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日報頭版聚焦:上海“一號課題”,撬動諸多深水區改革

劉士安、李泓冰、郝洪/人民日報
2017-05-05 07:25
浦江頭條 >
字号

【上海 “一號課題”撬動深改

歷年在全國“堵城”排行居前、三年前一度“奪冠”的上海,卻在《2016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滑出前十位。對此,上海市民并不意外。在“史上最嚴交規”約束下,在隨處“天眼”緊盯中,開車不接打手機了,后座乘客也開始自覺系上安全帶。上海交通大整治一年間,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數、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3.8%、14.7%……這座超大城市的交通行為,正變得越來越有序。

過去年年整治難見效,為何這次卻不同?記者調查發現,上海市委的“一號課題”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充分摸清基層實際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市委每年確定一個重點調研課題,即“一號課題”,由市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課題組組長,針對涉及面廣、硬骨頭難啃的重大改革、重點工作,堅持問題導向,抓思路抓調研做到精準施策,抓推進抓落實確保開花結果。

去年初被上海市委列為“一號課題”的“補短板”,就劍指城市交通秩序和區域環境綜合整治這兩個“老大難”問題。

上海市委認為,短板長時間累積,又涉及復雜的利益關系調整,靠一個部門、一個區的資源力量,難以有效解決,因此“要齊心協力,主動向前一步補齊短板。要有舍我其誰的決心,善始善終,善作善成”。

上海的交通大整治,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公安交警通過機制與科技創新,提升交通管理效能,交通智能化、系統化建設同步推進;交通違法與個人征信、居住證積分掛鉤;30萬“黃馬甲”成為交通志愿者;學校、機關的3.2萬多個停車位與社會共享;新修訂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今年3月正式實施……通過調動各方力量,用“繡花”般的功夫,上海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區域環境綜合整治針對違法用地、違法建筑、違法經營、違法排污、違法居住等“五違”,從拆違入手,撬動“城中村”環境整治、人口管理。去年,上海拆違總量超過5100萬平方米,違法建筑少了,違法經營企業關了,“臟地”變身綠地,群眾健身休閑多了新去處,城市也獲得再發展空間。

自2013年起,上海連續推出4個“一號課題”:加快在實踐中培養選拔年輕干部;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補好短板——每個課題都關乎中央對上海“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定位要求,關乎上海改革發展的大局和干部群眾的期盼。抓好一個課題,牽住的是發展“牛鼻子”,撬動的是諸多深水區改革。

【上海破局,敢碰燙手山芋】

瓶頸凸顯——

單兵突進無法涉過改革深水區,如何撕開突破口?

王靖的辦公室在浦東新區政府辦公樓第二十層,天氣好時能看到遠處的陸家嘴——上海自貿區金融片區的核心區域。2014年2月,她從上海市政府機關處級崗位上提任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一年半后任浦東新區副區長。那段自貿區初創的日子讓她難忘。

在第十二層樓辦公的另一位副區長管小軍,更牽掛川沙新鎮。2014年6月,時任浦東新區發改委主任的他,調任川沙新鎮黨委書記,走出機關去讀懂基層。

這兩位70后,都是2013年在上海市委一號課題“選拔培養年輕干部”調研中脫穎而出的后備干部。

改革千頭萬緒,“一號課題”為何聚焦“年輕干部”?

2012年底,上海市委調研發現,1931名市管干部,55歲以上占50.6%,意味著5年內一半以上面臨退崗退休;45歲以下的正職僅占3.6%,副職也只有13.8%。

“很多局、處級干部缺乏基層經歷。市委換屆,找各方面優秀的年輕干部很難。”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鄭健麟回憶道。

中央巡視組當時給上海反饋的一條重要意見,也是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問題。

不僅人才告急,步入改革深水區的上海,面臨一系列挑戰:

2012年,上海GDP首次突破2萬億元,常住人口連續19年負增長后再次正增長,達2380萬,土地、環境、安全壓力不斷增加;

這一年,許多小人物的故事引發關注:市民秦嶺給市委領導寫信,訴說身為退休工人的父親患癌就醫種種艱辛;一些外地速成雞流入快餐店,輿論和消費者追問食品安全監管責任……

轉型發展深層次矛盾集中爆發,2012年市政府工作報告寫道:社會結構快速變化,平衡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難度越來越大;特大型城市的物價上漲、食品安全、收入分配、養老服務等民生問題更為復雜……

瓶頸凸顯,怎么破?

