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井一二三專欄:為什么我的中文這么好
常有人問我:
“你學了多少年中文?”
每次我都不知該怎樣回答,因為從來沒有人問我:
“你學了多少年日文?”
很多人以為外語是要上課學的,母語則是自然學會的。其實呢?沒那么簡單。
自從兩三歲開始說母語起,我們就天天聽,天天講,后來也大概天天看,天天寫吧。那過程不是學習,是什么?只是母語的學習環境來得比較自然而已??梢灿幸恍┤藳]有那么幸運。韓國導演尹濟均作品《國際市場》里,主角的妹妹在朝鮮戰爭的混亂中走丟,然后被美國人收養,過三十余年重新跟韓國家人聯絡上的時候,早就不會說母語了。日本報紙上,還偶爾有報道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在外地離開部隊,跟當地人成家留下來的原日本兵,年邁以后想起家來要回去,卻把日語忘記得干干凈凈,想回去也找不到回老家的路了。
我年輕的時候,曾很想脫離自己的日本背景,恨不得做個外國人就算了。于是,二十五歲到了加拿大以后,主動投入于英文環境,很少跟日本人來往。然后,大概過了三年左右吧,有一天在丹打士電車道邊的日本商店,發現有賣日本的月刊雜志《中央公論》,隨手打開翻一翻,未料給愣住了:竟然記不起來很多日本漢字的讀音。日語中,表音文字平假名和片假名各一套才五十個左右,兒時記住了以后,就很難忘記的??墒?,漢字呢,光是常用的就有兩三千之多。幸虧,其中很多是象形、會意文字,知道了所指的意思以后,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讀音呢?我因為學過中文,中日兩種讀音混雜之后,不能分別哪個音屬于哪種語言了。
之前,我根本沒想到母語會那么快就開始流失,所以沒有特別珍惜它。那天忽然很著急:如果再順其自然的話,真不知哪一天要失去母語了。于是,我開始特地多看日文,多查辭典。通過為學好中文、英文辛苦學習的日子,我特有體會:獲得一門語言多么不容易。既然如此,怎么可以輕易失去母語呢?當然不可以!后來在多倫多,我也見到了一些第一代日本移民,才十幾二十年的工夫,就失去原有的日文讀寫能力。他們平時的生活中,用英語的機會多,用日語的機會少,而且在當地出生的孩子們長大以后往往專門講英語,結果在家庭里都講起英文來的。然而,英語畢竟是外語,成年后移民去的第一代搔到癢處談何容易。反之,失去母語,又是意想不到的容易。我最害怕,自己不小心墜入兩種語言之間的空隙而不能自拔。
過去二十年,我回日本定居。在每天的生活中,從不缺少聽說讀寫日文的機會。這樣子,再也不用擔心失去母語了。那么,外文能力,又怎樣保持住呢?謝天謝地,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有互聯網。我可以說是全盤靠它來保持中英文能力的。說實在,除非天天能夠以低價上網看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并且能夠用以電子郵件等各種途徑跟各地朋友們通信,恐怕我保持外文來得沒那么容易。
今天,連我本人都稍微驚訝:自己看中文的能力,比過去什么時候都強。這一方面是閱讀能力跟閱讀經驗成正比例所致;書看得越多,就會懂得越多的。另一個因素則是,為了用漢語拼音輸入中文,非得知道每個漢字的正確讀音不可;這跟過去用筆寫中文的時候,光知道形狀則夠,是完全不同的情況了?,F在,如果我不知道某個字的讀音,就把它拷貝下來貼在字典網頁上去查一查,馬上能知道其讀音、意義、造句例子,甚至英文翻譯。這么做的速度,不必說比查紙本辭典,連比查電子辭典都快而輕松了?;叵氩攀暌郧?,我還勸學生們盡量查紙本辭典,真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感慨。沒錯,我本人就是曾經查破幾本辭典而學會的中文。然而,事到如今,我這個老學生都很難屈指數出來紙本辭典的強勢了。
如果在電腦屏幕上或者智能手機上查詢都算是查辭典的話,那么可以說,我至今沒有一天不查辭典的。查中文和英文的頻率差不多,查日文的次數則少。這是因為我今天回到母語環境里生活,日文能力的保存與強化都來得相當自然,也就是看看報紙、書信,跟家人、朋友說話等等日?;顒?,都幫我強化母語能力的。相比之下,住在日本東京過日子,中文和英文都是外語,始終少不了稍微人工的努力去維持,換句話說是:學習。
所以,當下次有人問我:
“你中文學了多少年?”
我就要回答說了:
“人嘛 ,學到老活到老,不是嗎?”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