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物畫名家李震堅誕辰百年,浙江推出紀念大展
澎湃新聞獲悉,4月26日,“大道行深——紀念李震堅誕辰一百周年作品展”在浙江美術館開幕,展覽依托李震堅家屬捐贈與中國美術學院校藏作品,分“浙派人物開山祖”“傳神妙筆繪巨作”“生活蒙養筑根基”三個板塊,展現李震堅對中國人物畫創新之路的啟示意義。

李震堅(1922-1992)

展覽現場
李震堅(1922-1992),浙江縉云人,天資聰穎、勤懇誠樸,自幼能書擅畫。1947年考入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國畫科,先受業于黃賓虹、潘天壽、諸樂三等學習傳統中國畫,后又師從莫樸學習素描、油畫。1950年畢業后作為研究生留校,兼任繪畫系教學工作,曾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美術家協會理事等職。在數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李震堅專攻寫意人物畫,融合中西繪畫技法,先后創作出《媽媽的新課題》《井岡山的斗爭》《在風浪里成長》等反映時代風貌與民族性格的佳作,出版有《李震堅畫集》《李震堅國畫人體》等,為中國寫意人物畫的創新之路做出了卓著的貢獻。

《井岡山的斗爭》1960年 96cm x 171cm 浙江美術館藏

《在風浪里成長》1972年 176.5cm x 128.5cm 浙江省博物館藏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現實題材寫意人物畫的探索創新是李震堅教學研創的重心。李震堅的藝術成就在于,將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造型傳統與中國畫千年積淀的筆墨語言相融合;在現實主義的關照下,把時代性的現實人物置入民族特色的繪畫形式;開創“浙派人物畫”的新范式,在新時代中讓顧愷之以來“以形寫神”的中國人物畫傳統獲得新生。據主辦方介紹,此次展覽展出李震堅先生100余幅作品。展覽分為三個板塊:
“浙派人物開山祖”展示李震堅先生早年從家鄉縉云到國立藝專學習時期的傳統中國畫作品。其中首次面世的1948年冊頁18張《石法》譜圖展現了他扎實的筆墨功底,1955年《問路》代表了浙派人物畫語言探索的初步成果。

《媽媽的新課題》 1960年 146cm x 79cm 浙江美術館藏
“傳神妙筆繪巨作”集中呈現李震堅先生的水墨人物畫代表作。《媽媽的新課題》(1960)《井岡山的斗爭》(1960)《在風浪里成長》(1972)等大型創作將時代風神與民族性格相結合,代表了浙派人物畫高峰時期的成就;《維吾爾族老人》《拉卜楞青年》(1962)等展現了人物造型與筆墨融合的精度;1980年代的水墨人體畫系列展示了李震堅先生晚年藝術探索、攻堅克難的成就。

《新疆老人》水墨與素描 1962年 浙江美術館藏
“生活蒙養筑根基”展示李震堅先生的速寫作品。海量的速寫不光見證了李震堅先生踏遍大江南北的足跡,更有力地訴說著熱愛生活、扎根生活、貼近群眾才是藝術創作的源頭活水。
展覽中,除了來自民間收藏的李震堅早期作品,中國美術學院校藏的李震堅《井岡山的斗爭》《在風浪里成長》《鳳凰山下十姑娘》《細流匯江海》《馴馬圖》等十余件創作也將首次公開亮相,尤其值得關注。李震堅對于大型創作有著極高的自我要求,他經常會繪制多個版本,以擇其優者。本次展出的中國美術學院校藏作品正是李震堅代表作的“孿生兄妹”。它們清晰、多維地創作展現李震堅不斷錘煉、反復斟酌的創作過程,是他精益求精、永不放棄的精神體現。
李震堅先生是少有的兼擅人物、山水、花鳥的中國畫畫家,這得益于他幼年嚴格的國學教育。此次展覽展出數件李震堅早年的花鳥畫作品,并結合其西畫素描習作,來探討浙派人物畫造型與筆墨的根脈。為紀念這位杰出的畫家與美術教育家,展覽工作組還對20余位中國美術學院老校友進行了深度采訪,在搶救性保存口述歷史材料的同時,從更多維度上展現李震堅先生其人其事其藝。

展覽開幕現場
此次展覽后,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將派出教師與碩博代表前往李震堅先生的家鄉麗水市縉云縣進行美育活動。此行中國美院國書院和浙江美術館將向新建鎮河陽村捐贈數十幅李震堅中國畫復制品,為河陽小學舉行專場講座,與縉云工藝美術學校師生進行寫生交流活動。
據悉,“大道行深——紀念李震堅誕辰一百周年作品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國美術學院主辦,浙江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承辦。2022年下半年,展覽還將前往麗水市美術館進行巡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