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無人區守護者:護林員扎根荒漠抗風沙,曾經打水發電全靠手搖
五月中旬,玉門關的太陽已顯毒辣,蚊蟲橫飛。何東吃了一缸子(飯盒)菜拌面,皮卡車上裝著七八根長木棒,和幾個護林員巡邏去了。保護區里,普氏野馬新近產下一匹小馬駒。
這里是甘肅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玉門關保護站,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方圓百里荒無人煙。木棍是拿來防守野駱駝“敦敦”咬人的,它曾好幾次差點咬死人,還咬傷了從小飼養他的師傅。
敦敦是護林員九年前巡邏時從羅布泊附近撿回來的,當時剛出生就被母駱駝遺棄的小敦敦,被帶回后一直用鮮奶喂養。保護站的工作人員沒鮮奶喝,但是給敦敦每天一箱。
記者隨同保護站站長何東一行乘坐皮卡車在戈壁蘆葦叢中顛簸前行,幸運地遇到了敦敦。可是,它站在路中間攔著車,不肯讓路。“這時,車窗是萬萬不敢搖下來的”,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管理科科長孫志成曾親眼目睹它咬住護林員的脖子,在空中甩起。
“在這里,最可怕的是蜱蟲。”司機呂文來保護站七年了。他說,蜱蟲一頭扎進肉里狂吸血,腫脹得指甲蓋那么大,奇癢難忍,只能借來打火機或者煙頭燙它的屁股,然后拔出。
老呂剛來那會兒,保護站里喝的井水又咸又苦。到了晚上,手搖柴油機發電,從晚上7時到22時,逢年過節延后到夜里12時。打水也手搖,兩位護林員的胳膊搖壞了。老呂說著苦笑起來。
何東帶著記者在保護站生活區四周轉了一圈,他們翻地建成了菜園子,種著韭菜、西紅柿、茄子。“這里都是鹽堿地,種菜的土是從敦煌城區拉來的”,何東說,這在幾年前,簡直不敢想。當時,只能背著干糧和水出門,回來已是晚上。
工作站還設有一間野生動物救護室。里面正養著兩只受傷的大天鵝,再過幾天,就可以放飛了。
戈壁里,烈日落在露白處像一陣火燎。打開車門,一群蚊子飛入車內,迅速在記者胳膊上、臉上咬出包。護林員有經驗,即使再熱都穿著厚厚的長袖,出門會帶著防蚊帽,儼然一副“沙漠游俠”的樣子。
保護站里還有兩位女孩,其他幾個姑娘因為條件太艱苦,熬不住跑回去找別的工作了。22歲的金招四年前考入保護站,負責內務。每兩周回家時,她下載好電視劇,閑暇時看看。她告訴記者,剛來時覺得這里像孤島,不習慣,和外界“失聯”了,每次回家朋友都會說“你終于下山了”。
這幾年,保護區禁止人為放牧、采挖等破壞,放歸了野駱駝、野馬等動物,保護著這片土地上每棵胡楊、蘆葦、梭梭,漸漸草甸長好了,野生動物多了,遷徙的候鳥也會每年路過歇腳。
相比幾年前,現在電有了、新井打上了、可以吃上蔬菜了,但保護站最大的憂慮是:作為疏勒河最下游,西湖濕地的水位在下降。
保護站內掛著一張衛星航拍圖,西湖保護區連著庫姆塔格沙漠和羅布泊,再往前就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這是保住敦煌綠洲的最后一道“屏障”。“西湖保護區沙化,庫木塔格沙漠就要侵襲敦煌,鳴沙山會越來越高,莫高窟也將受到威脅”,何東說,守著這片無人區,使命重大。
(原題為《無人區里的守護者:扎根荒漠抗風沙,守住敦煌綠洲》)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