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數說|起底21款成癮性藥物,藥廠、平臺監管得怎樣?
2022年3月20日16時40分左右,河北邯鄲臨近晚高峰。
一輛白色小轎車卻出現在了非機動車道上。車飛馳而過,接連撞上多輛非機動車,現場14人受傷,4人經搶救無效死亡。邯鄲市公安局3月21日通報稱,駕駛這輛轎車的犯罪嫌疑人劉某北長期服用某鎮痛類處方藥,當日因超量服藥,釀成禍端。
通報發出后,不少網友熱議:一顆顆小小的藥丸,本應是疏痛療傷良方,為何會造成悲劇?澎湃新聞記者基于21款成癮性藥物,從說明書警示到線上限購,嘗試解讀藥物監管困局。
濫用藥物釀成的悲劇
1960年,一種新型的強效麻醉性鎮痛藥在實驗室被合成出來。它藥效極強,等效鎮痛作用約為嗎啡的100倍;它起效還快,靜脈注射后1分鐘就可發揮鎮痛作用,4分鐘內鎮痛效果就可達到高峰。對于如癌癥晚期等長期遭受疼痛折磨的病患而言,這無疑可以大大地緩解他們的疼痛。
而這個藥,就是幾十年后在全球造成大規模藥物濫用,導致無數家破人亡慘案的芬太尼。
芬太尼屬于阿片類藥物,作用于神經系統,過量服用后大腦會產生欣快感,但同時也會產生幻覺。
除了芬太尼,不少藥物過量服用后也會影響人的神志。在幻覺之下,人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思考,或將親密之人錯認為要傷害自己的殺手,或疑心自己被跟蹤。神志不清之下,已釀成無數悲劇。
和邯鄲車禍事故類似,過去二十年,因過量服用藥物,國內發生過多起案件。

除了會致幻之外,這些藥物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特點:成癮。長期服用藥物,人會不斷依賴于藥物的獎賞機制,無法從日常生活中獲取快感,從而對藥物產生依賴性。
與此同時,藥物還會導致耐受。服用時間長久后,會達不到原先的效果,必須要增大藥物劑量才能達到原來的效果,慢慢藥量會越來越大。而倘若嘗試停止服藥,則會發生極度難受的戒斷反應。
成癮性藥物管控為何艱難?
既然藥物會導致成癮,為何不能直接廢棄?事實上,藥物管控本就是一個難以說一不二、需來回權衡的事情。
考量的天秤這頭,是萬千受成癮性藥物支配的家庭,他們掏光了家底,卻無法逃脫藥物的控制。而天秤的那頭,卻是無數躺在病床上,被痛苦折磨的病人,他們的止痛需求也需要被滿足。
2005年8月,國務院發布《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同年11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原衛生部聯合發布2005年版“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品種目錄”,其中麻醉藥品121種,第一類精神藥品52種,第二類精神藥品78種,共計251種。自此,中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進入統一管理、統一發布品種目錄的時期。
列入列管藥品名單,意味著這些藥物成為了受到國家管制的毒品,會受到嚴格的管控。麻醉藥品及第一類精神藥品不得零售,第二類精神藥品經相關部門批準后,可以由實行統一進貨、統一配送、統一管理的藥品零售連鎖企業零售。
從列管目錄涉及的范圍來看,中國對成癮性藥物的管控嚴格程度在全球屬前列。在一些海外國家未被定義為毒品的芬太尼、曲馬多也紛紛入榜。
而這個名單目錄是動態調整的。

氨酚羥考酮片,又名“泰勒寧”,是一種阿片類鎮痛藥。
2003年6月,泰勒寧被列為第二類精神藥品,受到嚴格管控。然而一年后,泰勒寧又被調整為處方藥,官方理由是“為滿足廣大疼痛患者對鎮痛治療的醫療需求”。
調整本是好意,但更易獲得的處方藥卻成了嗑藥人士的寵兒。目前國內尚未出現泰勒寧被大規模故意濫用的現象,但在部分地區,青少年群體中出現了一些泰勒寧成癮患者。泰勒寧說明書建議成人常規劑量為每6小時服用1片,即一天約4片,但成癮者可能一天就要吃幾十甚至上百片。
2019年7月1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公告,決定將含羥考酮復方制劑等品種列入精神藥品管理,自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列管藥品目錄調整的依據是什么?如何決定一個藥物是否應被列管?廣州市晴日心身專科門診部、資深精神心理醫學專家何日輝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這取決于三個因素。
何日輝指出,依賴性是藥品被列管的前提,只有具有成癮性的藥物才會考慮被列入目錄。其次還要考慮藥品的易得性,如果被列管,是否會導致有止痛需求的患者購藥不便。最后還應考慮社會上是否有出現濫用。“如果藥品濫用的程度比較大了,即使成癮性較低,即使會導致老百姓拿藥不便,都有可能被列入列管目錄。”
成癮性藥物管控到位了嗎?
那么除了受到嚴格管控的精麻類藥品,對于其他具有成癮性的藥物,其中包括處方藥和非處方藥,目前對于購買的大眾是否有足夠的警示以及限購的措施呢?澎湃新聞記者基于瀘州市強制隔離戒毒所發布的一份成癮性藥物列表進行逐一查詢,發現在21個藥品中,有10款其說明書未明確標注藥品有成癮性,當中包括含有可待因成分的止咳水。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都可能會產生成癮現象,但不意味著所有藥品的成癮性都居高。

與此同時,線上平臺作為防止成癮性藥物濫用的重要一環,是否有做到位呢?澎湃新聞記者在幾家藥品線上購買平臺進行逐一搜索,發現不少處方藥并未被限購,或者有些平臺限購了,但是限購數量高達50份,甚至100份。

在檢索過程中,澎湃新聞記者發現,這些平臺的購買數據并不互通。在同一平臺的A店鋪限量購買完藥物后,在另一家B店鋪同樣可以下單;或是在A平臺限量購買后,在B平臺仍可下單。這同樣是漏洞所在。
對此,何日輝表示,目前平臺藥物購買的數據像一個個孤島,并未形成統一的監管。他指出,無論是線上平臺還是線下醫院,大數據應當打通。“只要一刷卡,這個患者曾經在哪個醫院、哪個平臺買過什么藥,都一目了然,按照規定設置一個標準,自然也就可以限制藥物的過量購買。”
成癮性藥物濫用,危害不亞于毒品
何日輝在采訪中還表示,鎮痛類處方藥的依賴現象存在兩種可能。
第一,純粹濫用。鎮痛類的處方藥有成癮性,濫用后會產生欣快感,這是精神性副作用。如果為了追求這種欣快感從而超劑量或者長期服用,那就是純粹濫用。
第二,醫源性藥物依賴。部分患者起初為了治病,但后期出現了濫用。比如,部分人起初是由于腰椎間盤突出服用止痛藥,此后無意中發現吃藥后“挺舒服的”、“有神奇的效果”,產生了精神上的“欣快感”,因此主動濫用、增加劑量。這雖然是醫源性藥物依賴,但也有濫用的嫌疑。
何日輝表示,希望大眾對藥物的使用保持謹慎。“藥是用來治病的,但如果濫用成癮了,其危害真的不亞于毒品。”他指出,患者需要合理使用藥物,如果需要長期服用,而且很快出現藥物耐受,劑量變大,患者一定要重視,要征求專業醫生的意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