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宇宙第一”的元宵燈會,在哪里?
原創 風物菌 地道風物

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中國情人節之一。
這天晚上,中國人不僅要吃元宵、放煙花,還要趁著出門賞花燈(彩燈)的機會,為自己物色對象,這是屬于中國人的傳統浪漫。

今年自貢燈會,推出了不少老虎形象,非常萌。
圖/視覺中國
如今,花燈沒了“終身大事”的重擔,但成了中國文化的符號之一。
冬奧頂流冰墩墩、雪容融,它們也有自己的花燈化身, 就懸掛在在冬奧主媒體中心上空,憨態可掬,喜慶吉祥,在喜迎四海賓朋的同時展示中國傳統文化。

頂流冰墩墩花燈,手拿火炬歡迎游客。
攝影/付亞萍
這組精美的奧運吉祥物花燈,制作時間就長達兩個月。它們都來自一座川東南的小城——自貢。
對一般的城市來說,有一張金字名片就已經很不容易,但自貢卻擁有“千年鹽都 / 恐龍之鄉 / 南國燈城 / 美食之府”等一連串名號,并且在每個領域里都登峰造極。而且,自貢人還講獨特的卷舌四川話,在川渝地區堪稱一枝獨秀。

自貢被稱作恐龍之鄉,仿生恐龍制作也具有一定規模。
圖/視覺中國
自貢,到底有多厲害?
北有哈爾濱冰燈
南有自貢彩燈
2021年,自貢燈會的主燈“生命之樹”堪稱賽博朋克,網友紛紛表示這是CG模型般的存在,堪稱彩燈頂流。

2021年,自貢燈會的C位“生命之樹”,十分魔幻。
圖/視覺中國
賞燈是最具中國傳統特色的習俗之一。而在賞燈界有兩大“霸主”:北有哈爾濱的冰燈,南有自貢的彩燈。
每到正月,自貢燈會就成為南方最上相、最具有想象力的“跨年活動”。這一習俗起源于唐宋時期,當時的人們燃燈、賞燈,是過年時重要的節俗。


從古到今,燈不僅可以照明,還是一件好看的藝術品。
制圖/吳玖洋
但自貢人將最原始的新年賞燈不斷改造創新,至20世紀初時,已經融合了提燈會、鬧花燈、放天燈與舞龍燈等彩燈形式,自貢燈會成了充滿活力與創新的“現代藝術展”。
2022年,出自《山海經》的“精衛女神”再一次火熱出圈,巨大的頭像高達22米,美妝博主都感嘆這妝容太精美細致,還能向你眨眨眼,每一根頭發都要幾人合力才能搬動。

精衛女神,今年自貢燈會的顏值擔當。
圖/視覺中國
這位藍色女神所在的燈組,其主題“山海異志”,多取材于華夏上古神話,九尾狐仙氣飄飄,騰空的燭龍威武霸氣,彘、朏朏、白澤、朱雀……讓人驚嘆。



《山海經》主題燈組,充滿了中國傳統文化色彩。
圖/視覺中國
更神奇的是,在“上元幻境”單元里,直接布置了幾座懸空島嶼,幻境里的天宮直接在你眼前飄來飄去~

懸空島嶼很“修仙”,遠遠看著很夢幻。
圖/視覺中國
小到一朵花、一棵樹,大到宮殿、火箭、銀河系,自貢燈會的題材無所不包,還把自己的城市名片做成了燈,比如井中采鹽、火辣勁爆的鹽幫菜,還有自貢的“遠古特產”恐龍們,建立了屬于自己中國彩燈宇宙。
而且地球已經不夠用了,燈會布展了一片璀璨的銀河系,新推出的“行星博物館”更讓人如同遨游星際。

在自貢燈會,還有一個小宇宙。
攝影/付亞萍
“天下第一燈”的頭銜已經有點兜不住自貢突破天際的創造力,“宇宙第一燈會”可謂實至名歸。
今年是虎年,各種老虎形象也成了燈會的重要角色。“虎年來電”燈組有兩只6層樓高度的巨型虎寶寶,它們還能互相靠近擁抱親吻。

巨型虎寶寶情侶,祝大家元宵節快樂。
圖/視覺中國
今年在春晚上亮相的千里江山圖元素,也成了自貢燈會的選擇。巨型燈組群“一起向未來”就是以《千里江山圖》為背景,通過光線變幻來表現祖國四季大好河山。
有了如此龐大的投入,自貢燈會不再是正月里的曇花一現,中華彩燈大世界已經成為一處常態化賞燈景區,每一屆燈會的展期都長達大半年之久,并有望成為全球唯一的全年不落幕光影藝術公園。

