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英媒關注中國在境外港口投資建設:北極航道或成未來潛在亮點
據英國媒體17日報道,英國一項研究稱,過去一年里中國對境外港口項目投資翻番,達到200億美元,并且中國正在重點推進開辟北冰洋新航線的計劃。報道稱,中國正在加大對于境外港口的投資與收購,擴展其作為海上大國的綜合實力與觸角。
中國交通部國際合作司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目前中國在港口投資領域的數據統計主要是各個企業在主導,目前還沒有具體到這一類別的統一數據,未來會進一步完善。
而根據交通部主管的期刊《航運交易公報》消息,航運央企中遠海運集團和招商局集團是中國企業開啟海外港口投資的“先鋒”。截至去年年底,招商局集團投資的全球港口網絡分布于19個國家和地區、49個港口,大多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重要港口,海外港口總投資超20億美元。此外,有媒體的不完全統計,中遠海運在全球投資經營碼頭共48個,其中,在境外共投資有18個碼頭,“一帶一路”沿線碼頭共9個,涵蓋新加坡、比利時、荷蘭等國家和地區。
“北極航線”是“一帶一路”三大主要海上通道之一
據英國《金融時報》7月17日報道,總部位于倫敦的投資銀行格里森斯皮克Grisons Peak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從去年6月底到現在,中資企業已宣布擬收購或投資9個境外港口,這些項目的總價值達到201億美元。這與之前同一時間段的99.7億美元投資額環比上漲了近一倍。2016年7月4日,中國的中遠集團確認收購希臘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的67%股份。當時正在北京訪問的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說:“這是一筆雙方互利的交易,將幫助更多中國企業前來希臘,也令希臘經濟受益。”中國國家總理李克強當時表示,愿同希臘一道,努力將比雷埃夫斯港打造成地中海一流港口和物流中心,成為中歐陸海快線以及亞歐互聯互通的重要門戶。
而現在,對靠近北極航道的港口并購尤其引人矚目。
國際航運界公認的北極航道,主要包括兩條航線:從俄羅斯北極海岸到白令海峽的東北航線(俄羅斯稱為“北方海航線”),以及穿行于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的西北航線。臨近俄羅斯的東北航線,是中國許多地區到達歐洲地理上的最短航線。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程保志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除了人們熟悉的兩條航線外,北極航道還包括經過北極點的中央航線,這三條航線都居然客觀的商業開發價值。”
目前,穿行北冰洋的商船有增多趨勢。根據俄羅斯北極物流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度,經由俄羅斯北方海航線(即“東北航線”)航行的船舶共297艘,總通航次數為1705次,共運輸貨物726.6萬噸,同比增長35%。俄羅斯運輸部甚至預測,到2020年,東北航線運輸量將超3000萬噸;到2030年,亞洲至歐洲貨運的25%都將取道于此。
中國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海洋局在今年6月20日聯合發布《“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其中提出要重點建設三條藍色經濟通道,并首次將“北極航線”明確為“一帶一路”三大主要海上通道之一。
“過去一年里,中國公布了其所有三條藍色經濟通道,所以看到中資對港口和航運的投資水平顯著增加并不讓人意外,”格里森斯皮克公司首席執行官亨利·蒂爾曼表示。
中俄打造“冰上絲綢之路”
據《金融時報》17日報道,目前中國在北極航道中積極投入。一個規劃中的項目涉及瀕臨俄羅斯白海的阿爾漢格爾斯克附近一個新的深水港口,以及一條深入西伯利亞的鐵路。此外,北極航道的一個喂給港——立陶宛克萊佩達港吸引了招商局港口的投資提議,目的是建設一個新的大型集裝箱港口。據知情人士透露,已經在洽談的其他潛在中資港口投資項目包括瀕臨巴倫支海的挪威港口希爾克內斯,以及冰島的兩個港口。
“北極航道航程距離遠,氣候較為惡劣,一年中只有7-9月可以正常航行,其他時間為了保證商業利潤必須使用破冰能力船只。”程保志分析指出,“為此航道必須需要港口支撐,且區域內尤其是俄羅斯的一些港口本身基礎建設較差,中國的投資更能發揮作用。”
據新華社7月3日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之際表示,中方歡迎并愿積極參與俄方提出的共同開發建設濱海國際運輸走廊建議,希望雙方共同開發和利用海上通道特別是北極航道,打造“冰上絲綢之路”。
從2013年開始,中遠集團便開始了永盛輪計劃,先后進行了三次,試圖開辟北極新航線。中國交通部也曾經于14年發布《北極東北航道航行指南》。
“中國對北極航道的投入都是建立在雙方需求與互利共贏的基礎上,”程保志認為,“域內國家需要港口與航道,我們也可以借此將‘一帶一路’倡議特別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北向延伸,讓資本走出去,推動經濟結構轉型。”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