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檢察日報刊文評“租售同權”:釋放正能量尚需有跟進配套措施
7月26日新華社報道,住建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立法,明確租賃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建立穩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務方面與買方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此前,廣州市率先提出“租購同權”,賦予符合條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學等公共服務權益,成為扶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促進市民待遇均等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筆者看到,在廣州率先明確提出“租購同權”之后,7月25日《楚天都市報》報道,武漢市教育部門相關人士表示,武漢多年前就已實行租購同權,也就是說租房戶子女也能就近入學,但有條件,即只有當學區生源不足時,符合條件的租戶子女才能就近入學。
從住建部的消息來看,“租住同權”“同”的主要是租賃方子女就近入學的待遇。這是住建部門和教育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但從目前房產市場看,學區房依然是塊硬骨頭。“租住同權”的政策或立法意向短期內能夠釋放的正能量有限,若要充分發揮其功效,相關部門須繼續聯手,在擴大居住供給量同時,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縮小教育質量差距,才可能啃下這塊硬骨頭,保障適齡兒童平等的入學機會。
從“租住并舉”到“租住同權”,相關部門做了一系列努力。7月20日住建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支持在人口凈流入的大中城市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并選取了12個城市先行試點。相關部門對照“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期望從滿足居住需求的供應端入手,深挖租賃市場潛力,為此前白熱化的房產市場進一步散熱。從長期來看,系列政策釋放了租賃市場將走向規范、租戶權益保障力度更大、租賃房源有政府保障等積極信息,既給學區名額相對充沛的學校增加新的生源,也解決了一部分進入大中城市的新居民子女入學問題。
不過,就目前試行情況看,同權的吸引點雖能解決租賃方子女就近入學問題,但需要滿足較高的條件。比如廣州和武漢都設定了一定的條件和序位,即對在本市沒有自有住房或非本地戶籍的居民來說,必須滿足穩定工作等條件后,在學區名額有空余的情況下,方能有機會依照“租購同權”政策,實現子女就近入學。
如此一來,滿足等位條件的父母會越來越多,而學區名額如果始終緊張的話,“租住同權”實際上難以落地,或者說,在相對優質的學區,可能只有極個別孩子的就近入學能通過“租住同權”來解決。如果在優質教育面前,租賃者永遠排在自有房主后面,“同權”的實質內容就十分有限。通過立法確定下來,雖為“租住同權”提供了法定依據,但若要釋放“租住同權”的正能量,必須要有配套的教育資源,引進優質教育團隊和模式,如此,適齡兒童都能接受同等優質教育的待遇,才有望在城市這一范圍內實現。
(原題為《釋放“租住同權”正能量,尚需配套措施》)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