自貢燈會也有不少傳統燈飾,造型古典美觀。
圖/視覺中國
1987年1月10日,自貢舉辦了第一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將自貢本地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引入燈會主題。
如今,曾經為經貿站臺的燈會已經連續舉辦了二十多屆。2019年,自貢的彩燈產值達到50億元,已先后在國內500多個城市和70多個國家及地區展出,自貢彩燈產業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80%、國際市場份額的90%。

自貢最大的彩燈生產企業燈彩集團的車間里,
工人正在生產燈組。
圖/視覺中國
自貢彩燈已經成為中國彩燈界一霸。
鹽業立城,因鹽而盛
中國“鹽值”看自貢
自貢的燈會能夠如此蓬勃發展,與本地的歷來富庶有關。

自貢地形以丘陵為主,平壩零星分布。
圖/視覺中國
自貢地處四川東南的心臟地帶,面積僅有4381平方公里,是四川最小的地級市。
由于四川盆地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理單元,在遠古時期,這里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隨著印支造山運動帶來地勢隆升,這里成為與外界隔絕的一片淺海,鹽分逐漸析出沉積,最終形成豐富的鹽業資源。

自貢位于四川省的東南部,境內河流眾多。
制圖/孫璐,設計/吳玖洋
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也是古代中國最重要的國家產業之一。自貢就是中國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井鹽產地。
早在東漢時期就已有人在自貢采鹵制鹽。北周時期開鑿了大公井,后來逐漸演變為貢井。由于鹽礦資源豐富,明代張瀚在《松窗夢語》中曾經記載“內江、富順之交,有鹽井曰自流,新開,原非人工所鑿而水自流出……”由于鹽礦豐富、鹽泉自流而名為自流井。

自貢燊海井,昏暗的制鹽房內正在古法制鹽。
圖/視覺中國
“自流井”與“貢井”合稱,就組成了“自貢”之名。
曾經的自貢:在起伏的地勢上,無數鹽井高聳著巨大的井架,最高的井架可以超過100米,本地人形象地稱之為“天車”;而在釜溪河兩岸的碼頭附近,商船云集、桅桿林立,共同構成了絕無僅有的城市景觀。

釜溪河穿城而過,養育了千年鹽都兒女。
攝影/星玥公主,圖/圖蟲·創意
如今,絕大多數的“井”已不在,但它們的胎記仍在:在自貢,以”井”為地名的地方多達200多處。
比如最著名的燊海井,建成于清代道光年間,采用了宋代發明的“沖擊式頓鉆鑿井法”,即不斷將銼高高吊起,然后依靠自身的重力沖擊地下的泥土和巖石——燊海井的深度達到了1001.42米,是世界上第一口千米鹽井。

自貢鹽礦儲量豐富,還能開采至少兩千年。
圖/視覺中國
除“井”以外,“灶”指的是燒鹽的地方,如正福灶、洪發灶;“筧”指的是,從產地至灶房途中用竹管輸送鹵水的筧管,和經營鹵水運輸的“筧號”,如筧桿橋、大生筧。
由于采鹵、運輸時都以牛為主要的勞動力,牛市壩、放牛山、皮匠坡、老皮行這樣的地名也很常見;進鹽、賣鹽的地方則叫鹽店街、鹽馬路、進鹽壩……

自貢市大安區燊海井,兩名鹽工抬著熬制好的井鹽。
圖/視覺中國
可以說,自貢的地圖就是一張鹽業發展的版圖。
自貢的“鹽”,不僅關乎城市的自我繁榮,也關乎著整個中國的歷史發展。

鹽道,它沒有茶葉的芬芳,沒有絲綢的華麗,
只在默默的延伸中,串聯起不同的地域人文。
制圖/Monk、孫璐,設計/吳玖洋
尤其是清末以來,由于太平天國運動導致淮鹽供應不暢,自貢的“川鹽”成為兩湖地區的重要物資。
抗日戰爭期間,華東地區淪陷,日軍聲稱“斷其海鹽來路,看中國人不戰自降”,身居大后方的川鹽再度供應國家需要。

鹽運第一灘——艾葉古鎮。
這里是旭水河上運鹽的一個重要樞紐,
川鹽東運水路碼頭起點站,也是自貢鹽場的最西端。
攝影/自貢的黃師傅
兩度“川鹽濟楚”,是自貢對中國歷史的重要影響力,“一兩白銀一兩鹽”的巨額利潤也為城市集聚了海量財富。
自貢有“富甲全川”、“富庶甲于蜀中”、“川省精華之地”之譽,一度是巴蜀地區僅次于成都、重慶的第三大城市。這里曾是西南重要的金融中心,誕生了中國第一個地方民主議會,在1939年就擁有了第一條城市輕軌,還是抗戰中捐款額度最高的城市。

