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有一說|“掌摑門”后,“乘客是上帝”的老意識要改改了
湖北武漢一名女博士生因遲到不能登機,就掌摑機場工作人員,被警方拘留10天。事件引發了輿論熱烈討論。目前,法航已將女博士列入“黑名單”;機場方面也向中國民航局申請將其列入中國民航“黑名單”。
“女博士掌摑門”看似得到了解決,但是,目前的“黑名單”真的能發揮懲一警百的作用嗎?事件背后仍是,民用航空領域在應對此類乘客傷人、傷害事件能力不足的問題。
近年來,民航旅客對機場地勤以及航空公司空乘人員辱罵、施暴事件屢見不鮮。2016年6月14日,吉祥航空深圳機場柜臺工作人員被旅客用柜臺標示牌砸傷頭部、臉部受傷流血暈倒在地。事后得知,此次暴力事件只因旅客要求打印行程單而無法提供有效證件,被工作人員告知不能打印后情緒激動,激情傷人;
2016年6月11日,首都機場一男子因不熟悉登機流程3次誤機,怒打值機柜臺工作人員;
2016年6月12日,海航HU7041太原飛重慶航班上,經濟艙兩名男乘客,起飛前強行要求占用頭等艙座位拒絕補差價,要求被拒后,對乘務人員進行辱罵毆打。
……
不勝枚舉的民航乘客暴力事件,是民用航空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另一表征。民航的快速發展和高鐵的市場競爭,使得民用航空不再因價格而高高在上,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在長途出行時,選擇搭乘民航航班。但民航快速的發展,僅僅直觀體現在民航承運旅客量的上升和航空公司的壯大發展。與之相配套的民航法規及其對民航旅客的震懾力,同航空公司服務意識的轉變、民眾民航出行觀念意識的喚醒等多方面,依舊存在很多不足。
2016年1月,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發布了《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辦法》(試行),并于當年2月開始實施,記錄信息保存期限為一年至兩年。乘客一旦被列入“黑名單”,將無法乘坐國內航班。截止17年3月,已有6批共77名民航旅客的不文明行為記錄公布。一年時間,77人被“上黑名單”、被“禁飛”,相對2016年全年4.88億人次的民航旅客運輸量,其對旅客的警示作用實在是杯水車薪。更何況,這一“黑名單”管理辦法還并未被廣大旅客所熟知,懲戒力度也僅限于限制旅客搭乘民航航班,震懾力如何可想而知。
解決這一困局的辦法,并非沒有。如發生上述舉例的旅客對民航工作人員暴力事件,可依照《民用航空法》《治安管理處罰法》《侵權責任法》乃至《刑法》中的相關條款,對當事人員進行懲戒。但面對更為常見的如對空乘人員辱罵、輕微推搡等構不成觸犯法律的行為,則需民航“黑名單“加大懲處力度。比如,將民航“黑名單”同公民個人征信掛鉤,一旦進入民航“黑名單”,被限制搭乘的將不僅是民航,更包括火車、汽車等其他交通出行工具。此外,還可通過修訂《民用航空法》,將治安管理權的授予范圍從機長擴大至必要管理人群,并嚴肅其權責,使得原本僅是對飛行中任何破壞民用航空器、擾亂民用航空器內秩序、危害民用航空器所載人員和財產安全以及其他危害飛行安全的行為有權采取必要的適當措施的范圍,擴大到機場地面,以保證整個民航飛行流程的安全。畢竟,民航安全問題,比其他交通工具更甚,而在國外也有例可循。
除了從制度設計上明確規則維護秩序,航空公司也應該在服務意識上有所改變,乘客就是“上帝”的老舊服務意識,已不適合當今民航發展現狀。不能因乘客的不滿,而不維護員工的權益、影響民航法規嚴肅性,這樣的結果,只會在一定程度上,助長更多不守民航法規行為的出現。早前發生的多起事例,亦可佐證。當然,旅客應該有所改變,畢竟,民航出行已走入尋常百姓家,規則意識,應當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