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衛哲稱暫不看好共享經濟:沒能使資產使用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對于共享經濟,我們用自己的行動表明,我們不參與,就意味著我們暫時不看好。”在6月15日舉辦的“2017中國互聯網+新商業峰會”上,嘉御基金創始合伙人、前阿里巴巴B2B公司CEO衛哲接受了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專訪。
談及近一年來火熱的共享經濟,衛哲指出,要分清分享經濟和共享經濟,“分享經濟是互聯網讓閑置資源通過分享經濟來釋放,我們非常看好。共享經濟需要投入新的資源,互聯網只是提高了資產的使用效率。目前來看,還沒有看到任何共享經濟能夠使資產的使用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
對于近期興起的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衛哲認為,很多人并不擁有單車,提供共享的結果是提高了個人的單車使用率,是增量。但是充電寶、雨傘,都是個人已經擁有的,是存量。通過共享經濟取代存量的難度比實現增量要大。
關于下一輪投資風口,衛哲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投資最切忌的就是抓風口,風口一定會過去,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當成豬去等風口呢,一個優秀的企業、 一個符合發展趨勢的行業,應該像老鷹一樣,沒有風也敢飛,而不是一家去賭下一個風口的公司。”
“以服務剛需為主、以趨勢為主,去判斷下一個趨勢,而不是短暫的風口。”衛哲介紹了自己的投資邏輯,“我們要去布局95后,95后不是風口,是一個勢頭,因為我們的消費主力即將迎來新的一代。”
衛哲表示,85后還存錢,90后不存錢,95后敢借錢。95后有三大特點:小康1.0、獨生子女2.0、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面向95后,好玩比好用重要。什么是好用?以前短缺經濟的時候,有東西用,這個產品和服務的功能是否強大?非常重要。現在告別短缺經濟,95后是玩手游長大的一代人,什么都是游戲,什么都是好玩。歷史上,偉大公司的產品、上世紀90年代后冒出的偉大公司,都是把好玩放在好用的前面。
衛哲介紹說,嘉御基金的合伙人都是企業高管出身,“我們給自己定位是重運營,可以免費給企業提供運營戰略咨詢,而不完全是一個財務投資人。”
作為一名投資人,衛哲職業生涯前期的履歷堪稱完美:1993年,23歲的衛哲畢業于上海外國語大學,并進入萬國證券成為“證券教父”管金生的秘書。只用了3年,他成為萬國證券資產管理總部的副總經理。經歷了1995年震驚業界的“3·27”事件后,衛哲進入普華永道。3年后,29歲的衛哲成為普華永道史上最年輕的合伙人之一。32歲時衛哲出任百安居中國區總裁。36歲加入阿里巴巴,一年后帶領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并在之后的幾年時間里,將阿里的營業收入從2006年的13.6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55億元。2011年,衛哲因為身陷供應商欺詐事件,從阿里引咎辭職。此后,他成立了“嘉御基金”。
談及過往經歷對自己投資決策的影響,衛哲告訴澎湃新聞,“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擔任中國證券教父管金生的助理,這讓我很早就接觸到資本市場。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樣,我看問題的戰略高度一下子高了很多。我經常說,我這人成長經歷比較奇怪,萬國讓我長骨骼,戰略思維就像一個人的骨骼;百安居讓我長肌肉,這就是執行力方面的能力;阿里巴巴讓我長腦子,它的使命愿景、價值觀,給了我很大的熏陶。三次大的經歷,都給我人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