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江西南昌市6名縣級干部“不合格”被調整崗位,5人為主官
“年度考核優秀也能獲嘉獎、能記三等功?”“他們怎么突然就改非(改任非領導職務)了?”近段時間,南昌市公布的市管領導干部2016年度考核結果引發了全市黨員干部的高度關注和熱議。
信息日報“江西政讀”記者了解到,5月中旬,南昌市委以嘉獎通報的形式,大張旗鼓地公布了一批考核等次優秀的干部名單,128名縣級干部年度考核被評為“優秀”,其中更有20名縣級干部因連續三年考核優秀被記三等功一次。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6名縣級干部因考核“不過關”,被組織調整了工作崗位。南昌市委的這一褒一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關注
128名領導被通報表揚 6名縣級干部被調整
信息日報“江西政讀”小編拿到的一份通報顯示,在2016年南昌市直單位領導干部年度考核中,128名領導干部被評為“優秀”,其中,對當年度(2016年度)考核“優秀”的108名干部予以嘉獎,對連續三年考核“優秀”的朱斌等20名干部記三等功。
通報中的名單排列方式引起了信息日報“江西政讀”小編注意,嘉獎的108名干部名單有意地用“空白”隔為五類,經記者梳理,分別是單位主要領導、單位副職、副縣級內設機構正職、縣級非領導職務、下屬縣級單位主要領導。
對此,信息日報“江西政讀”小編查閱往年的考核結果,發現以前評為“優秀”的更多是單位班子成員,非領導職務和下屬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評為“優秀”的較少。
南昌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盧亮昊表示,這就是此次年度考核的創新之一。考核的目的是發現各個層面的優秀干部,為此2016年的年度考核采取了“分類評優推優”的方式,讓更多不是主要領導及班子成員的優秀縣級干部進入組織視野,既增強了考核結果的公信力,又充分調動了各個層面縣級干部干事的積極性。
南昌市此次考核不僅通報表揚了先進,更對一些不適應崗位的干部“動了真格”。此次考核,有6名縣級干部被改任非領導職務或調離工作崗位,其中有4名正縣級干部(3人被改非、1人被調崗),2名副縣級干部(1人改非,1人被調崗)。
南昌市直機關一位知情的干部告訴信息日報“江西政讀”小編:“6名干部中有5名是單位的主要領導,市委這次‘亮劍’對干部觸動很大。”據悉,此次年度考核還對考核中反映較差的2名縣級干部進行了誡勉或提醒談話,同時還運用了聯動問責結果,3個班子32名領導干部因為問責,在年度考核中被扣分取消評優評先資格。
調查
這6名干部為啥被“下”?

此次南昌市6名干部因考核“不過關”被調整,顯然是推動干部“下”的一次實踐。那么這些干部為啥被“下”呢?通過深入采訪,信息日報“江西政讀”小編了解到其中的緣由。
據南昌市委組織部一名具體經辦的干部介紹,這6名“下”的干部有的因為長期生病,上班也是斷斷續續,身體狀態難以勝任工作需要;有的干部是因為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作為單位主要領導,個人的消極狀態使得整個單位的精神風貌低迷、渙散,工作拖沓;有的干部則是因為領導能力與工作崗位不相適應,駕馭不了復雜工作局面,處理不好復雜問題;還有的干部則是因為推進改革不力,執行力尤其是攻堅破難的能力與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不相適應。
“哪些干部該‘下’,中央和省委規定了明確的情形,南昌市也正在形成制度性的規范。以前一些干部‘下’是因為有違法違紀的‘硬傷’,現在不僅違法違紀的干部要‘下’,不積極作為、不敢于擔當、不適應崗位的干部也要‘下’。”
盧亮昊還告訴信息日報“江西政讀”小編:“這次因考核被‘下’的干部還有個共同點,就是考核民主測評優秀率在所有縣級干部中靠后。我們不唯票,但通過與干部群眾口碑相印證,測評票還是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追問
這134名干部怎么產生的?
“干部考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兩頭’(優秀和不適應崗位)的干部考出來,考準來。評為優秀的干部要能服眾,評為基本稱職甚至不稱職的干部也要服氣。這就需要我們在考核方式上完善創新。”南昌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楊曉波說。
據信息日報“江西政讀”小編了解,以前的干部年度考核等次評定,都是綜合測評優秀率、工作實績和群眾公認度等多個方面的因素,同時通過聽取分管市領導、干部所在社區、干部服務對象的意見等渠道來掌握干部的現實表現。
今年,南昌市做好這些“規定動作”的同時,在考核過程中創新了“五字訣”,即問、點、引、抓、挖。
楊曉波介紹,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殷美根書記對這次年度考核非常重視,“市委的態度非常明確,就是要通過這次考核‘激濁揚清,獎優罰劣’。這就倒逼組織部門要改進、完善和創新考核的方式方法。”據了解,南昌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江曉斌主導了此次年度考核方式方法的創新。“問、點、引、抓、挖”就是他結合多年工作實踐與思考提出的。
“我們針對以往考核談話對象不愿談、不想談、不能談、不敢談、不實談的問題,要求考核組在談話時圍繞考核對象現實表現積極‘問’,對模棱兩可、含含糊糊的評價要敢于‘點’,對只有定性沒有事實依據的評價要善于‘引’,對欲言又止、遮遮掩掩的‘弦外音’、‘話中話’要敏銳‘抓’,對正面或反面的典型要深入‘挖’。”
楊曉波告訴信息日報“江西政讀”小編,這種考核談話方式,使組織部能在談的過程中捕捉到敏感信息,抓住轉瞬即逝的“潛臺詞”和重要線索抽絲剝繭,不論好的方面還是差的方面,都刨根問底挖出來。這次考核反映不好的幾名干部,都是通過深入細致地談話發現問題、掌握情況的。
專家
此舉勝過千萬遍思政教育
江西省黨風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曾明向信息日報“江西政讀”小編表示,南昌市這種做法非常值得點贊。此舉不僅傳遞了“干好干壞不一樣”的用人導向,而且也凸顯了“以實干論英雄,憑德才用干部,看業績給獎懲”的用人選人思路。
曾明說,嚴厲的反腐敗和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很大程度上能夠解決腐敗問題和一些不正之風等現象。但是對于長期存在的干部能上不能下,政府的不作為,慢作為和懶作為,還得有更積極和更有操作性的辦法才行。“南昌市的動真格,勝過千萬遍的思想政治教育,我相信會對南昌市的干部作風和機關作風產生積極的影響。”

(原題為《南昌市6名縣級干部“不合格”被調整崗位,5人為主官》)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