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伊姆蘭·汗或遭罷免,近期巴基斯坦政局變化背后有哪些原因?
當地時間4月7日,巴基斯坦最高法院裁定,巴國民議會副議長此前否決針對總理伊姆蘭·汗的不信任動議、伊姆蘭·汗在不信任投票前建議總統解散議會均“違反憲法”“不具法律效力”。
據巴基斯坦《國際新聞報》7日報道,巴最高法院宣布恢復國民議會和內閣,并要求議會在當地時間9日10時30分(北京時間13時30分)前開會,進行不信任投票。如獲通過,則應在本屆議會任期內選出新總理。
在不信任動議背后,是伊姆蘭·汗執政四年留下的種種積弊與其失去軍方的支持。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章節根告訴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伊姆蘭·汗執政這幾年每次遇到危機的時候,軍方都還想著挺他一把。這幾年,反對派聯合起來搞‘巴基斯坦民主運動’,軍方原來還會私下去找一些搖擺的人做工作,希望他們支持伊姆蘭·汗,保持政治相對平穩。但是現在到了第四個年頭,他各個方面確實令軍方非常失望?!?/p>
不信任動議
一個月前的3月8日,巴反對黨聯盟向國民議會(下院)提交動議,要求對伊姆蘭·汗進行不信任投票。議會最終定于3月28日召開特別會議,反對黨領袖、巴基斯坦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黨主席夏巴茲·謝里夫正式提出針對總理的不信任動議,并獲得議會批準。
然而,隨著投票日的到來,4月3日,國民議會副議長卡西姆·蘇里在會上以外國勢力的“威脅信”為由否決了該動議,并宣布將在90天內重新大選。
據新華社此前報道,伊姆蘭·汗在3月底發表全國電視講話時稱,政府在反對黨聯盟提出動議前就已收到來自外國的威脅信息,其中表明:“假使針對伊姆蘭·汗的不信任動議獲得成功,巴基斯坦將被該國原諒,否則將面臨嚴重后果?!?/p>
巴基斯坦國民議會共有342個席位。伊姆蘭·汗領導的正義運動黨(PTI)控制了155個議席,是最大黨派,但由于其所控議席未過半數,多年來與其他小黨組成執政聯盟。倘若彈劾動議獲172名或更多議員支持,伊姆蘭·汗的政府將被推翻,伊姆蘭·汗將成為巴基斯坦歷史上首位遭國民議會罷免的總理。而據報道,反對黨聯盟在4月1日就已爭取到177名議員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巴基斯坦總理每屆任期五年,目前未有一人能完整結束五年任期。而除了伊姆蘭·汗之外,另有兩位前總理也曾遭遇不信任動議,但動議在投票環節沒有通過,兩人最終未被罷免。
據半島電視臺報道,巴基斯坦新聞和廣播部部長法瓦德·喬杜里7日曾表示,無論最高法院的裁決如何,巴基斯坦都將走向新的選舉,“因為這將是解決本國面臨的所有問題的唯一解決方案”。
執政四年積弊已久?
此次反對黨聯盟對伊姆蘭·汗提出不信任動議或有更深層的政治經濟原因。
據《日經亞洲評論》網站此前報道,由于巴基斯坦通貨膨脹居高不下,政府一直飽受批評。今年2月,在進行第六次進度審查后,巴基斯坦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貸款1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7億元),反對黨因此指責巴政府向IMF“出賣巴基斯坦主權”。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員李敏告訴澎湃新聞,“伊姆蘭·汗執政期間,巴基斯坦的經濟并沒有搞好,特別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居民收入下降、失業率居高不下、財政緊張、外債高壘,這些都是根本性的原因?!?/p>
章節根向澎湃新聞指出,“伊姆蘭·汗是一個政治素人,上臺執政后仍以反對黨的思維打擊異己,利用反腐打壓反對黨。本來穆盟謝里夫派(第一大反對黨)和人民黨(第二大反對黨)是搞不到一塊去的,后來(兩者)被逼到墻角里了,就在反伊姆蘭·汗的旗幟下面聚集到了一起?!?/p>
除了打擊異己,伊姆蘭·汗近期似乎十分熱衷營造“反美斗士”的形象。章節根分析伊姆蘭·汗提前舉行大選的原因時表示:“首先,不信任動議一旦通過,他的個人尊嚴和政治資本會大受影響。其次,伊姆蘭汗是靠他那一套街頭路線起家的,是有政治符號意義的。他在反美的問題上大做文章,從政治上建立‘反美斗士’這樣一個敘事。即使大選失敗,他也為自己將來的反對派身份積累了政治資源和有力武器?!?/p>
伊姆蘭·汗失去軍方支持?
半島電視臺刊文指出,巴基斯坦軍方長期以來一直是政治上的強大參與者,自1947年巴基斯坦獨立以來的75年中,有33年是軍政府統治。軍方曾在1958年、1977年和1999年以經濟政治不確定性為由直接軍事干預巴政局。
“巴軍方對巴基斯坦政治局勢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一股力量。”李敏指出,“伊姆蘭·汗訪問莫斯科之后,軍方并立即沒有表態。而最近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巴杰瓦呼吁俄羅斯立即停止‘入侵’烏克蘭,可見伊姆蘭·汗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越來越與軍方相左,這可能也是他缺乏軍方支持的一個重要原因?!?/p>
據印度媒體“The Print”此前報道,巴軍方對不信任動議保持中立,并未公開反對。章節根分析稱,“軍方不愿意支持伊姆蘭·汗,但同時也不會打壓他。因為伊姆蘭·汗政府本來是軍方扶持上來的。”
此外,與伊姆蘭·汗逐漸轉向“反美”的立場不同,巴軍方仍然重視與美國的關系。李敏表示,“從歷史上來看,巴基斯坦三次與美國結盟,獲得了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可以說美國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外部戰略依托力量之一。”章節根也指出,巴基斯坦承受不住美國強大軍事實力的壓力,其精英階層也與美國有復雜的利益聯系,因此軍方對美國的態度比較“平衡”。
然而,自拜登政府上臺以來,美國更加積極地推行“印太戰略”,盼望“重啟”巴美關系的巴基斯坦受到冷落。章節根對澎湃新聞表示,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在所謂的“印太地區”,東端有美韓同盟、美日同盟,西端也就是從印度到北印度洋一帶比較薄弱,因此美國就要拉攏印度;其二,美國“印太戰略”背后也是劃分陣營的冷戰思維,逼著中間的國家和自己站隊,而在中美博弈中,美國想要遏制中國崛起,于是巴基斯坦就成為被打壓的典型。
巴政局變化是否會影響中巴關系?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4月1日刊登了一篇題為《伊斯蘭堡政府更迭不會破壞中巴關系》的文章,指出巴基斯坦經濟目前步履蹣跚,需要中國予以財政支持,此外,中巴的能源合作項目也給巴基斯坦帶來了積極變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4月6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強調,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戰略合作伙伴,“歷史一再證明,無論國際風云和各自國內形勢如何變化,中巴關系始終牢不可破,堅如磐石?!?/p>
“不應該把伊姆蘭·汗定義成一位‘親中’的總理?!崩蠲魧ε炫刃侣劚硎?,“因為無論什么政府上臺,巴基斯坦與中國的關系都會一如既往地向前發展?!?/p>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