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上海團長”奇遇記:疫情正如何重構我們的“附近”? | 湃客Talk

2022-04-22 0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隨著新一輪疫情來襲,上海從3月底開始實施分區分批封控,這座城市的日常生活就此按下了暫停鍵。

封控之下,年輕人賴以生活的外賣、連鎖便利店、大型生鮮商超等所依附的系統突然失靈,周邊的小菜店、水果店、雜貨店重現視野;“上海團長”因社區團購的興起而出圈,一場圍繞生活物資的鄰里互助由此展開。

在此過程中,“團長”和志愿者們都經歷了哪些故事?疫情之下的隔離與互動,正在如何改變我們對當代社區氛圍、鄰里關系的想象?從小區團購到社區營造,如何真正發揮連接作用,避免淪為一小撮年輕人的“自嗨”?正在消失的“附近”,又是否會因此得以回歸?

本期湃客Talk,邀請兩位嘉賓聊聊他們對當下社區生活的觀察。

點擊收聽本期節目

本期嘉賓:

澎湃號 · DT財經研究員  源穎

上海市徐匯區某小區“團長” 圈圈

 

剛封控的那段時間,小區只能保障居民一些最基礎物資的供應,比如蔬菜、肉、雞蛋這些,水果是沒有的。我們樓里老人小孩比較多,樓長阿姨也跟我說了好幾次她家小孩想吃芒果,剛好有一個熟悉的水果團的“團長”小姐姐忙不過來了,我就去把這個團接過來了。

我們小區的團購算是附近小區里最早的一個。最開始還是因為各種公開渠道很難搶到貨,包括盒馬、叮咚這些,雖然貨的品種很全,送貨很快,但是運力實在跟不上,所以才萌生了這一批“用愛發電”的團長。

團購渠道主要是來自于“團長”私人的關系,包括有一些熟悉的、有保供資格的廠商店鋪等等。后來社區團購成熟之后,商家才開始主動放出團購信息。

接手那天其實我還挺緊張的,怕自己做不好,因為我自己是做風控出身的,我甚至還做了一個臨時的風險清單。結果問題還是層出不窮,我那張風險清單根本就沒辦法完全都應對到。比如我們以為物業會配合消殺,但實際上消殺過程比較敷衍。還有一部分貨是白天到的,氣溫比較高,但因為小區要求定點去清點,水果長時間暴曬在太陽下可能會變質等等。

圈圈為小區團購列出的“風險清單”。圖片來自圈圈

我們團購涉及的量很大,有一兩百份的樣子。所以我們當時也想了各種辦法去統計數據,最后選擇了線上共享文檔。我整理完所有團購信息之后,統計就花了不到一個小時,然后跟居委會報備,其實還挺順利的。我們也找到了一位非常仗義的志愿者大哥,騎著“小電驢”挨家挨戶地幫我們送貨,一直送到夜里快11點。

圈圈用線上共享文檔整理的團購信息。圖片來自圈圈

志愿者大哥在分發小區團購到的貨物。圖片來自圈圈

 

做團長的過程中,困難是肯定有的。因為我的渠道是一家進口水果店,價格都比較貴,就會有人質疑我是不是賺“黑心錢”。還有就是待久了,每個人心情都非常焦躁,而且我們到貨又比較慢,所以很多人就拿我當出氣筒,問我:“為什么這么久還送不來,是不是你能力不行?”

但我覺得別的團員都還是很通情達理的,在我被懟的時候,他們也都會跟大家說“我們‘團長’小姐姐已經非常辛苦了,貨不能到又不是她的錯”“就算我們團不成,也應該要感謝她為大家無私付出”等等。

團購期間,圈圈的相冊里密密麻麻的貨品圖片。圖片來自圈圈

所以我覺得,最困難的反而不是面對那些質疑和指責,而是沒辦法回應鄰居們的通情達理以及他們的期待。

封控期間水果其實能算得上“硬通貨”,非常緊俏,供貨商小姐姐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跟我說缺貨。最后一次我就直接跟她發脾氣了,當時我的語氣還挺重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小姐姐就在那天晚上跟我一起熬了一個通宵,跟進她們公司送貨司機的進展。最后在第二天早上六點多的時候水果送到了,還是很高興的。我跟這位小姐姐也是“不打不相識”,現在她對我非常信任,我想要什么貨她都能幫我立馬調出來。

