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 +149
正在消失|慕夏的照片
我想這是一本為游客設(shè)計的攝影書,攝影者為20世紀捷克最知名的視覺藝術(shù)家慕夏(1860-1939)。書開本為16*18厘米(長*寬),150頁,銅版紙印刷。本書屬于一套攝影叢書,看書后所列目錄,這套叢書到2005年已出版了20本,并且還有新書待出。入選叢書的,均為捷克攝影師作品,每位入選者作品編為一冊。因為實在不重,當時買了兩冊,地址在布拉格老城區(qū)的一家書店。

編書是一門相當普世的手藝。書拿在手里,編過書的人都會從職業(yè)的角度評估同行的工作。這套叢書編輯思路簡便而完善,照片之前有研究者做捷英雙語導讀,書后附有攝影師的作品年表。這類工作都很費功夫。因此,就算整套書雖然沒有特別亮點,但如此整齊、細致、不惜力,如果讀者要了解捷克攝影史,會覺得有資料價值。
先有了這番好感,再看書中內(nèi)容。慕夏先后在德國和法國學畫,以設(shè)計海報成名,成名后作品涉獵很廣,但并不以攝影見長。何以也能躋身攝影史?這本書主要回答這個問題。慕夏在美術(shù)史上能夠留下一筆的工作,除了海報,還有書籍裝幀、封面設(shè)計、插畫、壁畫、建筑設(shè)計等等——雖然多才多藝,但大多不屬于純藝術(shù)(Fine Art),通常歸之于工藝美術(shù)的范疇,美術(shù)史稱之為裝飾藝術(shù)(Art Deco)。收藏慕夏作品較多的地方,主要有布拉格工藝美術(shù)博物館,以及他的故居改建成的慕夏博物館。

買這本書之前,已經(jīng)參觀過慕夏博物館,建筑面積不大,室內(nèi)陳設(shè)很居家,展陳學術(shù)性不強,印象最深的是會客室壁爐上方掛了一幅照片,尺寸很大,一個年輕男人坐在鋼琴前,朝相機方向轉(zhuǎn)過頭。這男人身材高挑,面無表情,穿一件下擺極長的上衣,卻光著兩條腿,顯得放蕩不羈。這并非慕夏本人(慕夏個子不高),而是法國畫家高更。照片拍攝地點是慕夏在巴黎時期的畫室。書中許多照片都拍攝于畫室,紐約、巴黎和布拉格均有,但以巴黎時期的畫室中留下的照片為多。其間人物,大多是模特,男女老少都有,包括年輕的慕夏夫人和他們的幼子。這些照片顯然是慕夏為作畫準備的素材。有些模特的衣著和體態(tài),似乎在出演歷史劇。慕夏知名的壁畫作品中,有些人物正穿著這類波西米亞民族風的衣著。有些模特膚色較深,有著濃烈黑色卷曲長發(fā),神態(tài)嫵媚的吉普賽少女,與慕夏畫中一些著名女性形象體態(tài)仿佛,只是后者高大白膚,有著金黃色頭發(fā),兼有柔美和神圣兩種氣質(zhì)。導言中說,慕夏本人也許永遠不愿發(fā)表這些照片。這是很有見地的說法。
1939年,納粹德國占領(lǐng)捷克,蓋世太保(納粹秘密警察)將慕夏捕去訊問,被放出來不久,慕夏就去世了。
慕夏死后,兒子對他的遺產(chǎn)進行整理,后來陸續(xù)捐贈公眾機構(gòu),其中底片有1500張,拍攝時間從1880年代,也即慕夏剛成年,到1930年代末他過世前為止。照片種類很多,除了那些為作畫準備的素材——類似演員的定妝照,還有紀念性質(zhì)的家庭合影、似有某種正式用途的肖像、朋友往來游玩時留下的照片,還包括他從畫室窗戶向外拍攝的街景和旅行途中游客式的快照,盡管有著非常新鮮的紀實風格,這類照片并無任何媒體屬性。慕夏生前從未發(fā)表過照片,從不以攝影師的身份自居。相機主要是他作畫的輔助工具,除了在他的藝術(shù)生涯中發(fā)揮過視覺參考作用,其余照片就與一個世紀之交的中產(chǎn)家庭留下的家庭相冊無異。要把慕夏拍攝的照片放進攝影史的框架,就需要同時對慕夏相冊的性質(zhì)和歷史敘事的性質(zhì),進行更多解釋。這種學術(shù)考辯,正是一本攝影書樂于(卻未必總是能夠)承擔的功能。

- 男乒失守,“狼”来了
- 丢冠不稀奇,谁来扛起男乒大旗
- 重大偷税骗补案涉700余名主播

- 国光连锁:公司股票存在极高炒作风险,交易风险较大
- 南华生物:修正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 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纪念日,在每年4月22日
- 中国南北朝时期传唱的乐府民歌,后人把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