增長9.1%。在新設企業中,從事第三產業的企業達到12.82萬戶,占整個新設企業戶數的92.1%。
長陽創谷總經理奚榮慶告訴記者,今年雙創周的主題是“雙創促升級,壯大新動能”,非常契合當下上海的創業氛圍,創新發展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關鍵是如何用創新創業促進產業升級,提振經濟發展質量。
百年紗廠成了老城區里最亮眼的創業街區
小創客們在長陽創谷的草地上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對著空中的無人機歡快地做著各種動作。操縱無人機的是南西創客中心的科技老師何天起,通過監視器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們的笑臉。
何天起是一位85后創業者,2015年創辦豆姆智能科技公司,他的夢想是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機器人陪伴一起成長。何天起同時也是上海多個社區創客服務中心的首席科技老師,兩年來累計為數百名青少年輔導過機器人課程。這一次,他帶領學員們一起來尋找“獨角獸”。
“長陽創谷”所在地原為近百年歷史的紡織機械廠,通過更新改造,已經成為上海城區具有代表性的園區,極富創新創業的氛圍。外墻布滿綠植的辦公樓原來是荒廢的廠房,路牌由生銹的鋼板改造而成,墻上的大齒輪裝飾揭示著百年工業文明的銹跡斑斑。昔日隆隆的紡織機械聲被白領和創業者們的鍵盤敲擊聲所取代,百年紗廠成了老城區里最亮眼的創業街區。
小創客們參觀園區企業“脊近完美”時,企業創始人朱國苗博士不僅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防止脊柱側彎的生理課,還讓孩子們親自體驗了先進的檢測儀器,通過足底受力的分析來識別身體的缺陷和病癥。VIPKID公司創始人米文娟則安排資深的美國教育專家通過網絡平臺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科普課,“啟迪之星”孵化器內的清軟海芯公司團隊,也給孩子們上了一堂3D打印課程和橋梁搭建課程。
“現在是時候去做創意創新產業了”
“如果我不出來創業,現在可能還是一名針灸推拿科的醫生。現在我借助科技的力量來診斷和緩解病人的疼痛。”“75后”創業者朱國苗說。
“如果我不出來創業,現在可能還是一名英語老師。現在我借助科技的力量,把純正的美國外教英語教學送到互聯網能夠達到的地方。”“80后”創業者米文娟說。
“如果我不出來創業,現在可能還是一家外企高管。現在我借助共享辦公空間和創業平臺,為80多家成長型小企業提供服務。”“70后”創業者、UCUBE創想中心總經理鈕振宇說。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4年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雙創”一詞由此開始走紅,也激發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創新創業熱情。
上海是中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也是中國制造業門類最齊全、工業基礎實力最雄厚的一個城市,“雙創”基因已快速融入到城市的血脈中。
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市各類市場主體共221.16萬戶,同比增長8.1%,其中企業176.78萬戶,增長9.1%。在新設企業中,從事第三產業的企業達到12.82萬戶,占整個新設企業戶數的92.1%。
這股創業創新的熱情,不僅吸引了內地創業者,外籍的創業者同樣向往這批熱土。
Emily是香港人,而先生Adam是加拿大籍華人,2014年7月兩人從大公司的高管職位上雙雙離職,在上海創立了一個只有4人團隊的公司,現在已經快有40名員工了。
“公司名字就叫創新(CREATEC),我們是一家融合創意與科技而誕生的創新型互聯網+公司,幫一些企業從傳統變成數字化,或者做一些創新的商業理念和品牌的創新,可以讓公司的客戶體驗更加美好。”Emily告訴記者,上海應該是一個國際創意之都,有很多非常有才華的創意人,現在到了資金充足、人才不缺的階段,企業不能再簡單地把資金投到基礎設施建設上或簡單地擴大產能,而應該把更多投資投放到研發、創新、管理中。“現在是時候去做創意創新產業了。”
9月13日晚,在延安中路的UCUBE創想中心一個創業者沙龍上,多位創業者分享了自己對雙創的理解。
從美國谷歌公司離職回國創業的王崯博士說,創業就是do something bigger,公司能發展多快和能走多遠決定于創始人學習的速度和學到的程度。中國提出的“雙創”將會是一種全球的潮流,創業創新意味著改變,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在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風浪,但那不過是為精彩的人生多一些注腳而已,而不去努力改變,你永遠不知道世界會變得有多美好。
“未來‘雙創’在上海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數據顯示,2016年北京、深圳、上海、廣州四個城市的雙創分指數占全國總量的45.89%,較2015年上升2.24個百分點。超過一半的線上雙創活動集中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作為中國雙創的策源地,北京的霸主地位難撼,并有集中趨勢。
以具體的二級指標來看,2016年北京的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為1450,幾乎為第二名上海(878)與第三名深圳(686)之和。國家級雙創平臺數量174家,也幾乎是上海(89)與深圳(86)之和。
常有創業者和投資人表示,相對于北京、深圳等城市來說,上海的創業氛圍不夠濃厚,創業環境也并沒有太大優勢。上海的創業環境真的不夠好嗎?
紐瑞滋公司是一家專注做新西蘭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和成人奶粉的企業,在金橋開發區已經創立11年了。
紐瑞滋公司創始人劉寧告訴記者,創業環境好不好不能簡單地比較上市企業和科技園區的數量,應該從金融支持、扶持政策、人才和教育培訓、科研成果轉化、商務成本、文化與社會規范等多個方面來評價,整體來看,上海的創業環境不比北京、深圳差,正是因為上海非常規范的商業環境和創新服務意識,大幅降低了企業的成本。比如中國(上海)自貿區自2013年9月掛牌以來,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從2013版更新到了2017版,對外商投資的限制類和禁止類措施數量從190條縮減到95條,新增企業數呈幾何級增長,制度創新產生了“制度紅利”,推動了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的發展,推動了經濟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上海沒有BAT,沒有馬云、馬化騰、雷軍,但不能因此判斷說上海的創新創業環境不夠好,隨著政策支持力度的繼續加大、全社會創新創業認識的提升及整體環境的不斷優化,未來‘雙創’在上海還有很大發展空間。”長陽創谷總經理奚榮慶告訴記者,今年雙創周的主題是“雙創促升級,壯大新動能”,非常契合當下上海的創業氛圍,創新發展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關鍵是如何用創新創業促進產業升級,提振經濟發展質量。
創業的道路總是崎嶇的,有機構對2017年150家死亡樣本企業進行分析,發現有70家企業成立于2013年,達到總樣本量的46.67%;成立于2012年的企業有26家,占比17.33%;成立于2014年的死亡企業有19家,占比為12.67%。這說明,對于創業企業來說,四年可能是它們最難過的一個坎。其中,智能硬件、教育、房產、汽車、O2O等“風口”行業是死亡率較高的創業領域,進入者多,淘汰率也相對較高。
“各種各樣的問題總會有的,這時候就需要妥善地進行調整,總會有解決的辦法。”2015年成立的童成網創始人張葆葆表示,創業者自身應該做好充足的創業準備,去配合政策而不是等著政策來配合,否則再多的政策對自身創業起不到任何幫助。創業不能懼怕失敗,“真誠、有心,便會有火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