雖然有這么多困難,但我從來沒有打過退堂鼓,因為我既然接下來了,我就要對我們這個團負責任。我當時的口號就是:只要店家不鴿我,我就不鴿大家。

現在大家團購主要都是三個環節:貨源、運輸和分發。貨源方面,像圈圈她們是直接找了一些原來做生意的店對接,我所在的小區主要找的是社區商超以及一些蔬菜基地。在運輸方面,會有一些貨運公司。在分發的時候,會有一些居委成員或小區志愿者,把貨送到居民手里。那“團長”在其中承擔的角色,其實就是把這三個環節打通。

所以“團長”遇到的很多問題,也是在這三個環節產生的。比如在貨源方面,價格高怎么辦?貨源的質量不好怎么辦?我們小區的“團長”每天早上醒過來的時候,手機里基本上都是“99+”條信息,讓他非常崩潰。在分發環節也是,我們小區有一段時間一直在丟東西,“團長”就非常郁悶。結果調了監控之后發現,是小貓把面包給叼走了。后來為了改善這些環節又做了很多改進,比如在到貨之前,“團長”就在群里面狂吼說“大家快下來”,去樓下等著再分發等等。

我自己也是小區的志愿者,我印象非常深的是,有一次我們發現群里的老人不太會用團購小程序,所以就采用了群接龍的方式統計,結果那天有十多個菜單,每人點兩三種,都不一樣,斤數、套餐數也不一樣,最后我們拉了一個Excel表格,足足對了三個小時才對清楚。我也很能夠體會到,像圈圈這樣的團長是非常辛苦的。

 

因為這次疫情發生,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非常非常多。我們之前鄰居都是不認識的,也基本上都沒有說過話。但是經此一“疫”,彼此都熟了起來,甚至還知道了個別鄰居的一些小八卦。我們還形成了一個互助群,家里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什么的,就在群里交換。

我們樓里的鄰居也都挺有意思。之前微博上流傳了一張圖,說“上海阿姨沒有吃的了,只能去小區樓下挖野菜”,她其實就是我隔壁的阿姨,但她平時也喜歡去小區樓下挖野菜,這就是她的生活方式。因為我之前一直給她買東西,阿姨就用她挖的野菜給我包了薺菜大餛飩。還有我隔壁鄰居小姐姐,因為我平時不怎么會做飯,她就經常給我送點吃的。

也有不是很開心的事情。就是我們有一位能量很大的、最早讓我們的小區不用去線上搶菜的“團長”,她是個孕婦,她的團太多了忙不過來,后來就動了胎氣了,還好最后沒事。

也有暖心的事。我們小區常住人口有4000多人,居委會就那么幾個人,所以防疫保障工作肯定是會捉襟見肘的。在年輕人在忙著各種團購的時候,有幾個很細心的小姑娘發現,很多獨居老人沒有渠道去買食物。她們就自發組成了一個關愛獨居老人的群,自費采購了一批食物,定向送到老人的手里。這事兒我還挺感動的。

還有一件很正向的事情,我覺得也有必要講一下,就是現在可能大家看到陽性感染者就避之不及,但我覺得這個態度是不對的。我們小區有個小伙子,他的微信名叫作“因為我很酷”,最早也是積極參加小區防疫工作。他檢測出陽性之后就主動告知樓里,鄰居也對他噓寒問暖,給他加油。我覺得鄰居們很暖心,這個小伙子也人如其名,非??帷V挥形覀凖R心協力,才能一起做到抗疫這件事。

我是去年才來上海的,跟鄰居都處于相對陌生的狀態。這次疫情,我們做抗原檢測的時候,志愿者說要征集一個年輕人教老人家用,我就報名去了。當我一戶戶敲開大家的門才發現,我們這棟老人怎么那么多?很多都是白發蒼蒼,子女都不在身邊。在這種情況下,我就會不自覺地去關心他們,比如在團購的時候會想,這些老人不會團購怎么辦?要不要讓他們直接發語音給我,我去幫他們買等等。看到我這個舉動之后,很多鄰居也自發地參與進來了。

有一個老人做了心臟手術,他的女兒也進到群里跟我們說,讓我們多多照顧他。我其實當時買了不少東西,就去送給了那戶老人,結果老人一直不收。然后我們樓長有一天突然來私聊我說,其實沒有必要送,他們很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我才知道,樓長一直悄悄地在以居委的名義給這些老人送東西,但其實都是他自己買的。

