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騰訊虛驚一場
原創 金一邊 金角財經

作者 | 金一邊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F-Jinjiao)
熟人社交領域,微信第一次被人壓制了。
2月11日,上架不到一個月的虛擬形象社交APP啫喱,在蘋果應用商店免費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在此之前,熟人社交這個戰場上,前有阿里的來往,后有字節的多閃,或者古早時期的米聊……不管大廠小廠推出的產品,都從來沒有人從熱度上超越微信。
媒體們還沒來得及大造聲勢,事情就急轉直下——2月13日,這款快速火爆的現象級產品被曝侵犯用戶隱私,丑聞洶涌發酵。
啫喱方面緊急回應稱,這是“競爭對手針對啫喱APP的有組織、有計劃誹謗”,并于2月12日向北京公安局朝陽分局報案。
但喊冤過后,啫喱就匆匆下架,何時復出暫不明朗。在熟人社交領域,這位氣勢洶洶的挑戰者,出師未捷而半途撤退。
社交賽道,入場的多,能堅持跑下來的少,從ClubHouse到啫喱,小年輕們不斷編造故事終曇花一現,老大哥們也在忙著另尋出路,亂招迭出。
熱鬧歸熱鬧,慌張也慌張。

人性的螺旋
啫喱當然不是唯一的挑戰者。
這款新晉社交賽道黑馬,主打的是“熟人社交+虛擬3D形象”,用戶可以通過“捏臉”的形式為自己創造虛擬3D形象,并在朋友圈或社群邀請好友加入。
在啫喱構建的虛擬空間里,用戶可以用表情、動作表達自己的狀態,共有28個狀態可選,分別屬于心情、日常、休息、工作學習四大類,每個想法都有對應的動作場景展示在廣場主頁中。
按照媒體們做出的定義,啫喱是“元宇宙”社交APP,至于它到底為什么“元宇宙”,媒體們的解釋是是啫喱不同于其他社交APP,在啫喱中進行交互的并非好友頭像,而是可以動的虛擬形象,“就好像QQ秀動起來了”。
風口大了,什么豬都能飛。
和啫喱玩法類似的項目,市場上早就有了,比如早先同樣火爆過的3D頭像社交應用ZEPETO,如果把這些虛擬形象降個維,00后最愛用的Soul,以及90后的童年回憶QQ秀,基本打法都一致,虛擬形象社交。
最大的區別在于,那時候還沒有元宇宙。

當然,啫喱也不是完全沒有創新,這款主打熟人社交的APP,實際上切中了當下年輕人“反鏈接”的社交需求點,也具備成為爆款對人性基本的洞察。
歷史是個螺旋。
當初微信崛起,除了硬核的產品設計,確實足夠便利也足夠高效,更是乘上了移動互聯網快速普及的春風,人們迫切需要在線,需要信息,需要和外部世界更強烈的關聯。
而信息已然過載,不同于QQ時代,微信的默認24小時在線,以及微信從聊天工具向工作工具的功能演變,帶來的后果就是社交疲勞,用戶們被困在全景敞視的監獄,朋友圈不再私密,聊天框也不再只限于聊天。
人民網研究院論文《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媒體負擔——以大學生微信使用疲勞現象為例》,就從微信切入,得出了一個有趣的結論:52.16%的受訪者表示會減少微信的使用,而24.46%的人則表示不愿意但不得不。
由于微信實時在線、過于高效,用戶們面對著信息過載、社交焦慮、時間浪費這三大項負面影響。
微信的挑戰者們或多或少都意識到了這一點,soul等陌生人社交產品,嘗試在滿足社交需求的同時降低社交壓力,而這次爆火的啫喱,則意圖讓熟人社交文藝復興,給用戶重新劃分社交圈子的機會。
從追求在線,到渴求離線,從不斷拓列,再到劃分小圈,在社交的匱乏和過度充裕這兩極間,用戶的需求往復變化。
微信其實早已察覺到了危險。
2021年1月,微信上線8.0版本,新增狀態功能,其實可以看作對微信本身機制打上的補丁,通過這個功能,用戶可以選擇顯示忙碌、出差、睡覺等狀態,從而達到告知好友自己已經離線的作用。
就像當初QQ的隱身。