四川自貢,高速公路上方正在建設的高鐵自貢特大橋。
圖/視覺中國
鹽業的發達,還帶來一個有趣的現象:貴州的茅臺鎮一帶也是自貢口音。這是因為清代貴州的食鹽大量由自貢輸入,自貢的陜西鹽商把自貢的方言、文化帶到了當時作為鹽碼頭的茅臺一帶。“川鹽走貴州,秦商聚茅臺”,早期的幾座著名茅臺酒坊,比如成義、榮和,其開創者都是鹽商。

自貢西秦會館,現在為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
圖/視覺中國
鹽業也成為許多異鄉來客的移民動力,城內到處可見的外地會館就標明了移民來源——比如鹽業歷史博物館所在的西秦會館,是清代的陜西鹽商所建;南華宮是廣東鹽商的大本營;還有貴州人修建的霽云宮;福建人修建的天后宮;四川人修建的惠民宮……自貢匯聚了一個濃縮的中國。
天南地北的人們,也共同創造了一個有滋有味的自貢。
自貢味道,
就是最有滋味的川味
發達的商貿、移民文化還孕育了鹽幫菜,成就了“吃在四川,味在自貢”的美名。

鮮嫩的兔肉,在火和油的加持下,成了一道道自貢美食。
圖/視覺中國
與成都、重慶的上河幫、下河幫相區分,自貢一派的川菜又名為自內幫(也有小河幫一說),是川菜中不可忽視的第三支力量。

川菜的亞菜系主要有不同分法,
資料來源《四川省志-川菜志》。
制圖/孫璐,設計/吳玖洋
鹽幫菜融匯了歷代外省(尤其是閩、粵、贛)鹽商移民的飲食習俗,又因鹽商家纏萬貫,追求標新立異,因此自貢鹽幫菜就以精致、奢華、怪異、麻辣、鮮香見長,并且與本地的鹽業歷史密切相關。
比如川菜中的水煮牛肉,就因為自貢鹽井以牛作為主要動力,在牛老去以后,則宰殺水煮,逐漸發展為四川名菜。

水煮牛肉,鹽幫菜的經典之作。
攝影/鯨尾視覺,圖/圖蟲·創意
在煮鹽過程中,常會加入黃豆漿來提純食鹽,而如果用煮鹽時的鹵水去點黃豆漿,就會生產出著名的富順豆花。
有人說,自貢為川菜貢獻了生猛、很有記憶點的味道,此言不虛。自貢味道,就是最有滋味的四川味道。

在自貢,眾多兔兔逃不掉冷吃的命運。
圖/匯圖網
香辣入味的冷吃、鮮香可口的小煎、炒料燉煮的活度、嫩到極致的跳水……自貢菜的生猛從名字也可見一斑,火爆XX,生爆XX,就連看似“清淡”的水煮XX,那也是泡在了一大盆熱油之中。
在自貢,一年吃掉的兔兔,都是按億起算。兔兔們在自貢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嫩嫩的身子變成了冷吃兔、鮮鍋兔、火爆兔肚、玉米嫩兔、兔肉醬……兔雜也有一席之地。仔姜兔是典型的鹽幫菜,重鹽重辣,自貢以外的四川人,也不敢輕易嘗試。

仔姜兔,吃上一口,直沖腦門的辣爽。
攝影/葛長春,圖/圖蟲·創意
不僅如此,自貢的食鹽更是川菜中的“隱世高手”,涪陵榨菜、郫縣豆瓣,家家戶戶都要做的泡菜,大都離不開自貢的鹽。

“泡菜壇中撈家當”,四川人家里必備一口泡菜壇子。
圖/視覺中國
從恐龍時代,自貢就是地球霸主生活的熱點地區。而后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自貢又以“戰略資源”——鹽,站在了歷史的焦點之上。如今,自貢不僅有獨樹一幟的川味,又以彩燈征服世界。
自貢,兼具“顏值”與“鹽值”,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斜杠城市”。

仙市古鎮,曾是自貢井鹽出川的必經之地。
圖/視覺中國
文 | LUKE、ZXZ
文字編輯 | ZXZ
圖片編輯 | 奈福
地圖編輯 | 孫璐
設計 | 吳玖洋
文章頭圖 | 付亞萍
封圖 | 視覺中國
參考資料
《從“天下第一燈”到國家文化出口基地,
“一盞彩燈”的70年不凡之路》,四川日報
《四川盆地早中三疊世成鹽期巖相古地理及成鹽模式》,
龔大興、周家云、吳馳華、李萌
《鹽都自貢》,林本梁主編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原標題:《“全宇宙第一”的元宵燈會,在哪里?》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