到基層去——

撲下身子尋找真問題,決策才能接地氣、有底氣

深入基層調研,是上海市委推進重點工作的傳統。

“要讓基層一線的干部群眾暢所欲言,順耳的要聽,刺耳的也要聽。了解真問題,才能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說。

“一號課題”的選題均來自基層調研,解決問題的路徑也是調查研究,既搞清楚改革要解決什么問題,又從基層和群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

“選拔培養年輕干部”課題將大調研作為干部選拔新方法,分兩批選派20個調研組,深入機關、企事業單位、基層一線等180多家單位,地毯式摸排,與1.66萬余人次談話,發現一大批原來不在組織視野內的優秀年輕干部,突破了原有機制的局限性。

2015年“一號課題”是“加快科創中心建設”。早在2014年6月,上海市4套班子已組織到政府部門、區縣、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一系列專題調研。“半年理清一個重要思路:加快科創中心建設,政府擔當什么角色?”上海市科技工作黨委書記劉巖介紹說。調研形成兩個專題報告,最終推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22條意見”。

“創新社會治理”課題確立之初,上海市委集中了41名同志組成4個調研組,走訪152個街鎮、228個村居,座談訪談4700多人,歷時4個月,找準了基層治理癥結所在。調研組還在延吉街道發現了一個“好東西”——睦鄰中心。

2010年,延吉街道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知行社工師事務所,整體托管第一睦鄰中心——涵蓋居委會、用餐中心、黨員服務中心、親子園等。短短幾年,10多家社會組織每年服務居民5萬余人次。

“政府花錢不多,百姓卻有了獲得感。”時任楊浦區委副書記唐海東回憶道,“居委會未必做得了的養老等問題,社會組織接手,做得好不好,有一套評價機制,還和收入直接掛鉤。”目前,睦鄰中心在楊浦區發展到52個。

激發居民自治,引入社會組織參與治理——延吉街道調研成果,被寫入市委社區治理“一號課題”的“1+6”文件。

謀勢在先——

用調研得來的底氣,找準中央要求與上海發展結合點

2013年到2016年,上海每年推出的“一號課題”,都事關改革發展大局,既撬動一個領域的變革,更帶來全方位創新突破。

“市委選擇‘一號課題’必須綜觀大勢、立足大局,將中央要求和上海實際、解決當前突出問題和謀劃長遠發展緊密結合。”上海市委副書記尹弘說。

“要建成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需要長期積淀,不能‘大躍進’。”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說。

上海不是不要速度。科創中心要有全球影響力,得拿出“國家隊”的實力擔當——上海加速打造世界級基礎研究平臺,2016年2月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才一年便匯聚世界科技前沿的諸般利器: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用戶裝置、活細胞結構與功能成像平臺等頂級大科學裝置,當年立項、當年開工,“上海速度”不含糊。

加快科創中心建設著力點,更落子改革體制機制、營造鼓勵科創環境。

上海加快建設科創中心“22條意見”出臺這一年,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爆出“大新聞”——15項新藥研發成果成功轉讓,合同總額超8億元,達到前5年科研成果轉化總額;5個化學新藥獲臨床批件。

這歸功于體制機制改革提速。論文導向被扭轉了,獲臨床批件團隊可獲高級職稱評審名額,獲新藥證書更獎勵2個正高、4個副高名額。成果收益按“5∶2∶3”比例分配:收益七成歸團隊,其中五成獎給發明人,兩成給予團隊進行后續研發,剩下三成“反哺”所里。

新藥研發期人員變動怎么辦?“世襲制”讓大家安心:一位退休近10年的老教授,當年參與的新藥研究成功轉化后,她仍拿到一大筆獎勵。

“做藥周期長、花錢多、風險大。治療老年癡呆,全球14年沒出新藥,1000億美元砸進去,失敗率99.6%。我們正研究一系列治療老年癡呆的藥,有的進入三期臨床研究了。”副所長葉陽說,“我們都希望造福人類,激勵機制就要激發這一正能量。”

核心是人——

基層組織從抓經濟建設轉為公共服務,增加群眾獲得感

葉陽們的期許,也是“一號課題”愿景——把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和增強群眾獲得感緊密結合。

2014年,社會治理創新成了“一號課題”,讓“基層增能力、組織有活力、群眾得實惠,讓基層干部眼睛為之一亮,更要讓基層群眾眼睛為之一亮”。

基層社會治理變革,關鍵要讓街道工作重心從經濟轉到公共服務。大調研后提出:取消街道招商引資功能。

一石激起千層浪。

“壓力大啊!經濟上不去,拿什么服務群眾?”唐海東說。楊浦區在上海中心城區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十多年前經濟墊底,近幾年爭到中游,和大力招商引資分不開,街道招商引資比重占全區1/3。

不改革,街道哪有精力抓公共服務?