矛盾和虛假繁榮
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滿足生存和安全之后,人需要追求愛和歸屬,也就是社會交往。
人性會隨著時代發生變化。
人民論壇網文章《當代青年社交需求的變化與特點》指出,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無緣社會”,隨著網絡時代而產生的人際關系的疏離,傳統意義上的地緣、學緣、業緣、職緣、社緣等社會關系都在日漸弱化和解體。
傳統社會交往邏輯的失效,代表著新的范式正在升起,網絡成為人和人產生鏈接的新場域,也連帶著相關的產業高速發展。
數據顯示,2011年以來的十年之間,陌生人社交賽道共計發生融資474起,披露總金額達292.99億元。社交賽道的細分化也越發明顯,聲音社交、興趣社交、職場社交、短視頻社交...無數種不同的匹配邏輯,都在揣度年輕人到底想用什么方式獲得朋友。
2011年,基于 LBS 技術的陌陌上線,開啟國內陌生人社交大戰;2014年,探探半路殺出,一躍成為95后最大的陌生人社交平臺;2015年,Soul推出所謂“靈魂社交”模式,做起00后的“孤獨生意”。
陌生人社交的三足鼎立格局,一直延續至今。
在探路者們的帶領下,這個領域的大多數可行的玩法都被嘗試過,從基于地理位置的LBS,到靠活動和興趣進行匹配,再到玄之又玄的靈魂,不管再怎么推陳出新,圍繞的無非就是場景、需求,甚至玄學。

至于熟人社交,是中小企業們根本不敢沖擊的戰場。
作為熟人社交的微信,由于多年沉淀,早已經成為用戶聯系和日常必不可少的工具,新的社交產品很難顛覆其地位,甚至蠶食微信的份額,同為熟人社交的QQ,其月活如今已跌至微信的一半。
就連大廠們也鮮少成功涉足這個領域。
2019年起,百度、京東、阿里相繼推出校園社交產品聽筒、梨渦和Real如我,主打單一場景小的小范圍熟人社交——學生作為社交產品中的活躍群體,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用來交友,理論上可以快速實現用戶積累。
現實很骨感。
這三款APP都高開低走,很快無人問津,其中阿里的“Real如我”更是在2021年6月17日停服運營,宣告阿里在社交領域上的再次失敗,而京東和百度的社交APP,也都悄然下架,再無余音。
新晉互聯網大廠字節跳動也曾經嘗試過沖擊社交市場,推出短視頻聊天App多閃和興趣社交App飛聊,即使被寄予厚望,同樣沒能逃脫用戶留存不足,下架關停的命運。
說到底,社交應用的本質在于高效,能夠快速實現信息傳遞,在已經形成穩定使用習慣的微信面前,挑戰者們實在難以講出太新奇的故事。
但這種“常態化”,對于騰訊而言是雙刃劍,當用戶們過于習慣將微信當作一個簡單的實時通信工具,他們對于新的社交方式的好奇就會自然萌發——紅白玫瑰之間,永遠是還沒有得到的那一朵更美。
騰訊也嘗試過,在自家花園里栽出別的花。
從脫胎于QQ校友的朋友網,到像素風游戲社交平臺Nok Nok,再到和啫喱路數相似的虛擬形象社交超級QQ秀。
很可惜,到目前為止,也依然沒有一款能顛覆自家微信的統治地位。

元宇宙未到,社交先行
至少表面上看,這個“顛覆”的時機已經顯現了。
隨著元宇宙的熱潮不斷增長,越來越多企業開始押注“下一個時代”,而投資者們也各自相馬,期待可以在新的社交賽道上跑出一個未來。
在這場全世界范圍的狂熱里,啫喱只是朵渺小的浪花。
扎克伯格把“Facebook”干脆改名叫“Meta”,百度上線元宇宙社交產品“希壤”,網易推出在線虛擬活動平臺“瑤臺”,字節跳動則據稱已經開始測試一款元宇宙社交APP“派島”。
至于社交巨頭騰訊,除了本身強大的社交流量池QQ和微信,還掌握著“元宇宙第一股”Roblox,以及自己旗下的NFT交易平臺幻核,會有對元宇宙社交領域的相應布局,也不足為奇。
啫喱攀上免費榜第一名的“突然襲擊”,看起來勢頭兇猛,說到底,什么都動搖不了。
至于元宇宙什么時候來,又會不會改變社交行業的格局,連影子都沒有的事,現在聊,實在為時過早。
原標題:《騰訊虛驚一場》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