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麻辣燙龍頭楊國福:全球門店5783家,年營收破11億
近年來,我國麻辣燙市場規模增長迅速。2016年至2019年,市場規模從968億增長至1306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0.5%。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0年至2025年,國內麻辣燙市場將以11.5%的增長率擴增,行業前景廣闊。
在千億量級的麻辣燙市場中,存在大量中小型品牌和個體經營戶,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目前來看,國內較有名的麻辣燙連鎖品牌有張亮、楊國福等。其中,楊國福于近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劍指資本市場。
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來看,這幾年楊國福的經營業績表現不錯。營收方面,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楊國福營收分別為11.8億元、11.1億元及11.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8億、1.7億和2.2億。
門店方面,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楊國福門店總數達到5783家,其中只有3家自營餐廳。大部分門店分布在全國各地,21家加盟店分布在加拿大、美國、日本、新加坡等海外市場。
按商品交易額和門店數量算,楊國福在中國麻辣燙市場中位居第一,是當之無愧的“麻辣燙之王”。
喊出200億估值?
憑借過去幾年亮眼的業績表現,以及現有的麻辣燙行業頭部企業的市場地位,再加上近兩年資本對餐飲行業的注重,楊國福曾一度喊出200億估值,雖然這一估值沒能被資本接受(大部分資本給出的估值在90-120億)。
楊國福的業績表現和市場地位前述已經提及,這里提一下楊國福敢于喊出高估值的第三個理由,即近兩年餐飲市場備受資本青睞。
在過去一年來,國內餐飲市場迎來堪稱史上最火爆的投資熱潮。馬記永、遇見小面、墨茉點心局等蘭州拉面、中式點心品牌融資都非常火爆。其中,馬記永的投資有騰訊在餐飲。連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都在關注餐飲,管中窺豹,餐飲市場確實火爆。
當然,盡管有這么多的理由,但楊國福的高估值還是沒能得到資本的認可,即使后面楊國福將估值降到140億。
前景如何?
市場最終會給到楊國福多少估值,等到其成功上市之后自然見分曉。這里暫且擱置這個話題,談一談楊國福營收的主要來源,以及其可能面臨的困境,進而分析其發展前景。
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楊國福加盟商貢獻的營收占比每年基本維持在90%的樣子,分別為10.4億元、10.6億元和11億元。按照2021年前三季度的數據算,平均每家加盟店每月貢獻2萬左右的營收。
而楊國福從加盟商收取的費用又可以分成三塊。其一,加盟、系統維護費、培訓費、保證金;其二,調味料包、零售商品等自有商品的銷售;其三,食材、設備等第三方采購貨品的轉售。
從前述來看,楊國福的營收更多的是從加盟店身上賺取,相當于楊國福賺加盟店的錢,而加盟店賺消費者的錢。
所以,楊國福營收增長的一套邏輯就很清晰了,即加盟店數量越多,其總營收就會越多。所以,它要如何吸引更多的加盟商加盟呢?
加盟的經營模式要想成功,說到底就是要加盟商自身能賺到錢。就目前來看,楊國福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
首先,楊國福有自己的研發和制造中心,能夠不斷迭代配方,已滿足消費者日益增多的需求;其次,它有自己的供應鏈,每家門店都能為消費者提供上百種菜品,給予消費者豐富的選擇;最后,楊國福成立于2003年,近二十年的積累和沉淀,使其具備較強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能夠吸引消費者。
此外,楊國福還有3家自營門店,自營門店可以說是一種示范門店,只要這些門店能夠賺錢,再加上前面提及的優勢,楊國福就能源源不斷吸引加盟商。
值得一提的是,楊國福面臨的困境就藏在這里。不少加盟商雖然一開始同意加盟,但在經營一段時間后,不少加盟商會覺得已經學到了精髓,開始謀求獨立發展,說白了就是不想給楊國福“打工”了。
還有一個痛點則在于,門店租金、人力成本的上漲給加盟商帶來太大的壓力,一旦利潤降到某個限度,甚至要虧本運營,那加盟商自然就不愿意繼續做下去,關閉門店反而更好,至少不虧。
從招股書中也能看到這樣的數據,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楊國福關閉的加盟店數量分別為1068家、939家、439家。一邊開店,一邊關店,這是一種矛盾。
當每年開店的數量少于關閉的門店數量時,楊國福的總門店數必然下滑,進而導致營收、凈利的波動。
所以,要想抓住麻辣燙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的機遇,楊國福就得想辦法繼續保持門店總數的增長,想辦法留住加盟商。或者,考慮增加自營門店數量的策略。
門店的增長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最根本的,楊國福得考慮如何在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當下,持續保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除了配方的迭代、豐富的菜品外,還有沒有其他競爭壁壘呢?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