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民日報關注基層責任書:有的沒問責缺考核,有的成“白條”
“農作物種植、環境保護、交通安全、危舊房改造、農民創業培訓……每年年初,各種責任書就都來了。”山西的一位鄉黨委書記扳起手指頭,去年上級和他們鄉共簽訂責任書20多份,鄉里與村級又簽了19份。“責任書是得簽,簽了就得干,不然有些工作就推不動——最怕簽了不管用。”
記者調研發現,有些地方責任書過多過雜,有的執行落地沒條件,有的考核問責跟不上,有的甚至一簽了之,成了“白條”。
啥都要簽責任書
責任書不在于多少,關鍵要看能不能落到實處。“每項工作都要簽責任書,沒個重點,最后只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某市考核辦一負責人說,年初各種責任狀集中簽署,然后分解到基層,基層干部應接不暇,也沒有明確的思路,實際擔責效果大打折扣。
“每個鎮簽的責任書內容都一樣,有的就缺少針對性。”西南某省的一位鎮長說,“像我們鎮基礎差、貧困面廣,應該重點簽精準扶貧的;有的鄉鎮水土流失嚴重,應該簽荒山綠化的,這樣才能突出重點,集中精力針對補短板發力。”
而在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鎮與區委政府簽了4個責任狀,分別是:安全生產、信訪穩定、綜合治理、重大工程建設和動遷清盤。這4項責任狀里,鎮與村級只簽了前3個,因為重大工程和動遷清盤需要由鎮里統籌完成。“鎮政府不是‘二傳手’,工作要從實際出發,不能上下一般粗,要讓基層騰出更多精力,服務好老百姓。”張江鎮鎮長張文軍說。訴苦
不接地氣缺監督
“責任書要接地氣,多聽聽基層的意見。”一位鄉長訴苦,“有的部門領了任務,通過責任書再派給基層,不管下面有沒有條件和能力落實,不指導也不督察。”
他以道路交通安全和治超舉例說,鄉鎮既沒有公路站也沒有交警隊,沒有執法權也無相關工作人員,但鄉鎮發生交通事故和超載現象還是要追究鄉鎮責任。如果鄉村組織人員上路設卡檢查,又變成了“公路三亂”,明顯違反省里規定。真是做也不對,不做也不行。
有的地方考核責任書是否落實,也停留在看材料上。“有沒有將相關要求傳達到位,就看你的會議記錄;有沒有將相關工作推進到戶,就翻你和農戶簽訂的責任書。實際上,我們人手緊張,有時難以做到進村入戶,那些材料都是集中‘整’出來的。”一名鄉鎮干部坦言。
用問責倒逼擔責
采訪中不少基層干部訴苦,責任書不落實,不僅影響整體工作部署的推進,更嚴重的是影響風氣,容易助長形式主義、弄虛作假。
聚焦落實、強化督察,一些區縣也進行了探索。2016年,陜西涇陽縣建立考核指標“三色預警”機制,考核覆蓋的單位納入預警系統,根據指標完成情況實施預警。進展順利的指標,實行綠色預警;未達到時間進度要求的指標,實行黃色預警;排名靠后或進展緩慢的指標,實行紅色預警。根據預警級別,由縣考核辦向相關單位發送提醒函,同時抄送包抓縣級領導。考核抓得緊,任務就落得實了。
責任書“打白條”,緣于責任虛置和問責缺席。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呂芳認為,有效的責任書管理,應在上下級政府職責清晰劃分的基礎上,建立權責匹配的制度體系。要提高責任目標設定的科學性與可執行性,以多元評估檢驗落實成效。同時應注重考核結果的運用,強化獎懲,使責任書真正形成約束力。(原題為《一年要簽幾十份,有的缺考核,有的沒問責:簽了責任書 關鍵在落實》)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