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文丨庭院深深深幾許


世之篤論,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
——郭熙《林泉高致》

南宋·佚名 桐蔭玩月圖
宋詞與庭院
宋詞一般分上下兩片(闋)在聲律和樂奏中正好有貫然,對比、映襯、反正之妙,因此很適合庭院空間的描繪和抒寫,試看歐陽修的《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南宋·趙伯骕 風檐展卷圖
上片是空間(庭院),下片是時間(春暮)。破題使用三個“深”字,以楊柳,簾幕,層層逼進將庭院空間之深寂、孤獨、幽隔、惆悵,渲染得極有層次和深度。詞有詞氣,讀詞當看其詞氣的流走自如。這首歐詞,詞氣沖越,由緩而急,由幽而明,由深潛而博大。柳煙庭院,深深婉約,轉盼動人。這是一種內向的空間。而蘇東坡一首《蝶戀花》寫人與庭院之間的遐思,別是一副筆墨: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內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內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宋·佚名 松蔭庭院圖
全篇也是暮春景色,卻寫得融融春光,由外而包內,庭院外杏花、綿柳、燕子、綠水,芳草人家,一片春色;而庭院內全在于“隔”,只見高墻,只聞笑聲不見佳人。墻內的秋千笑聲,引得墻外行人遐想,融入春風飛花之中,綿綿無盡,卻是含蘊動情關鍵在于“隔”,在于笑聲直透詞境。墻外春光如許,墻內定然尤勝,這從另一境界寫出庭院的內美,較之宋詩“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更饒情味。此北宋庭院之美又一境也。這種“聲”在詩詞意境中的穿透力和所喚起的空間感,時間性,也就是藝術風水。

宋·張齊翰 秉燭夜游圖
宋詞中多凡寫一片靜境,往往是從動中觀之,其幽其閑,刻畫入妙,其中描寫小樓中的閨閣空間,與五代詞比,又別是一種境界,另一副筆墨,這一類空間的互動,人與庭院的自然妙契有非常豐富的表現,令人感動地描繪出宋代平和富庶的生活現實和美學品味,其妙造的多種庭院空間,歷歷如畫,有很高的美學價值,而對藝術風水的反映,足以在藝術史上成為一種典范和永恒,同時也成為北宋社會歷史的一部分。
-- END --
出品人丨王成業
編輯丨「私享藝術」全媒體運營中心
如需轉載圖文請與公眾號留言聯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