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鎳礦、石油、股市、期貨,外資獵殺中企為何頻頻得手?

文 | 華商韜略 吳蘇
頭頂不銹鋼、鎳冶煉兩項“世界第一”的中企龍頭青山控股被外資獵殺,“戰局”究竟有多慘烈?
據媒體報道,青山被逼空目前浮虧80億美元(約合505億元人民幣),而與青山合作開發鎳項目的千億中企華友鈷業也被波及,直接吃下兩個跌停,在有資金翹板的情況下,仍然扛不住巨額資金拋售,跌停板巨額成交將近8億,板上封停資金仍超9億元。
對于遭到國際多頭逼倉,3月8日傍晚,青山控股掌門人項光達對媒體直言:“老外的確有些動作,正在積極協調。”

饒有意味的是,項光達并未挑明對手的身份。
市場消息稱,緊逼青山控股的對手是總部位于瑞士、年入1.36萬億元的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頭嘉能可。然而,當中國媒體聯系到嘉能可,對方予以否認,強調傳聞都是“非正式表態,完全是胡說”。

中企損失慘重,作為對手的外資,卻仍然“保持”神秘,完全沒有露面,在網友看來,這可能是這次世紀逼空大戰令人最糾結的地方。
顯而易見,外資在期貨市場獵殺中企,手段也在“升級”。
且說2004年,中航油因期貨交易潰敗,引起轟動。但當時,情況并不算復雜,中航油與高盛新加坡子公司杰瑞公司合作,高盛一邊讓中航油在期貨市場做空原油期貨,自己暗戳戳大力做多原油,最終,使中航油損失5.5億美元,不得不破產重組。
時隔十八年,回過頭來看,不少網友驚嘆:“這么粗淺的手段居然能得手?”
還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外資巨頭自帶成功光環,充分利用自己的行業地位、資金規模和隱蔽手段“迷惑”對手,中企就是其獵殺對象之一。
面對外資獵殺,中企一直在“交學費”、成長,資本運營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外資也在進化,相比于此前暗戳戳“挖坑”,現在更強調精心布局。
舉個例子,2015年6月,A股市場、期貨市場劇烈波動,不少投資者損失較大。經過調查發現,外資“黑手”暗藏其中,一家名叫伊世頓的外資貿易公司存在規避監管、借用賬戶、地下洗錢等違法違規行為,涉嫌操縱期貨市場。

從這些層層疊加的手段不難看出,外資圍獵,猶如猛虎出擊,越來越隱蔽。
這一點,在青山被外資獵殺之時,也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同樣作為中國鎳產業龍頭企業的掌門人,寧波力勤董事長蔡建勇對此感受尤為深刻。
蔡建勇分析認為,海外資本利用鎳的交倉品種和實際含鎳產品的錯配,結合我們行業巨頭公司治理的漏洞、俄wu導致的大宗商品漲價和俄鎳產品制裁的加持,是“海外資本對中國鎳產業的一次布局周密的獵殺行動”。
在“朋友圈”,蔡建勇直呼:“我們就好像一個小動物在旁邊看著一個大象被嗜血者撕咬,震撼于海外資本的冷血,除了驚嚇,沒能力施與任何援手,悲愴而無奈。”

值得警惕的是,這并不只是海外“戰場”的事情,在國內市場同樣要與外資“過招”,而外資巨頭正在加速切入中國期貨市場。
去年12月,媒體報道稱,在中國,外資控股券商已有8家,其中瑞銀證券、高盛高華證券、瑞信方正證券、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是外資股東通過提高持股比例實現控股,新設立的外資控股券商包括星展證券、大和證券、摩根大通證券和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每一家都是縱橫資本市場的狠角色。

這些外資券商業務范圍主要集中在投行、自營和資管三項,為了彌補業務短板,媒體稱,它們正在加速申請包括期貨在內的更多業務資質,比如摩根大通就成為首家全資控股中國期貨公司的外資銀行。
如何應對“虎狼”,與其共舞,而不是被獵殺?除了補強能力,擁抱專業,別無他法!
參考資料:
1.《獵殺時刻!“妖孽”暴漲100%史詩級逼空,外資圍剿中國世界500強民企,逼倉浮虧80億美元?》,中國基金報
2.《全國首例利用高頻交易操縱期貨市場案》,上海檢察
3.《首家全資控股期貨公司的外資銀行,又首家全資控股證券公司》,第一財經
4.《獵殺鎳王:青山集團暴虧80億美元 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ETF觀察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