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論】易到內訌,消費者的利益呢?

4月17日,易到的創始人——周航發出聲明:易到存在的資金問題,最直接原因是樂視“挪用”了易到13億元資金,并擔心會引發妨礙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事件。之后,易到的股東——樂視和易到強力反擊,稱周航弄出一個“農夫與蛇”的故事。
樂視否認“挪用”貸款,但表示以名下樂視大廈作為抵押物,以易到為主體取得一筆14億元聯合貸款,其中1億元用于易到,13億元用于樂視汽車生態。
周航對“挪用13億元”的表述,是相當模糊的選擇性披露,擔心社會群體性事件也是“欲言又止”。那么,誰是這13億元的貸款人?貸款銀行是否知曉這筆貸款的實際用途——樂視要拿走其中的大頭?樂視是否“挪用”了易到用戶資金?用戶資金是否完全實現第三方托管?托管銀行是否盡到了合規監督職責?……這一系列問題目前還有待更多證據評判,但資金問題暴露容易引發擠兌風波。
作為第二大股東,周航的“自曝家丑”,本身就暴露出易到公司治理的混亂,及背后的利益爭奪。無論哪方在實際控制易到,通過“挖空公司”,實現非法利益輸送,都是絕不允許的。
理論上講,若易到的用戶資金與自有資金嚴格隔離,易到自身出現的資金問題不會直接引發擠兌和社會群體性事件;直接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只能是,用戶資金在投資環節出現期限風險,抑或被挪用。而且周航向外界爆料“家丑”,而非在公司層面積極解決易到面臨的資金問題,更是公司內部斗爭外部化表現,這暴露了易到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失道”。
至于易到經營上的“失道”,源自在業內老三地位(滴滴與優步合并后為行業老二)的易到,盡管在2015年10月攀上當時的“高枝”——樂視,但其模式還主要是大打返現和補貼用戶牌,燒錢砸市場賺用戶,缺乏一個成熟的盈利模式。
至于樂視汽車,盡管曾經描繪的大生態模式給人耳目一新,但過度倚重所謂商業模式整合的生存發展格局,使樂視汽車的商業模式相當脆弱,也一直處于嗷嗷待哺的狀態,資金缺口是樂視的永恒之痛,收購易到填補了樂視汽車生態的一環,但難以給樂視汽車帶來業績支撐,如今看來更多是“難兄難弟”的抱團取暖。
因此,不論是易到的“失道”,還是樂視的“樂”不思蜀,周航自曝的易到“家丑”,都不能侵害易到這一法人實體的合法權益,也不能侵犯易到用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雙方都應承擔起各自的責任,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