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食藥監總局強調“無根豆芽五毒俱全”是謠言,此前遭各地清查

澎湃新聞記者 王文秋
2017-04-24 14:39
來源:澎湃新聞
? 澎湃質量觀 >
字號

4月2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近年來食品藥品類謠言匯總”系列文章,其中無根水毒豆芽、青蟹打針、食品使用避孕藥、小龍蝦用于處理尸體、肯德基麥當勞使用轉基因雞等謠言均榜上有名。

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注意到,這是食藥監總局連日來第三次公布相關食品謠言及辟謠,目前三批謠言共15例。

上述謠言都存在傳播范圍廣、影響力大、多次辟謠仍反復傳播、對行業危害大等特點。

“無根豆芽”五毒俱全為謠言

國家食藥監總局在24日的文章中引用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此前報道明確指出,豆芽制發過程使用的“無根生長素致癌”為謠言,此前數年間多家媒體的報道夸大無根豆芽危害,以至于坊間以訛傳訛讓其被冠以“五毒俱全”之說。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云波此前也曾表示,食品安全領域重典治亂是為了糾偏,但也不能走極端,“毒豆芽”事件就鬧得比較尷尬,矯枉過正了。

食藥監總局在其文章中稱,1985年“8503”無根豆芽生長調節劑研發成功,并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應用,2010年12月22日某媒體曝出不實消息,稱鄭州一豆芽生產戶所用的“無根生長素是一種激素類藥物,其中五種添加劑均可致癌”。食藥監總局還在其文章中一并梳理了謠言的發酵及辟謠過程。

文章指出,針對這一謠言,2011年1月25日“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版塊發布文章對其首次辟謠。

然而2011年無根豆芽生長調劑其中兩種物質被衛生部和國家質檢總局雙雙排除出食品添加劑目錄后,無根豆芽自此被歸為“毒豆芽”開始遭到各地清查。

隨后幾年間多家媒體發表沒有科學依據的烏龍報道,夸大無根豆芽危害,以至于坊間的以訛傳訛讓無根豆芽被冠以“五毒俱全”之說,如2011年4月20日《法制新聞》定義沈陽無根豆芽為“使用有害非法食品添加劑”。

食藥監總局的文章中指出,2015 年1月13日,北京地方網站聯合百度知道將其歸為“2014年十大生活謠言”,15日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通過《澎湃新聞》發布研究報告再次進行辟謠。2015 年5月2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農業部、國家衛計委聯合出臺了《綠色食品 芽苗類蔬菜》標準為豆芽中無根劑使用劃定限量。

近千名芽農被判刑

盡管謠言與辟謠多次交鋒,無根豆芽“五毒俱全”的說法飛速擴散。

2013年以來,添加“無根水”制發的無根豆芽曾被認為是“五毒俱全”的“毒豆芽”,全國近千名豆芽生產者被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判刑。

“毒豆芽”事件一經出現,隨即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幾乎同一時間,法律界、學界和業界掀起了“無根水”安全性、添加“無根水”制發豆芽是否構成犯罪以及“毒豆芽”案件適用法律等問題的大討論。

澎湃新聞此前曾報道,早在2014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就與國家食藥監總局等部門專門研究相關問題。2014年11月25日,最高法還在其網站上公開回復網民稱,將“通過與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盡快有效解決存在問題?!?/p>

爭議之下,各地對無根豆芽類案件的刑事判決不一,既有有罪判決,也有無罪判決、撤訴、發回重審等多種情形。

澎湃新聞此前還了解到,此前被判刑定罪的芽農數年來一直在申訴并申請國家賠償,但大多數未獲得回應。

【附】

近年來食品藥品類謠言匯總(三)

2017年04月24日 發布

1.毒豆芽五毒俱全:1985年“8503”無根豆芽生長調節劑研發成功,并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應用,2010年12月22日《大河報》曝出不實消息,稱鄭州一豆芽生產戶所用的“無根生長素是一種激素類藥物,其中五種添加劑均可致癌”。針對這一謠言,2011年1月25日“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版塊發布文章對其首次辟謠。然而2011年無根豆芽生長調劑其中兩種物質被衛生部和國家質檢總局雙雙排除出食品添加劑目錄后,無根豆芽自此被歸為“毒豆芽”開始遭到各地清查。隨后幾年間多家媒體發表沒有科學依據的烏龍報道,夸大無根豆芽危害,以至于坊間的以訛傳訛讓無根豆芽被冠以“五毒俱全”之說,如2011年4月20日《法制新聞》定義沈陽無根豆芽為“使用有害非法食品添加劑”。2015 年1月13日,北京地方網站聯合百度知道將其歸為“2014年十大生活謠言”,15日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衛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通過《澎湃新聞》發布研究報告再次進行辟謠。2015 年5月21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農業部、國家衛計委聯合出臺了《綠色食品 芽苗類蔬菜》標準為豆芽中無根劑使用劃定限量。