作為一個剛來上海的年輕人,聽到“你就把這里當作你自己家,缺啥就跟叔叔阿姨說”這樣的話,還蠻暖心的。我都沒有想到,自己在上海一年能認識這么多鄰居,得到這么多關心。相比于我在其他城市,四五年的時間可能連我鄰居的名字都叫不出來,這算是在疫情期間,蠻大的一個不同吧。

前兩天,我有朋友發了一條朋友圈說:“被負面消息圍繞那么多天之后,我找到了一些和自己和解的方法。多關心幫助下周圍的人,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幫助自己。”

這句話我是深有感觸的。最近因為團購認識了很多新的小伙伴,和每個人溝通都很愉快,大家也都很樂觀,每天在群里開各種玩笑,分享今天自己團到了什么東西。這在某種程度上減緩了我的焦慮。

前兩天非常低落的時候,我就在家把自己看過的書拿出來,然后就翻到了加繆那本《鼠疫》,里面有一句話是這樣寫的:“瘟疫已經覆蓋了一切,這一來再也不是個人的命運了,只有鼠疫這個集體的經歷與休戚與共的感情?!痹絹碓浇泥徖镪P系,越來越真誠、走心的相處,讓我被大家治愈到了。

我們群里發生了一件挺好玩的事情。有一次我們團購水果,因為起送量非常大,我買了20斤的柑橘,鄰居買了20斤蘋果,我們就互相交換了十斤。后來也有很多以物易物的情況出現。有的小區還發展出了以物易物的置物柜。我同事說在他的小區,一開始小小的置物筐里只放了一包方便面,現在整個筐里,大概已經可以開一個小賣鋪了。

這次疫情給我們生活方式帶來的變化,我覺得可以從三個層面去看。

第一個是對系統的反思?,F在大家非常習慣生活在一個巨大的系統之下,比如通過外賣軟件來訂餐、通過購物平臺來獲得東西,我們其實沒有必要去認識身邊的每一個人。但在這次疫情之后年輕人發現,我們必須通過身邊的一些關系,才能去獲得生活的支持。

第二層是對人的反思。我們過往在認識人的時候,他可能是一個鄰居,是一個快遞小哥、一個保潔阿姨,每個人都是一個抽象的符號,你對他其它的生活一無所知。但在疫情之后我會知道,我的鄰居是在哪里工作的,他家里面可能還有孩子,他是怎樣的性格等等,這個人漸漸地立體起來了。

第三層是對信息層面的反思。有部分年輕人更關心遠方的信息,但對于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知之甚少。但在這次疫情期間,每個人都非常關心自己的小區,甚至是自己鄰居發生的事情,這些關心身邊的信息開始出現。

在此之下,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基礎的東西也在發生改變。首先是我們基礎保障層面,我們開始反思這種巨大的體系可能是有一定缺陷的。第二個層面是精神層面,生活在大城市的每個人其實都是一個偏孤獨的個體,但在疫情之下,鄰里之間、朋友之間的關系,整體上都拉近了。

 

其實項飆提出的“附近的消失”能夠火起來,也是講出了非常多人的感受。我不能說這是現代社會的必然結果,但它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發展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選擇的結果。

當我們去理解“附近的消失”的時候,其實我們在談論兩個層面的問題。第一個是線上在取締線下,其實在很多城市都在發生。第二個是遠方在取締近處,也就是說在市場和商業的發展之下,我們所有的貨源、信息,可以從更遠的地方匯集到城市里。我相信很多生活在城市的年輕人,也非常享受能夠獲得一杯從遠處過來的咖啡。所以我們同樣也在做一些生活方式的選擇。

很多地方也在嘗試重新去修復這種“附近”,思考如何去做社區的營造,比如上海的新華路社區、成都的麓湖社區等。這次疫情其實某種程度上提供了一個機會,讓大家重新和身邊人建立連接,但中間有非常多“不得不”的因素。那會不會對今后產生一些影響,也是我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

 

2021年9月,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中提到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

我自己也針對這些問題做了一些采訪,發現在疫情結束之后,社區不一定能夠得到大規模的復興,但這次疫情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情景,重新去反思個人需要怎樣的生活。

