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12屆臺商論壇在江蘇淮安舉辦,各界聚焦臺企如何轉型升級

8月28日至30日,江蘇淮安盛大舉辦第十二屆臺商論壇,來自海峽兩岸的政府官員、企業家和學者出席論壇。
自2008年淮安市提出“南有昆山、北有淮安”的口號后,經過近10年發展,淮安已成為繼深圳、東莞、昆山之后的又一臺資高地——淮安目前累計批準臺資項目1200多個,總投資120多億美元。
近年來,在大陸投資的臺企共同面臨著“轉型升級”、“二次創業”等問題。面臨新的形勢,同樣謀求轉變的淮安又將與臺企如何互動,實現共同成長呢?
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記者在臺商論壇采訪期間注意到,這也是與會的各界領導以及企業家們共同關注的焦點話題。
“南昆山,北淮安”
“十一年來,淮安臺商論壇已由一棵小樹苗長成合抱之木。”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在論壇上發言稱,2006年,以富士康落戶為發端,“南有昆山、北有淮安”臺資集聚新高地戰略部署拉開了帷幕,作為政府與臺資企業交流平臺,這座位于江蘇省北部中心城市的淮安,每年舉辦一屆臺商論壇。
2014年11月,淮安獲國臺辦批準,成為大陸唯一一家國家級臺資企業產業轉移集聚服務示范區。“此后,我們實施臺資項目倍增、交流平臺拓展和101%服務升級‘三大計劃’,臺資集聚取得了新的碩果,臺商臺企已成為淮安產業集聚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姚曉東說。
截止目前,淮安累計批準臺資項目1200多個,總投資120多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 50多億美元,是蘇北唯一“臺企集聚超千家、投資超百億”地級市。
據介紹,在淮安市“4+2”工業優勢特色產業中,鹽化新材料、電子信息、食品、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4個千億級主導產業龍頭都是臺資企業。
“臺企在淮安已經形成了集聚效應,”在淮安總投資達12億美元的臺玻集團董事長林伯豐表示,從富士康、臺玻集團,到明基達方、敏實汽車,眾多知名臺企之所以紛紛落戶淮安,原因除了看中其商機和潛力外,“淮安市政府提供的101%服務令人感動。”
所謂“101%”,是淮安市政府于2009年針對臺資企業提升服務效能而提出的口號。也就是,對投資者提出的合情合理要求,地方應做能做的,力爭做到100%滿足,此外加的“1”就是多為企業提供一份貼心的服務和驚喜。
“淮安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政策優惠和扶持方法。更重要的是,說到做到,我們很開心,也很放心。”林伯豐感嘆。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前不久,8月7日到12日,淮安代市長蔡麗新率團赴臺參加了為期6天的淮安經貿文化交流合作周活動。這是四個月之內,淮安黨政領導第二次率團來臺。
在此之前,今年4月下旬,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率領代表團參加在臺灣舉辦的2017淮安周系列活動。淮安周期間,淮安黨政領導密集走訪臺灣企業,敘舊情、話合作、談發展,達成了一批合作意向,敲定了一批合作項目。
明天看淮安?
近年來,隨著制造業競爭全面升級,以及互聯網對創新服務模式的滲透、融合和顛覆,走過十一年的淮安臺資正面臨著由傳統制造向創新發展、智能制造的轉型。
“從淮安實際看,產業轉型升級遭遇‘成長的煩惱’。”姚曉東直言,尤其在落實江蘇省委、省政府推進“兩聚一高”戰略部署,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方面,淮安既要在改造傳統制造方面“補課”,更要在綠色制造、智能升級方面“加課”。
“能不能沖出轉型的關口、實現發展的鳳凰涅槃,取決于創新創業這一強大動力引擎。”姚曉東說,作為淮安經濟支撐的臺企,無疑承載了淮安市的轉型重任,這也是今年論壇的主題定為“集聚創新動能、共筑智創高地”的原因所在。
新的形勢下,淮安與臺企,究竟應該如何互動,才能實現共同成長?兩岸學者專家紛紛建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指出,現在制造業的發展從過去的“汗水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同時,對于技術服務、研發服務、專業服務等高技術服務業的需求倍增。“新需求、新消費將成為引導兩岸創新的最大動力”。
臺灣中華大學講座教授尹啟銘則表示,淮安應該發展智創高地,形成“先定產業再定政策”的聚落型園區,以平臺、終端系統、核心零部件帶動產業鏈,同時有政策、服務、產業支援來優化發展環境。
同為“臺資聚集高地”,淮安免不了要被拿來與昆山比較。就數據而言,兩者還存在一定差距,截止目前,臺商在昆山與淮安的累計投資總額分別約為572億美元、120億美元。
不過,隨著今后連淮揚鎮、徐宿淮鹽兩條南北走向、東西走向的高鐵在淮安交匯,“淮安的交通環境、交通條件將天翻地覆”,淮安的潛力“不容小看”。江蘇省副省長陳震寧表達了對淮安與臺資未來發展的信心,“我感覺,昨天、今天看昆山,今天、明天、后天可能要看淮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