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
心梗介入術后并非萬事大吉,“終身康復”該怎么做
不少人以為,患心梗后進行心臟介入治療,出院后就萬事大吉了,其實不然。
浦南醫院心內科主任于泓教授指出,“心臟康復”是個終生的概念。國際上近幾年提出的現代“心臟康復”是指心臟病患者通過有處方(指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的運動鍛煉、醫療教育、心理、營養、職業和社會咨詢指導重新獲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活動狀態的綜合方案。

“拿心梗來說,很多患者介入手術完成出院后,就是不敢運動,有的術后在床上一躺就躺幾個月,甚至不敢下樓,事實上,如果經過心臟科醫生的評估,患者病情已經度過急性期,很多患者術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走動,及早的康復介入、適當的運動對于患者的后續恢復也有好處。我們的主張是,康復師和心臟科醫生共同介入、評估、治療。”于泓教授比較推薦老年人的運動是騎自行車、游泳和水中運動等。
“另外一個極端是,很多患者做完治療后,認為出院后就沒事了。事實上,如果不遵從醫囑進行后續的藥物治療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患者的病情可能會復發。生活方式的改變,主要包括適當的運動、調整飲食、戒煙戒酒等。”
于泓教授補充說,“心梗患者也應該有慢病管理的意識。除了患者自己需要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識,我們也會對患者的家屬進行一些比如急救知識的科普宣教,這對于挽救患者的生命相當重要。”
在浦東新區“冠心病診治新進展學術研討會” 上,于泓教授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人口過早地進入了老齡化階段,而冠心病是威脅老年人健康的重大疾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主要包括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老年人的常見病。
近幾十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醫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冠心病的治療有了很大的進展,成績斐然。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冠心病重要的治療方法,迄今已走過30余年,目前已成為與藥物治療、外科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并駕齊驅有效的治療手段。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