但是這種連接是否能夠促進“附近”的回歸,我覺得還是需要社會和城市的土壤再做一些改變。比如說如果我仍然是一直被綁縛在工作上的,可能我回家的時候已經累得不行了,鄰居再跟我約飯,其實也是非常難的。

我一直在想“消失的附近”這個問題,我覺得原因可能更多在于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的脫節。其實老年人自己的社交圈子也很廣,比如我們樓長她跳廣場舞,可能隔壁小區的八卦她也知道?!案浇敝韵?,我覺得是因為年輕人也有自己的圈子,只不過因為每個人精力有限,沒有辦法再跨出去,再融入到自己的鄰里圈里。

但也不代表我認為消失的“附近”不會回歸。因為這次疫情,原來我們各自的圈子其實被打破了。以后解封了,我們樓肯定不會像以前那樣,路上見到面都不會打個招呼。

因為這次疫情大家已經有感情在了,以后肯定也不會把這條線給斷掉。但以后這條線要怎么去維護,我覺得是需要去思考的。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功利心都太強了,如果某個東西對于我來說沒有幫助,我可能就沒有必要再去維護它了,我覺得這樣是不對的。大家不要從過于功利的角度去開展人際交往,在自己付出真心的同時,你也會得到別人真心的回饋。

過往我們的生活軌跡中,每個人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是有固定的連接的,但這次我們不得不打破自己原有的圈子,所以發生了非常多的故事。

我覺得從大的層面上來說,未來會有非常多更加注重社區的居住模式出現,比如說“15分鐘社區生活圈”,以及鄰里關系的構建,包括公共生活可能會成為社區里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我更愿意回到個體層面來聊這個問題,就是想想我們需要怎樣的社區或者生活方式。我們會發現,前一個階段更多的是個體化的社區或者一種陌生人的社區,現在大家在反思,所以出現了社區營造、社區復興。那未來是不是又會有人跳出來說,我需要一個相對獨立、相對自我、相對個人的社區呢?這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覺得雖然現在有各種各樣的模式,但是我們還是要想一想,當代年輕人到底需要怎樣的社區,需要怎樣的生活,這可能才是我們去思考社區變化趨勢的一個根源吧。

【時間軸】

06:04  當團長,我曾被鄰居質疑“賺黑心錢”

09:02  團長的角色是把三個環節打通

11:08  因為這次疫情,我跟鄰居都熟了

15:00  不會團購的老人,不該被遺忘

19:00  以物易物中,可樂站在“置換鏈”的頂峰

20:30  經歷過疫情,身邊的人立體起來了

22:32  有年輕人開始反思,要不要回到家鄉

24:40  社區復興與公共生活的實踐

26:24  疫情提供了一個契機,讓我們反思想要的生活

27:50  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的圈子,被打破了

31:15  一種和周圍人打交道的新方式

32:00  當代年輕人需要怎樣的社區?

【湃客Talk】

在小宇宙·荔枝·喜馬拉雅APP,

搜索“湃客Talk”關注我們 

主播、撰文 / 周依

后期、監制 / 徐婉

實習生 / 吳宇迪

運營 / Yatiti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大发888官网用户登录| 澳门百家乐群官网| 明珠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网上百家乐官网赌城| 宝马会网上娱乐| 百家乐官网作弊知识| 大发888亚洲城娱乐城| 百家乐筹码500| 百家乐官网庄闲符号记| 香格里拉县| 卡迪拉娱乐城开户| 大发888娱乐城存款| 百家乐赢钱打| 百家乐翻天快播粤语| 百家乐官网骗局视频| 真人百家乐官网是啥游戏| 88娱乐城怎么样| 恒丰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怎么才能包赢| 百家乐官网优惠现金| 金沙国际娱乐城| 香港百家乐赌场娱乐网规则| 网上百家乐的打法| 菠菜百家乐娱乐城| 三公百家乐官网在线哪里可以玩|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投注| 恒和国际| 中华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看大路| 百家乐官网韩泰阁| 百家乐官网算点子打法攻略| 赌场百家乐官网视频| 百家乐官网波音平台开户导航| 百家乐官网走势图研究| 大发888游戏交易平台| 百家乐娱乐平台开户| 百家乐高手论坛| 百家乐21点桌| 太阳城在线娱乐网| 砚山县| 澳门百家乐官网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