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復活150年歷史帆船賽,八千元家庭年卡普通人也玩得起
近一個半世紀前的1873年,上海曾開辦過一項名為“上海杯”的國際帆船賽事,但隨后就因戰火等原因中斷。
如今,這項賽事終于“復活”,今年秋天,“上海杯”帆船賽將重新在申城上演。
在這項賽事誕生當年,帆船幾乎就是只屬于外國人和“上層人士”的運動。而直到今天,不少人依然認為這是一項“貴族運動”,望而卻步。
在中國現代帆船運動起步較晚的情況下,想要普及推廣,摘掉這頂“帽子”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150年前,上海就有了帆船賽
“上海杯”帆船賽首次舉辦時,中國還處于19世紀70年代的清王朝,當時這項賽事的主要競爭者就是洋人。
連續三年,這項賽事的冠軍都被英國選手奪得,獎杯也由此被英國人帶走。在當時,這座獎杯的打造費用就達到了100美金之多,一直到現在,都收藏在英國卡迪夫的博物館中。
由于戰火和時局的動蕩,這項賽事隨后中斷,并被人們遺忘。其實,相比目前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帆船賽事“美洲杯”,中國的“上海杯”在開辦時間上只晚了不過3年。
然而,直到近一個半世紀之后,上海的帆船愛好者才發掘出了這段塵封的歷史,并最終讓這項比賽再次“復活”。
“其實最早發現這個信息的是我們的一個會員,大概在7、8年前了。”本次“上海杯”比賽的發起人,上海美帆俱樂部創始人時立憲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隨后,他們通過查閱當時媒體資料,實地探訪等一系列手段確認了當年“上海杯”的情況。
這項有著悠久歷史淵源的賽事,如今也將換上新的面貌。
今年的“上海杯”將使用諾卡拉17級別的帆船,這一型號采用了新的水翼科技,以船體輕、速度快著稱,最高時速甚至可達到約60公里/每小時。

帆船運動發展還需借助奧運
在目前,國內上規模的帆船賽事除即將開始的“上海杯”之外,還有環海南島、中國杯等賽事。相比中國的幅員遼闊,數量并不算多。
而從“上海杯”創辦后近一個半世紀的“失落”歷史中,也不難看出,國內的帆船運動發展并不算成熟。
據公開資料顯示,新中國成立后,國內沿海城市于上世紀50年代才開始開展帆船運動,隨后由于歷史原因中斷,直到70年代末才恢復發展。
從1983年,帆船項目被首次列入全運會算起,至今也不過30余年,相比國外,差距仍然明顯。
“和國外差距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的近代帆船運動歷史從1984年奧運會起,也就30多年,而國外則是3、4百年,積淀很深厚。”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副秘書長李仲一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而在中國帆船發展的進程中,奧運會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帆船的起步是因為1984年洛杉磯奧運,2008年北京奧運則成為了重要助推。
“比如在青島,2004年之前,幾乎沒有什么帆船,但借助(北京)奧運會,開展了‘千帆進校園’的活動,每個中學都有了幾艘帆船,進行聯賽。”
事實上,今年“上海杯”帆船賽所采用的諾卡拉17級別帆船,正是將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首次亮相的帆船新小項。
李仲一也坦言,帆船帆板協會的主要任務有奧運爭光、全民健身和體育產業,目前的側重還是在“奧運爭光”這個方面上。

想普及,“貴族運動”是個坎
從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奪得帆船銀牌之后,中國帆船在世界大賽上的進步有目共睹。2008年和2012年奧運會,殷劍和徐莉佳分別奪得了兩枚寶貴的金牌。
“中國的競技帆船目前是世界準一流到二流中上的水平。”李仲一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但同時他也不諱言,“在民間帆船上,還是有較大的差距。”
據李仲一透露,在參與人數上,目前國內專業帆船運動員約有2000人,資深愛好者有5000人以上,初級愛好者則估計可超10萬。
目前,國內有在協會注冊的帆船俱樂部超過100家,船只不完全統計在3000艘以上。相比約20年前,全國只有十幾家帆船俱樂部的情景提升很大,但距離李仲一口中一些國外城市“千帆林立”的景象,差距仍然不小。
其實,中國發展帆船運動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正如李仲一所說,“中國的濱海水域廣闊,有很多天然良港,內陸的沿江濱湖地區也可以展開帆船,這是先天優勢。”
但由于不具備帆船運動的傳統,國內帆船運動的普及也有一些困難。
硬件上,除了一些小型號的帆船之外,較大級別的帆船都需要專用碼頭,而國內很少有這些類設施。甚至不少人會花幾十萬去俱樂部購買終身泊位。
其次,教練員的數量也很缺乏。據2014年一項調查統計,全國專業教練僅有幾十人,面向普通愛好者的基層教練也不多。
上海美帆俱樂部創始人時立憲表示,“我們一個教練帶6條船,但有些俱樂部一個教練帶幾十個人的都有,勢必就會影響到教學的質量。”
而對于很多人認為帆船是“貴族運動”,感到望而卻步的現象,時立憲說,這需要帆船運動找到更準確的定位。
“我們首先定位是中產階層,而不是‘貴族’。”
“像我們定價8000元一整個家庭的會員年卡,平時來玩普通帆船是免費的。這樣把費用做到非常低。一般市民覺得是‘貴族’運動,但來了發現也玩得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