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 +120
熊思東:完善高等教育生態體系,激勵更多教師成為“大先生”
“面對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我國高等教育必須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教師要成為大先生’的要求,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謀劃高校教師隊伍建設,力爭產生更多擁有大格局、大情懷、大志向、大學問、大作為、大影響的‘大先生’。”3月2日,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從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處獲悉,其將向“兩會”提交《關于構建孕育“大先生”的高等教育生態體系的建議》。
熊思東稱,百余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在不同時期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大先生”,他們都是人格、品德、學業上的為人表率者。在他看來,“大先生”產生和涌現,不僅取決于某項特殊政策的制定或某項特定措施的實施,更重要的應建立和完善“大先生”產生和涌現的生態體系。建議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生態體系,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激勵更多優秀教師有志、更有機會成為“大先生”。
具體而言,一是建立多方參與的支撐體系。要產生新時代的“大先生”,就需要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研究平臺和良好的保障條件。建議整合政府、科研院所和企業資源,加大對高校牽頭建設的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力度,開展新一輪布局時向具備一定條件和競爭力的高校傾斜;建議在省級政府層面設立產學研創新基金,對取得重大創新成果、前沿技術突破、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等突出貢獻的教師,給予特殊獎勵。
二是建立多元融合的創新體系。建議進一步優化頂層設計,推進新型研發機構創新發展、做大做強,在科研經費使用、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收益等方面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自主權,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
三是建立開放包容的學術體系。建議建立容錯機制,持續減少各類過程性評估、檢查、抽查、審計;建議取消高校職稱評審指標限制和崗位聘任年齡限制等,防止學術浮躁,鼓勵教師十年磨一劍、心無旁騖向“大先生”進發。
四是建立導向明確的激勵體系。建議設立國家教師榮譽制度,如設立國家年度教師獎、教師國家成就獎等,可以參照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具有國家象征意義的人民大會堂舉行頒獎儀式,表達對教師個人和職業的尊重與贊揚;建議對貫徹落實教育部印發的《關于正確認識和規范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的情況加強督促檢查,并納入“雙一流”建設績效評價和高校相關考核,讓人才稱號真正回歸榮譽性、學術性。
五是建立規范高效的管理體系。“大先生”絕對不是“填表教師”“報銷教師”“開會教師”,建議依靠現代智能信息技術推進“云中大學”建設,加快高校信息化進程,減輕教師不必要的負擔,把相對自主的時間還給教師,讓他們回歸本位,深耕專屬領域。
六是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破五唯”后要著重解決“立”的問題,做到破立并舉,建議更加突出質量導向,實行基于學術影響、價值貢獻的代表作評價和同行評價,建立和完善基于信任和民主的答辯、公示、申訴等機制,從制度上保障安心執教、悉心指導學生的教師得到更多支持和肯定。
七是建立以德立學的思想引領體系。“大先生”要為民族偉大復興服務,既要有本領更要有方向。建議創新和加強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強化組織領導和思想引領,引導教師立德樹人、崇德尚業。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