楊浦區咬牙取消十余個街道招商引資功能,500多名街道招商人員,約1/3整合到區級招商團隊,街道則為落地企業提供全方位精細化服務。

區級層面統籌,避免街道同質化競爭,提高了招商效率。2016年,楊浦區新引進注冊資本492.6億元,同比增長128.9%;新引進注冊資本5000萬元以上企業291戶,同比增長341%;新引進企業貢獻區級稅收3.41億元。

街道不再為掙錢操心,運轉經費由區級財政通過預算全額保障,工作重心轉移到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創新能力泉涌:全區52個睦鄰中心成為百姓會所,微信鄰里平臺拉近街道、社區和居民距離,87個“兩新”(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品牌服務6000多家創業企業……

“創新社會治理”,讓全市4000多名符合條件的居民區書記進入事業編制或享受事業編待遇,4.3萬名基層人員納入首批社區工作者隊伍,城管等部門執法管理下沉,4000多家社會組織“活”了。

上海市長應勇強調,基層基礎工作是否加強、群眾關注問題是否解決,是工作成效的衡量標準。

衡量成效的大考很快到來。

2016年,上海禁燃煙花爆竹,街道成了主陣地,告知書由居委會一一送進千家萬戶;除夕、元宵夜,街道干部、社區志愿者和民警一起值守,不少居委會設置煙花爆竹回收點,“禮品換煙花爆竹”,或提供電子爆竹——2016年、2017年春節期間,上海外環內“零燃放”令人驚喜。

留下什么——

“一號課題”永遠在路上,改革路徑可復制、可推廣

從“創新社會治理”1+6文件,到加快建設科創中心“22條意見”,從“史上最嚴”交通法規,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呼之欲出,“一號課題”帶來諸多制度創新,及時有效固化了改革成果。

“一號課題”按年度推進,課題了結并非改革結束。改革突破最艱難的瓶頸后,正向縱深延展。

政府部門必須自我革命。權力、任務下沉基層,街道權力大了、可調動資源多了,新的問題又來了:過去,基層和“條”上有沖突,現在出現了和“塊”的矛盾。韓正有針對性地指出,“市區條線部門眼睛要進一步向下,工作進一步向居村靠攏、對標,更好適應基層體制機制和職能變化,把好街鎮事務準入關,將基層負擔切實減下來。”

改革要持續、長效,必須依法依規。閔行區摸排違法用地、違法建筑等“五違”問題,僅稅收一項,會影響上百億元。牽涉利益面太廣,拆得動嗎?

那就先拆黨員干部的!閔行區七寶鎮曬出干部家庭違法建筑統計表,1770名公職人員中,398人有違法建筑。不肯拆,就依法依規強制拆除,還要從嚴問責。

拆違從此勢如破竹。2016年,閔行區完成全年拆除1000萬平方米違建任務。

“一號課題”引發改革的乘數效應。

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再接再厲、乘勢而上,預計今年繼續拆除違法建筑5000萬平方米以上,并與郊區中小河道治理、環保違法違規企業整治結合起來,讓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整治。

張江高科技園區運行8年的上海光源國家重大科學工程,接待用戶3萬多人次,發表論文3200多篇;當今全球生命科學領域首個綜合性大科學裝置——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吸引國內外1.3萬多人次科學家,開展2000多項重大研究。一個沖擊科技前沿的創新生態氛圍正在形成。

寶山區委組織部長李峻正計劃區里的“年輕干部大調研”,“全區714名處級干部,平均年齡50歲,80后僅13人”,他著急。47歲的李峻也是2013年“一號課題”選拔上來的干部。他和王靖、管小軍們一起,正接過改革接力棒……

(原題為《上海 “一號課題”撬動深改》、《上海破局,敢碰燙手山芋 》)

    校对:劉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0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
            威尼斯人娱乐代理注| 水果机万能遥控器| 七胜百家乐官网娱乐平台| 优博娱乐城信誉| 百家乐海滨网现场| 榆社县| 威尼斯人娱乐城 老品牌| 免费百家乐官网追号| 新濠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克拉克百家乐下载| 澳门百家乐官网怎么| 道孚县| 真人游戏下载| 正品百家乐地址| 百家乐投注开户| 名仕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信誉百家乐官网平台| 百家乐官网玩法百科| 大发888娱| 百家乐微笑打| 百家乐八卦投注法| 卢克索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分析仪有真的吗| 免费百家乐官网预测| 最新百家乐官网电脑游戏机| 百家乐官网压分技巧| 宜宾市| 新濠天地娱乐城| 大发888xp缺少 casino| 百家乐正式版| 百家乐高级技巧| 沙龙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赌博程序| 太阳城百家乐群| 百家乐官网筹码14克| 百家乐官网网站那个诚信好| 3U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澳门百家乐官网出千| 仁怀市| 永发娱乐城|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