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直播預告|商偉:唐詩與勝跡書寫
人文風景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從山水勝地到都市和寺廟建筑等等,無不包括在內。近年來,伴隨著考古學、金石學、物質文化史、視覺藝術史和地理景觀學的深入發展,文學、史學和宗教學等學科也相應地拓展了關注視野。
今年春季學期,由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發起的這一講座系列,邀請海內外文史領域的學者深入開掘這一主題。五場講座將以書寫(從詩歌到碑記等不同體裁,也包括碑刻、拓印等相關技術)、歷史遺跡、城市建筑和道教的洞天等為切入口,來探討人文風景與歷史記憶的建構和傳承問題,同時也涉及與視覺藝術、技術媒介的關系。江山之跡并非自然的產物而獨立于人的世界。相反,它構成了“人文”的一部分,并因此而獲得了深厚的審美內涵、認知價值和歷史意義。

識別海報二維碼進入直播間
“江山勝跡——人文風景的建構與傳承”系列講座之一
文研講座247
唐詩與勝跡書寫
時 間:2022年4月16日(星期六)
上午8:30
主講人:商 偉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 教授
主持人:劉 寧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 研究員
評議人:程章燦
南京大學文學院 教授
杜曉勤
北京大學中文系 教授
形 式:bilibili網站直播
內容提要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名勝風景與人或神的行跡往往密不可分,因此承載了豐富的歷史記憶與人文意蘊,而文字書寫正是為自然山水賦予意義的一個重要途徑。可以說,江山勝跡的歷史記憶主要是通過書寫來維系的。離開文字書寫,江山勝跡便無以為續,甚至難以自存。
唐人寫下了大量以游覽、行旅、懷古為題材的詩作,展示了人文風景的建構、傳承過程,并且為后人提供了觀看山水與回顧過去的范式,由此形成了高度文本化的江山勝跡。不僅如此,江山勝跡本身還包括了前人留下的相關文字,是書寫之跡累積構成的產物。詩人通過訪尋、登覽和題寫江山勝跡,加入連綿不絕的書寫譜系,從而將我們的注意力引向書寫的行為自身,引向書寫留下的痕跡與作品,引向江山勝跡的建構方式與傳承過程。江山“勝跡”因此被納入“文”的系統,構成了“文“的內在組成部分。
主講人簡介

商 偉
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82年獲學士學位,兩年后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88年赴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攻讀博士學位,1997年起執教于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現為杜氏中國文化講座教授,任東亞系主任。研究領域以明清戲曲小說為主,兼及思想文化史和中國古典詩歌研究。主要著作包括:《禮與十八世紀的文化轉折——〈儒林外史〉研究》《題寫名勝:從黃鶴樓到鳳凰臺》《云帆集》(繁體版,即出),并編注《給孩子的古文》。
線上聽講渠道
我們將通過bilibili網站,對本場活動進行線上直播。線上觀眾應尊重文研院及主講人對本場活動音像內容擁有的版權,請勿錄音、錄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經許可的媒介傳播,侵權必究。
直播地址:
http://live.bilibili.com/23678679
主辦單位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

題寫名勝:從黃鶴樓到鳳凰臺
商偉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0-1
ISBN:9787108067012
《題寫名勝》是商偉“重讀唐詩”三部曲的第一部,在學術講座的基礎上整理寫作而成,從詩歌內部進入批評分析,注重文本細讀,不落古典文學研究的窠臼,集中體現了作者融通中西、多年沉淀的見解和學識,既能著眼于具體個案,探索重建中國古典詩學的可能,也能從耳熟能詳的唐詩作品入手,闡發新意,給廣大喜愛唐詩的普通讀者帶來啟發。
原標題:《直播預告|商偉:唐詩與勝跡書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