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壇酸菜面,無人再敢稱正宗

作者丨牧歌
編輯丨堅果
吃了半輩子方便面,沒想到還是栽到了方便面廠商的手里。
在今年的3.15晚會上,湖南插旗菜業有限公司在土坑腌制酸菜被曝光,插旗菜業所謂的老壇酸菜是地地道道的土坑酸菜。
土坑酸菜,實際上是從地里拉過來芥菜倒到土坑里,并不清洗,然后直接加水、鹽等,用薄膜包上,蓋上土直接腌制,存在著重大的食品安全問題。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插旗菜業還曾經是統一和康師傅兩大方便面巨頭的供貨商。
事件一經曝光,便迅速在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兩大方便面品牌先后發表聲明致歉,各大電商平臺也是第一時間下架了老壇酸菜牛肉面等相關產品。

康師傅和統一,這兩家相愛相殺了三十年的方便面巨頭,如今又再次因為同樣的原因,陷入到了輿論的洪流之中。
01 一片酸味爭天下
老壇酸菜系列的方便面曾經是統一最引以為傲的王牌產品,2008年,統一正式推出老壇酸菜牛肉面,在市場上一炮而紅,不僅一掃多年被康師傅處處壓制的市場頹勢,也因此重返內地方便面一線品牌的位置。
作為兩家臺資企業,康師傅和統一幾乎是同時進入大陸市場,1992年,臺灣統一企業集團在大陸投資設立了第一個工廠——新疆統一企業食品有限公司;同年,第一包康師傅方便面也在天津被研發生產出來。
在此后的十多年間,兩家圍繞著方便面市場進行了多輪競爭,康師傅憑借著紅燒牛肉面這一爆款產品,率先確立了自己的市場影響力,此后更是憑借著小虎隊干脆面等產品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直到2008年,統一潛心研發多年的老壇酸菜牛肉面橫空出世。
老壇酸菜口味的問世,其實很好地填補了方便面單品里“酸辣”這一口味的空白,在此前很多年,統一都試圖在方便面口味上能夠完成對康師傅的彎道超車,研發過包括鮮蝦魚板面在內的諸多口味,但大多因為不太適合大陸人口味而未能掀起太大的波瀾。
從市場數據上來看,統一在老壇酸菜推出的第一年就創下了5億元的銷售佳績,2010年產品推向全國后,更是狂攬20億的銷售額,可謂是大獲成功。
在產品得到大眾認可的同時,模仿者也隨之而來,康師傅陳壇酸菜面、白象酸菜方便面、今五谷道場的非油炸酸菜牛肉面等跟隨產品也先后投入市場。
作為老壇酸菜開創者的統一自然不會坐視這種局面不管,于是在那兩年的電視上,經常能夠看到由汪涵拍攝的統一方便面廣告,尤其是那句“有人模仿我的臉,還有人模仿我的面”,更是直接懟向了以康師傅為代表的模仿者們。

同時,統一還在自家的產品包裝突出“正宗”的字樣,像是對外界宣示自己對于老壇酸菜的主權。
但不管是明譏還是暗諷,也都無法抵消康師傅在渠道銷售和宣傳推廣的大力度投入,此后的多年間,康師傅不斷通過產品加量、大手筆贊助等方式提升自家酸菜牛肉面的銷量,試圖不斷拉小自己與統一在這一單品上的差距。
到2014年,酸菜品類方便面中,統一和康師傅的市占率分別為56%和44%,統一雖然優勢還在,但已不再是大幅度的領先。
02市場信心難重建
老壇酸菜牛肉面曾經火爆到什么程度,根據201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當時全國全年的方便面銷售額為421億元,其中酸菜口味方便面市場銷售額就有100億元,占據了約23.7%的市場份額。
從一個當年廣受消費者認可的爆款單品,到如今在網絡上被人人喊打,老壇酸菜急速墜落之后,還有沒有機會重獲消費者信任,從過往的經驗來看,這并不容易。
這背后,并不只是康師傅或者統一某一家企業能否改過自新的事,而是關乎于消費者對于產品的消費信心。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國產奶粉十多年來都陷入市場低迷的狀態,在與進口奶粉的競爭中更是全部落敗。
尤其是在3.15晚會這樣全民關注的舞臺上被曝光,加上后續的傳播與討論,“土坑酸菜”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和群體恐慌還會被無限放大。
資本市場也在今天一早就給出了它的態度,3月16日一開盤,康師傅和統一的股價就出現了超過10%的暴跌。
如何收拾好這一殘局,從近些年來的行業發展方向來看,與其繼續保全一個口碑崩坍的單品,還不如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新品上。
近些年來隨著在線外賣的蒸蒸日上,方便面行業其實面臨的大環境并不樂觀,盡管近兩年反復的疫情曾帶動方便食品的銷量增長,但長遠來看,方便面行業仍舊會面臨多重沖擊,除了外賣,輕食、速食、預制菜等品類產品都有可能會對方便面行業產生影響。

統一在2017年就曾對外聲稱,未來統一將逐步退出方便面市場,但不會離開面的市場,會重新定位。
在此背景下,統一推出了“湯達人”、“滿漢全席”等主打高端市場的產品,康師傅也順勢推出了“湯大師”等類似產品,試圖從高端市場尋找增量。
03道歉之后更要反思
不管是走高端路線還是平民路線,最終都還是服務于消費者,尤其對于食品制造這一行業來說,就更需要報以敬畏之心。
康師傅和統一兩家都是精于營銷策劃的企業,過往眾多成功的廣告案例,足以證明兩家企業在未來有能力通過洗腦廣告或者事件營銷,來抵消掉這次負面事件的影響,重塑自己的品牌形象。
但對于消費者而言,自身的權益保護和食品安全保障,卻并不應該被時間沖淡。
相信不少看過今年3.15晚會的朋友,都會對其中插旗菜業負責人的一段話印象深刻,他表示:“就是國內的產品,你到了消費者手里面,里面有一點樹葉,有一點纖維,頂多罰你一千兩千,這個如果到國外去了,至少是罰十萬。”

說這句話的背景其實是,插旗菜業自身其實是擁有制作老壇酸菜的標準化腌制池,但所腌制出的酸菜全部都用于出口,國內供給的酸菜制品,則全部來自于從外部收購的“土坑酸菜”。
這其中暴露出至少兩個問題,一是現有的監管體系下,食品行業相關從業者的違規成本太低,至少和國外相比,處罰金額上不在一個量級。
第二個問題,則是品牌方對于供應商和原材料的把控上,未曾有深度參與,尤其在面對國內外原材料雙標的情況下,要么就是默許供應商此行為的出現,要么就是根本沒進行過對比。
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里,老壇酸菜牛肉面曾在無數個饑腸轆轆的夜晚,慰籍過無數個孤單的靈魂,如今再回頭看看,那些歲月和老壇酸菜也差不多,呈現給別人的都是光鮮亮麗,背地里都是被人踩過的辛酸。
回想起老壇酸菜牛肉面剛剛興起的那幾年,康師傅和統一還曾因為誰家的酸菜更正宗打過口水仗,如今真相大白,誰也不比誰正宗,搞不好都還是來自同一個土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