2.青蟹打針:2016年7月15日,一則給青蟹打針注射的視頻在社交平臺瘋傳。該視頻顯示,一位大媽手持注射器向青蟹注射不明液體,網民紛紛猜測注射物為胡蘿卜素、黃粉、蟹黃膏和尿素精等,引發公眾的廣泛討論。這個網絡傳聞其實是“故伎重演”,早在2015年8月12日,“三門食品安全臺州市場監管”就發布了《青蟹打針?!不可信?。。 返南?。針對2016年重出江湖的“青蟹打針”“青蟹注水”等虛假信息,人民網、《現代金報》等媒體再度辟謠,證實這一說法不靠譜、不可信。

3.食品使用避孕藥“風波”:2001年5月12日《江蘇農業科技報》就針對社會謠傳的用避孕藥催養黃鱔進行過辟謠。2004年4月4日,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披露南京市有攤販自己透露黃鱔用避孕藥養殖,同年10月14日央視健康頻道進行辟謠,然而在此期間已有多家媒體轉載了這則不實新聞。2007年6月27日,北京電視臺“快樂生活一點通”欄目曝出菜販自己透露在種植黃瓜時噴的藥水,性質類似避孕藥。2009年6月15日,中國食品科技網判定噴灑在黃瓜上的藥物為植物性激素。隨后幾年間,避孕藥所含激素成分備受網民爭議,多次被當作各類農產品、水產品的“催熟劑”。2015年9月29日,在中國食品辟謠聯盟發布的中國第一期食品謠言榜中,指出黃鱔養殖與避孕藥無關。

4.小龍蝦用于處理尸體:2003年9月17日,中央電視臺生活頻道收到觀眾來信稱小龍蝦含有害物質且生活環境骯臟,開展專項調查辟謠“小龍蝦有害、生活環境骯臟”的說法。2005年6月,一則“小龍蝦是二戰時期用來處理尸體的”的謠言在百度貼吧出現,隨后在貼吧和天涯論壇被廣泛轉載,引發熱議。2006年7月24日,《解放日報》對此進行辟謠,表示小龍蝦雖然能在污染水域生存,但不代表其只在污染水域生存,頭部確實易聚重金屬但其軀體并不會貯存。然而事與愿違,謠言進一步發酵,出現“小龍蝦不是蝦是蟲子”“外國人都不敢吃”的衍生謠言。2011年1月19日,《新京報》再次請農學專家發表文章進行辟謠,至此輿論開始平息。2014年人民網、光明網等主流媒體也發布了關于小龍蝦衛生健康的文章,以應對再次出現的有關小龍蝦的謠言。

5.肯德基、麥當勞用轉基因雞:2008年起,全國各地瘋傳有關肯德基的“六翅雞”“蜘蛛雞”的傳言,不少人還將六翅雞跟轉基因聯系起來,生怕自己吃了六翅雞就會基因變異。截至2015年4月底,微信公眾號上有4000多條相關內容,超過130個賬號的帖子閱讀數達10萬以上,其中,微信公眾號“廣州男人女人”“中華佛學語錄”“實用生活小貼士”和“零點養生”等10個微信公眾號的文章備受網民關注。在這些文章中,所述的不實內容早在2008年就被媒體評為“八大離譜事件”之一。隨后,新民網、人民網、新浪網、搜狐網等多家媒體相繼辟謠,但收效甚微。2015年5月26日,肯德基將這10個微信公眾號作為首批對象進行了起訴,2016年2月初,法院一審判決,涉及10個微信公眾號的三被告在主流門戶網站新聞版塊首頁的顯著位置賠禮道歉,并酌情確定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60萬元。

    校對:施鋆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百家乐官网赢利策略| 澳门百家乐官网玩法心得技巧| 瑞丰国际娱乐| 百家乐官网如何赚钱洗码| 鸿运国际娱乐城| 新加坡百家乐规则| 百家乐官网三路秘诀| 娱乐城豪享博主推| 百家乐龙虎台布价格| 网上百家乐官网哪家较安全| 乐九娱乐| 大发888游戏平台88| 娱乐城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网上百家乐官网是假| 集结号棋牌下载| 百家乐官网无损打法| 皇冠网hg8333.com| 永利高a1娱乐城送彩金| 什么是百家乐平注法| 百家乐官网玩法最多的娱乐城| 威尼斯人娱乐平台官网| 百家乐马渚| 网上赌百家乐被抓应该怎么处理| 百家乐官网下注平台| 百家乐技巧平注常赢法| 百家乐破解的办法| 澳门百家乐官网备用网址| 庆城县| 百家乐网页游戏| 百家乐bp| 全讯网六| 大发888官网亚洲线上| 太阳城论坛| 大发888大发888娱乐游戏| 百家乐平游戏| 悍马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庄闲比率| 大发888娱乐城 博狗| 太阳城黑胶三折| 富二代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24山72向吉凶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