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k
- +19
南京試水危險駕駛案“一步到庭”速裁:從起訴到宣判只需2天
王某、蔣某兩人沒有想到,自己涉嫌危險駕駛一案,檢察院審查起訴加上法院判決,只用了兩天時間。兩人走出法庭時都還有點懵:不是說起訴加審判至少也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嗎?
“這是南京市建鄴區檢察院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改革的一種嘗試。在符合速裁程序條件的前提下,進一步簡化辦案程序、優化法律文書、類型化證據規格。”南京市建鄴區檢察院分管公訴工作的副檢察長李勇對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說。
據李勇介紹,在前期速裁程序試點中,辦案人員發現基層危險駕駛案件量大,但證據簡單事實清楚,特別是現場查獲的危險駕駛案件,程序還有進一步簡化的空間。于是,在借鑒德國和我國臺灣地區一些簡易審模式的基礎上,針對現場查獲的危險駕駛案件,“我們探索‘一步到庭’的辦案模式”。
從檢方受理到法院宣判只需2天
為什么在危險駕駛案件辦理過程中探索“一步到庭”模式?南京市建鄴區檢察院副檢察長李勇解釋稱,在前期速裁程序試點中,辦案人員發現,基層危險駕駛案件量大,但證據簡單事實清楚,特別是現場查獲的危險駕駛案件,程序還有進一步簡化的空間。
據李勇向澎湃新聞介紹稱,“一步到庭”辦案模式中,對于危險駕駛案件,公安機關通過網上流轉血液酒精鑒定文書等方法,將偵查期限壓縮至2到3個工作日,檢察機關受理審查起訴案件后,次日提起公訴,法院受理當日開庭并當庭宣判。由于檢察院起訴后,法院當日開庭審判,因此形象稱為“一步到庭”。
澎湃新聞從建鄴區檢察院獲悉,目前,危險駕駛罪基本上是當日起訴當日審判,其他罪名的案件從檢察機關決定適用該模式的當日或次日起訴至法院,法院2個工作日內開庭判決。
“一步到庭”簡化了程序,會不會影響案件質量呢?
李勇解釋稱,案件平均辦案天數2天,同比縮短70%。庭審時間平均每個案件在5分鐘左右。對承辦人來說,不但審查報告和起訴書減少了很多繁瑣內容,還省去了開具多份法律文書的程序。但是由于實行類型化的審查報告比以往更加突出審查重點,案件質量反而更有保障。
據介紹,從3月7日開始,認罪認罰從寬試點開始,截至6月19日,建鄴區檢察院共辦理“一步到庭”案件58件58人,占速裁案件47.1%,其中辦理危險駕駛42件42人,所判刑罰基本上為拘役或單處罰金。
“一步到庭”如何預防硬幣的另一面
據介紹,為了保證“一步到庭”案件辦案質量,建鄴區檢察院采取了權利告知“一單式”,法律文書“表格化”,出庭公訴 “值班制”等多項辦案機制。
“一單式”,即將委托辯護人告知書、訴訟期限告知書、速裁程序權利義務告知書、同意速裁程序具結書等法律文書進行合并,在提審訊問犯罪嫌疑人時,一并告知其相關訴訟權利并由其逐項簽字確認。
“表格化”,即對原有公訴審查報告進行簡化,制成表格式審查報告,省略繁瑣的程序性事項,使審查重點進一步突出,一目了然。起訴書也實行表格化,省略訴訟過程和證據列舉,回歸起訴書指控指南和劃定指控范圍的功能。
“值班制”即在相對集中辦理的基礎上,由一個公訴人出庭,將他人辦理的案件一并出庭。
對此,李勇發現,“一步到庭”模式,節約了司法資源,實現了繁簡分流。然而,“如同硬幣的兩面,‘一步到庭’辦案模式在充分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時,如果把關不嚴,也容易侵害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對公平正義造成實質性的損害。”李勇說。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7月20日,由南京市檢察院和南京市建鄴區檢察院共同舉辦認罪認罰“一步到庭”辦案模式研討會,邀請江蘇省檢察院、中共南京市委政法委等上級單位專家、領導,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專家學者,法院、公安局、檢察院相關人員50余人,分別圍繞“一步到庭”辦案模式的實踐探索、被告人權利保障等四個專題,就認罪認罰“一步到庭”辦案模式的建鄴實踐經驗和實務難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建偉考量的更多的是相關程序的價值取向問題。他認為,速裁案件在節約司法資源的同時,應思考如何避免傷及犯罪嫌疑人的訴訟權利。它的重點不在庭審,在庭前,庭前的人權保障狀況保障到位。
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研究院教授吳宏耀則表示,檢察院和法院就現場查獲案件做“一步到庭”的改革探索,就一定有所價值。但輕微的案件不能因為輕微而有所草率,司法機關要改變傳統辦案模式下大包大攬式的檢察官、法官觀念,尊重、落實訴訟職能的分工,切實發揮辯護律師的作用,確保辯護律師的實質參與。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