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五四青年獎章 | 文書洋:行走山林泥土間,砥礪青春報國志
“蒼龍過碧城,青瓦走云煙。千古彝家寨,今朝去舊顏?!蔽臅笤谖⑿排笥讶ι蠈懴铝诉@首名為《晨詠特西》的小詩。

“清晨,看到如洗的青山、繚繞的云霧和農戶的新居,不禁感慨中華民族反貧困事業的偉大成就,獻給黨、獻給脫貧攻堅戰場上最可愛的人們!”

文書洋,白族,中共黨員。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教師。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四川省教育脫貧攻堅專項獎勵獲得者,西南財經大學優秀共產黨員、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22年4月,獲得“四川五四青年獎章”表彰。
2019年12月,入職西南財經大學僅兩個月的文書洋就背上行囊再出發,來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井葉特西鄉,擔任鄉黨委副書記和鄉綜合幫扶工作隊隊長,投入井葉特西鄉的建設工作之中。
美姑縣是西南財經大學定點幫扶地區,井葉特西鄉位于美姑縣東部。這里黃茅埂云海浩瀚,雪松玉潔;索瑪花漫山遍野,爭奇斗艷。人們依山而居、順時而動,四季更迭、往來種作,仙境般的美景之下是煙火人家的柴米油鹽。截止2019年底,最后兩個尚未摘帽的貧困村,成為文書洋與井葉特西鄉故事的開端。
理論“下鄉”,為民“造富”
作為經濟學博士和井葉特西鄉掛職干部,文書洋時常在想:經濟學理論如何“下鄉”,為井葉特西鄉人民創造真正的財富?根據大量的走訪,文書洋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因地制宜,發展“小而精”的燕麥加工產業。
理論是出發點。在走訪中,文書洋發現:當地產業發展戰略重點在種植業和畜牧業。但畜牧業缺少完整的產業鏈,并且交通運輸成本過高;而谷物類作物則只需要簡單加工,同時保存時間長、運輸更方便?!爱a業發展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怎樣在交通運輸受限的情況下盡量在當地完成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因地制宜選材是因地制宜解決的第一步。井葉特西鄉地處高原山區,土地受污染程度極低,適合種植燕麥蕎麥。燕麥作為當地主食之一,經過去殼、炒制、研磨三個簡單步驟后,沖入開水就能得到美味與營養兼具的燕麥粥。

“把項目做得小而精,才能更好調動普通群眾的積極性?!贬槍Ξ數匕傩丈唐方洕庾R不足、自發創業熱情不高的特點,文書洋提出采取“以訂單帶生產”的低風險運作模式。他帶領當地干部群眾注冊成立“井葉特西食品加工廠”,以小規模、低風險、高效率的運作模式為后續工作打下基礎。但文書洋深知:“對鄉村振興來說,欠發達地區如何長期跟進產業項目至關重要。黨和國家‘四個不摘’政策將起到關鍵指導作用?!?/p>
實踐又歸于理論。文書洋在擔任井葉特西鄉掛職干部的過程中,結合工作實踐,開展田野調查,形成多篇學術論文和資政報告;并與當地組織部門合作,牽頭承擔“幫扶干部管理”專題調研課題,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參與研究,開展覆蓋全縣幫扶干部的調查研究,形成相關學術論文,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的諄諄教誨。
鋒從磨礪出,舊貌換新顏
井葉特西鄉位于大涼山深處,自然地理條件特殊、生活環境迥異于都市。對于時年28歲的青年教師文書洋來說,要快速適應新環境,完成好黨組織交予的光榮任務,挑戰不小。作為掛職副書記、脫貧攻堅專職副書記,他同時對口聯系西甘薩村8戶幫扶戶,兼任依嘠村村干部,多數時間都住在村上。高原上日照強烈、氣候高寒,生活物資簡單,條件相對簡陋。但“沒有一番寒徹骨,哪來舊貌換新顏?百年黨史上,我們黨創造了多少從無到有的奇跡?作為一名黨員,能吃苦是一種基本功!”文書洋如是激勵自己。
幫扶工作期間,文書洋堅持深入基層一線、駐村開展工作。2020年10月,他突發急性闌尾炎,入院手術治療。但躺在病床上,文書洋仍然心系鄉親,通過線上方式跟進工作;傷口尚未痊愈,“肚子上貼著紗布”,就重新置身泥土的芬芳、投入到緊張的駐村幫扶工作,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各項檢查驗收。彝族同胞們淳樸真摯的感情一次又一次深深沖擊著年輕的文書洋:“很多上了年紀的彝族老人完全不通漢語,但所有人必定都會說一句漢話——'共產黨好’!”

駐鄉幫扶工作經歷讓文書洋感觸頗深:“中國減貧事業為世界樹立榜樣。物質幫扶在全球都具有相似性,而我們之所以成功,關鍵在于黨的堅強領導?!彼芍愿袊@,中國反貧困實踐最突出的特點是能通過黨的集中領導和動員,實現人力資源可持續下沉。堅持駐守在欠發達地區的幫扶干部們,不僅承擔政策解讀和政策落實工作,也為數據采集、基層調解、檢查驗收提供了直接人力支持,更帶動了受幫扶地區人力資本形成,成為脫貧攻堅奪取最終勝利的重要保障。“縱觀人類發展史,全民族動員的、跨地區的、長期的人員幫扶十分罕見,規模如此之大者更是絕無僅有,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和信念!”
離開大涼山,離開美姑,離開那個曾為之全身心付出的“幸福特西”,文書洋回到了他同樣熱愛的教師崗位。作為高校教師,文書洋想要為新時代青年學生講好中國金融故事。他說:“為國育才、為黨育人是新時代教師的初心和使命,怎樣在未來的教學中融入過去的經驗和知識,尤其是講活講好金融在反貧困和經濟發展中的中國實踐,充分發揮課程思政育人做人,是我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他也正積極參與國家首批中國經濟學教材《中國金融學》編纂工作,要將中國實踐經驗,教授給新時代中國青年,幫助他們正確認識中國問題、理解中國現象、學習中國理論。

“脫貧攻堅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中國人民意志品質、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充分彰顯,賡續傳承了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將把它貫穿于我的教師生涯和學術生涯,用好這一年‘田野經驗’帶來的寶貴財富,為中國經濟學教學和科研貢獻自己的力量——在燭照他人的奉獻中,去實現自己的職業成就感和幸福感?!蔽臅髣忧榈卣f。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