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蘆山深山女背夫:日背千斤木料賣250元,盼林區多修路

華西都市報4月26日報道,四川省蘆山縣雙石鎮石鳳村,由于林地分布廣泛,道路覆蓋面積不足,每天有100多位村民在山間穿行,用自己的肩膀將木料背出大山。他們當中,有一群女背夫,在家中,她們是賢妻良母,騰挪在鍋碗瓢盆間,將生活打點得井井有條;在山間,她們靠一根拐子、一副背夾子,負重一百多斤,和丈夫一道將木料背出大山,補貼家用。
肩背百斤木料 行走山間如履平地
海拔1000多米的蘆山縣雙石鎮石鳳村,四面環山,上世紀90年代實施退耕還林政策之后,當地人工林面積達2萬多畝。經過林業部門批準,村民們會在自家林地伐木,再將木頭背下山出售,再補充栽種上新的樹苗,發展循環經濟。

4月17日雨后初晴,山間云霧繚繞,讓人倍感涼爽。一條泥濘的山路通向馬河壩2組背后的深山,寇光榮家的20多畝柳杉就生長在這里。夾雜著拐子和稀泥撞擊的聲響,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寇光榮滿頭大汗,緩步走來。在她肩頭的背夾子上,兩根碗口粗的柳杉樹,足有一百多斤重。“拐彎時候小心點哦。”丈夫唐德福背著木料在后面,小心地控制和她的距離。

寇光榮身體前傾,努力保持著平衡。“要轉彎的時候千萬要慢,不能走到拐角再轉拐。”這兩根木料4米多長,前面部分跨過頭頂,后面幾乎要挨著地面。林場到山下的小路上,哪個地方有轉彎,哪個地方有陡坡,寇光榮早已熟記心間。每當要轉彎時,寇光榮總會提前繞小彎,目光掃視左右,頭頂部分的木料通過之后,再調整身體輕松過彎。長期的勞動經驗,讓她掌握了一套背木料的技術。

木料不拴繩保安全 猶如平衡木表演
濕滑的道路上,輕裝走路都讓人小心翼翼,寇光榮和唐德福負重邁著碎步向前,顯得穩穩當當。
“每一步都要看準了再走。”雨后的小路泥濘濕滑,寇光榮走得異常小心。她的手里拄著當地村民常用的拐子,除了可以保持平衡,中途休息時,還可以撐在背夾子做支撐。
寇光榮說,背著木頭走路千萬不能急,必須一步步走穩,下坡時候腳后跟先著地,如果腳下打滑也千萬不要著急,手上的拐子可以保持平衡。遠遠望去,背著木料的寇光榮似乎在進行一場平衡木表演。走到公路邊,寇光榮側身朝路邊一彎,木料應聲倒地。此時記者才發現木頭都是直接放在背夾子頂部的凹陷處,并沒有用繩子固定。原來這是在多年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之前有人把木頭栓在背夾子上固定,如果路滑,人很容易因為重心不穩而摔倒,之前就有鄉親因為這個原因受傷。”寇光榮說,如果不固定木料,出現意外,背木頭的人可以馬上傾斜身體將木料從背上倒下來,躲避危險。
一天背千斤賣250元 盼多修林區公路

今年48歲的寇光榮生有兩個女兒,都遠嫁外地,沒有農活的時候,她就會和丈夫一起在山里背木料出山。“一個空的背夾子也有10多斤重,加上木頭,我一次只能背100多斤,他可以背200多斤。”寇光榮一家在退耕還林之后,比起當年單純種莊稼搞養殖,收入增加了2倍多。“之前一年到頭都被拴在地里,退耕還林了,砍樹再栽樹,時間多了還可以出去打工掙錢。”丈夫唐德福說。寇光榮一家的林地,距離公路有1公里多遠。按照寇光榮的體力,一天六七個來回,差不多能背1000斤木料,,1000斤木料差不多能賣250元錢。“如果不是我們自己來背,可能賣木料的錢一大半都要花在請人的工錢上。”寇光榮一家希望,能多修幾條通往林區的公路,這樣可以少背一段道路,增加勞動效率。
雙石鎮石鳳村村委會主任劉沛茂告訴記者,石鳳村有上萬畝的山林面積,近年來,政府部門加大了林區公路建設的力度,該村陸續修建了10多條通往林區的道路,但因點多、線長、面寬,道路覆蓋面積依然不到一半。(原題為《深山女背夫 身懷“平衡木絕技”》)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