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疫路同行 | 我和一名陽性患者成了朋友
(一)初識
和Alisa認識于偶然,2月中,我們因為一個共同的小目標進入了一個微信群,平時有問題溝通交流,一來一去,她加了我,為這小目標,我們相互鼓勵,期待好的結果。偶爾看到彼此的朋友圈,悄悄發現著隱藏著的共同點,逐漸加深了印象。
她有一只漂亮惹人憐愛的貓,我不得不說,是這只乖貓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剛好我也很愛貓,由于某些原因,無法養貓。知道Alisa是位愛貓人士,我不知不覺付諸多一分的關注。我在想,愛貓的人,心靈都會很純明,心會是善良的。
我們就這樣不咸不淡處在對方的微信里,沒有多的聯系。直到上海疫情爆發,我們同時被封控,過著相同的居家隔離生活,搶菜備物資做核酸足不出戶,同時也有著相似的心境。因為這些,我們更像是同一條戰線上的人。
進而我的私心是,等疫情散去,心情大好,說不定我們會是朋友,就可以去擼她的貓了。
(二)了解
4月8日,她發了一條朋友圈,說越擔心什么,就越容易發生什么。我猜想一定不是什么好事,且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隨之看到她說她老公陽性了。我心里一咯噔,這是我微信里出現的第一例。她還有個兒子,和我兒子大小相差無幾。我即刻發信息詢問她情況,最關切的還是孩子,還有他們后續的安排。
她情緒很穩定地告訴了我她家的情況。已經向居委報備,等著疾控通知復核,隨時做好去隔離的準備。她說,即使要去隔離,那也是沒辦法的事。雖有無奈,但沒有過多的哀怨。
這次,我們聊得多一些,話題還岔開了,我們在同一區,年齡相仿,我比她大一歲,她兒子大班,比我兒子小一歲,也是同齡人。我告訴她我也很喜歡貓,她說她的貓很可愛,問我有沒有養。難得可以遇見有共同目標,這樣同頻的人,我主動提出等疫情之后就約見。心情還不錯,能在這樣的時期,況且她老公中招的情況下,能擁有一份好心情,是很難得的。她的心態挺積極樂觀,若是換做是我,恐怕沒有這樣淡定。
從她的語氣,心態可以得知,她并不害怕這個病毒,相信可以扛過去。已經對人沒有致命傷害,人們無需恐懼。只是外界的環境和聲音,魔幻了這個病毒。很多科學的聲音被淹沒在嘈雜之中。
(三)關注
過了一天,4月10日,我又詢問她們怎么樣了。她說她老公有些癥狀,發熱,肌肉乏力。她自己也開始有癥狀了。孩子和父母尚好。
從公布的病例數據看,重癥和致死率已是極低,但許多人依然對這個病毒很恐懼。基于此,我想記錄眼前的這位患者從異常到好轉的過程,讓身邊的人對這個病毒的發病過程,癥狀有個直觀的了解。
于是,我和Alisa 提議此想法,她也非常贊同,樂意向我講述他們每天的情況,以下是具體的記錄:

我每天吃完早飯都會詢問Alisa及家人情況,從客觀事實出發,不添加自我判斷,清晰記錄當前的病情,從結果可以看到,她和家人整個過程沒有出現大的病癥,大約一周好轉,恢復,癥狀和人體感受跟感冒類似。也并沒有出現味覺嗅覺問題。當然,這種輕癥狀及好轉程度跟自身條件抵抗力、免疫力有關。Alisa的父親60歲,母親57歲,在他們夫妻發病約一周后沒有異常癥狀,整個人的狀態還好,孩子5歲,目前都正常。我不是搞科學研究,只是真實地記錄眼前的過程。
希望更多人正視,不要過度恐懼,更不要輕信謠言。即使得了也不必恐慌,每天保持正常進食,大量喝水,保證營養,保持好睡眠,免疫力,抵抗力。盡管我還沒有得到她復核陰性的結果,但相信她很快就能恢復健康了。
根據今天上海發布的信息,4月11日,全市定點醫院和方艙醫院出院和解除醫學觀察超6000例,3月1日以來累計出院和解除醫學觀察超2萬人,無報道死亡病例。這些積極的數據,足以讓我們相信,我們完全有能力戰勝它。
感謝她愿意分享自己的經歷,我能有機會了解她并成為還未見面的朋友,是一個美好的遇見和開始。我什么也幫不到,就只能每天問一下。Alisa說,等疫情散去,我們就可以見面了,帶著小朋友們一起玩。這是多好的事!
如果看不到春天,那么夏天也是生機勃勃的,還有迷人的金色秋天,靜謐的冬天等著我們。

湃客正在征集更多抗疫故事:居家生活、心境起伏、社區觀察、志愿者經歷等,歡迎你的講述。投稿方式:添加“湃客小助手”微信(paike0719),備注:投稿。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亞亞的雜七雜八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