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青評論:棗莊“讓的哥盯梢暗訪專家”,怪象下創衛何去何從
國家創衛專家即將來棗莊市進行暗訪……發現詢問創衛工作的、專家模樣的人員,要迅速想方設法與當地創衛辦取得聯系。針對網傳“棗莊市在創衛工作中發出《致廣大出租車駕駛員的一封信》”一事,山東省棗莊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7月7日晚發布說明,對此事予以證實,并稱此信系創衛辦個別工作人員擅自所為。(法制網7月10日)
發動出租車司機盯梢暗訪專家,并及時通風報信……這樣的細節,確實讓人驚詫。但聯系到以往種種創衛新聞所揭露的怪誕現象,又很難說讓人意外。棗莊方面回應稱,這一對出租車駕駛員的號召,是創衛辦個別工作人員擅自所為,言下之意,與官方無關。問題在于,到底如何讓人相信,一位普通的工作人員怎會有如此大的動力與權力,私自發動全市的出租車司機?這一回應的公信力已然是存疑的。
號召出租車司機盯梢暗訪專家的公開信到底是如何出爐的,或許還在其次,要害是這一號召所指向的某種真實應對思維。它離不開這樣幾個關鍵詞:為過檢而檢、形式主義、面子工程、弄虛作假??v觀一些城市的創衛行動,往往都帶有很強的“運動”與“突擊”色彩,期望靠短期內的“創衛壓倒一切”,動員和指令各個方面為創衛讓路,既勞民傷財,也助長了形式主義的歪風。
正因為此,早在2009年,基于創衛給民眾生活帶來的打擾,以及過程中所存在的造假現象,央視《新聞1+1》就呼吁“可以考慮停止評選國家衛生城市”。如今8年過去,爭相創衛的城市依然趨之若騖,像棗莊這般的創衛應對仍非孤例。有城市為了應付創衛檢查,要求全市飯店酒樓關門謝客,市民買早餐都困難;有的城市發動全市公務員為創衛掃大街,整個城市的運轉在一定時期內都圍繞創衛進行;至于“盡可能多地為暗訪專家提供該市的創衛工作亮點”,相信在每個城市的創衛過程中都上演過。
的確,創建全國衛生城市,有利于敦促各城市提升衛生意識,加大衛生治理方面的投入,但創衛的邊際效益在下降,形式主義卻在加重。截至2009年12月,全國已有118個國家衛生城市,約占全國城市總數的六分之一。在今天,創衛對于多數城市而言,更像是一種“頭銜”的爭奪,是城市間“榮譽稱號”的競賽,仿佛人家有自己沒有,就會黯然失色?!叭珖l生城市”亦成為官員政績的重要象征。在種種功利目的裹挾之下,評選的初衷反而顯得不那么重要。一些成功創衛的城市,其衛生狀況卻未有預期的提升,“衛生城市不衛生”,屢有曝光。
城市創衛,嚴格說也是一種由上至下的行政評選。雖然其標準和參考權重都設計得比較細,但由上至下的評選模式,決定了其難以擺脫弄虛作假的形式主義弊病。厘清了這一點,無論是以往其它城市曝出的創衛怪象,還是這次棗莊被曝光的盯梢之法,除了要反思創衛城市的應對思維,追責具體的造假責任人,也有必要從種種共有的現象中,洞悉創衛評選模式本身的局限性,并對之加以優化和革新。比如,不妨從頂層設計反思,對城市衛生治理的敦促與倒逼,是否只能有創衛這一種方式?有沒有更高效的替代方案?
8年前,主持人白巖松曾在節目中指出,創建全國衛生城市源起于計劃經濟時代,在計劃經濟時代,上面有一個政令,然后統一標準,大家一起去按照這個標準來實施。然而在市場經濟下,我們是不是還要延續這樣的一套行為?能不能讓它們按照各自的方式去打造自己的衛生環境?8年后,置于創衛亂象仍時有曝光的語境下,這番話依然有著極強的現實指向。
(原標題為《 發動出租車司機盯梢暗訪專家:怪象之下創衛模式何去何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