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夏斌:中國經濟學者根本沒有任何盲目自信的理由
【編者按】
5月29日,第三屆思想中國論壇在上海財經大學召開,北京當代經濟學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參事夏斌,對中國經濟學家如何做出高水平的理論創新提出建議:中國經濟學人置身于當下中國經濟大發展、時代大變革的便利條件中,有機會也有義務做出高水平的理論貢獻。以下是夏斌的演講實錄: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解釋中國經濟現象已成為解釋世界經濟現象最主要的任務之一。中國的經濟理論界近十年來,不僅在總結中國近40年經濟快速增長的政策經驗方面,而且在基于中國實踐對經濟科學的探索和創新方面,都付出了辛勤努力。然而,由于認識的差異,對于如何去發展和豐富經濟科學,存在不同意見。這是正常的,也是永遠存在的。但是在科學創新包括經濟科學的創新中,妄自菲薄和盲目自信這兩種傾向,往往是理論創新中最需要克服的傾向。
從經濟學史和經濟史關系的角度看,在全球經濟發生重大變化和轉折,在大國興衰更替時,往往是經濟思想或學說爭論最為活躍的時期,也容易產生新思想、新學說。中國14億人口的大國、近4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對世界經濟增長影響不小。特別是對世界GDP增長的貢獻,自2009年來連續八年第一,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和格局的變化。
而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以來已10年,全球經濟復蘇仍然乏力。對這一系列經濟現象如何解釋?一國經濟的崛起,未必一定帶來該國經濟學的繁榮,出現經濟學的大師。但是,中國學者身臨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中心,近距離接觸中國豐富的經濟實踐,容易獲得一系列經驗觀察材料,起碼對學術探索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因此,我們應有理由相信,中國學者只要摸準經濟科學前沿的脈搏,真正埋頭鉆研,創新理論是有希望的,沒有必要妄自菲薄。
相反,理論創新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甚至需要有靈感,盲目自信是要不得的。科學是人類知識不斷發展、不斷累積的結果。自然科學中,熱力學、光學、電動力學和量子力學等,都是基于經典物理學、經典力學發展起來的。在經濟學中,科斯的交易成本學說正是科斯熟讀亞當·斯密《國富論》、分析斯密“看不見的手”的“必要條件不足”中發現了理論創新的空間,進行了理論創新。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是出于研究社會展規律之目的,基于古典經濟學者大衛·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觀的基礎進行了理論創新。馬克思是博覽群書,深諳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律各個學科的代表人物,他甚至對自己反對人物的思想著作進行批判性思維的創新。
今天,中國經濟學人要想理論創新,只有在大量閱讀,了解不管是主流的、非主流的各種思想觀點、各種流派學說,才有可能有所創新,才有可能成思想精粹之集大成者。在這方面,恰恰近十幾年來,國內在政策上、應用研究重于純理論研究的社會學術風氣下,中國經濟學者根本沒有任何盲目自信的理由,只有奮起直追的壓力。
當代經濟學基金會作為一個公益組織,在組織推動全社會經濟學術研究的同時,基金會每年還評選“中國經濟學獎”和“中國經濟學優秀博士論文獎”。去年,遴選錢穎一和許成鋼為第一屆“中國經濟學獎”獲獎者。經濟學界和整個社會反應較大,反應較好。
最后,我們希望,社會各界有更多的有識之士和機構能和我們一起,在為推動經濟科學在中國的繁榮,為實現在人類經濟思想史上留下當代中國人的聲音這一夢想,共同努力,有所貢獻。
(澎湃新聞記者根據主辦方提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人審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