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基金公司的躍進與掉隊
原創 黃曉峰 遠川投資評論


新的一年,新的內卷,在基金這個離錢很近的行業更是如此。
基金發行的營銷熱度,管理規模的你追我趕,業績排名的相對比較,明星經理的前仆后繼,構成了一家基金公司對外最重要的幾張面孔——規模、業績與名氣。
伴隨著過去一年市場罕見的殘酷波動,行業在競爭之下,也發生了許多奇幻的事。
一邊是許多人大喊“不要怕,是技術性調整”,一邊是繳械者宣告“核心資產”行情的結束;越跌越買的互聯網信仰者們,眼睜睜看著賬戶里的中概互聯從“中丐互憐”最后淪為“冢蓋互連”;而一些名字耳熟能詳的基金經理,大多也經歷了產品業績、公司管理的考驗,開始或主動或被迫地退場。
最終這些表象都會變成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理由,變成基金公司與基金經理們或增長、或減少、或前進、或衰退的數據。
那么,誰在躍進,誰在掉隊呢?
01
不進則退的規模戰
談起公募基金,規模是避不開的問題。2021年依然是總量快速增長的市場,11月公募基金規模歷史性地超過銀行理財,達到25.32萬億。此后雖略有贖回,但年底總量依然達到25.08萬億,全年同比增長約26%。

在資金凈流入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公司管理規模的排名座次呈現出不進則退的狀態。在2020年僅有天弘與易方達兩家基金公司規模達到萬億,而截至2021年末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已有6家規模達到萬億。

2020年-2021年管理規模前十名的公募基金公司沒有變化。前十還是那十家,但彼此間排名座次發了變化——易方達總規模達到第1,而上海灘一哥的匯添富雖然2021年規模上漲約1000億,但奈何其余幾家上漲更多,從第3名落至第7名,是十家公司中排名掉落最多的。
從規模增速上看,大部分基金公司的規模都在2021年取得顯著增長,僅有10家同期規模為下降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在規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中只有天弘基金一家規模呈倒退狀態,不過天弘2021年的非貨幣基金規模為增長狀態,貨幣基金卻下降約4000億元,可見大家也正逐漸從“余額寶”理財轉向主動權益。

風向的改變,正以不可抵擋之勢影響著這個昔日的規模一哥。時代的進退,市場的殘酷,也懸在所有基金公司的頭上,競爭無休止。
02
分化的業績指數

去年業績能進入前十的有許多都是踩準新能源行情的中小基金公司。不過2021年的市場不似2020年好做這點已經在許多人的基金賬戶中體現了,2021年公司業績指數排名第一的中庚基金也沒有達到2020年第十名的數值。

在規模前十名的頭部基金公司中,2021年沒有業績特別亮眼的公司,也普遍與去年的業績差值較大。不過也能從側面看出,當一家基金公司到達頭部位置后,只要業績不過分拉胯,還是能憑借渠道影響力和口碑,維持規模的增長。

與2020年相比,2021年許多中小型基金公司業績突圍,而一些大型基金公司則業績翻車。其中兩年業績指數相差最大的是睿遠基金,不過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睿遠在2020年業績指數增長率排名二,達77%。
03
沉浮的明星經理
2021年老牌選股派基金經理幾乎都折戟沉沙,那么他們旗下的基金規模如何了?

從2021年主動權益規模最大的20只基金中可以看到,除了趙詣、崔宸龍、鄭澤鴻這類踩準新能源行業的基金經理規模快速上升外,劉彥春、葛蘭這些頭部基金經理在業績不佳的情況下,規模反而漲勢不斷。劉彥春兩只基金規模合計上漲200億、葛蘭僅中歐醫療健康(AC份額合計)就增長了500億。
而張坤的藍籌精選混合規模小幅下滑,優質精選混合則在2021年規模下滑200億,跌出了規模前20只基金的名單。
規模大幅上漲,但若業績不佳往往會造成更大的虧損。那么2021年,哪些基金經理虧了最多的錢呢?

圖表中的計算方式是取基金經理2021年管理規模的平均數,再乘以 Wind 基金經理指數2021年區間的回報率。去除指數基金的經理后,可以看到,張坤、劉彥春、蕭楠、王宗合、葛蘭等老牌明星基金經理都在2021年產生了一定的虧損。
當然,這樣的計算并達不到精確,尤其是考慮到許多基金經理是在2021年業績高點時規模迅速增長,之后出現大幅虧損。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葛蘭,其二季度末業績頂峰時規模增長至849億,并且之后規模持續增長至1103億,但2021年的下半年,醫藥的回調劇烈,使得其管理的基金也遭遇重挫,造成了不少的虧損。
資金往少數優秀的基金經理身上聚攏,是市場競爭下的正常現象,這些頭部基金經理們大多也承受過長周期的牛熊考驗,取得了高于同行的長期回報。
但當他們管理規模在短短兩三年內迅速突破一個又一個數量級時,隨之而來的組合管理問題又是全新的挑戰。
04
尾聲
2021年,頭部基金公司贏麻了,但許多頭部基金經理卻掉隊了。
2022年春節前基金公司又打響“自購內卷戰”,你自購5000萬,我就自購1億、2億,既是一種抄底的決心,也是一場家底的比拼。但在“砸錢”之后,各家基金公司更應當思考的是,如何解決管理規模越來越大,但基金經理卻被越罵越慘的問題。
投資當然總有順風與逆風。這些基金經理們大多早已在披荊斬棘中選擇出了一條自己堅信的道路,但當市場風格與自己的信念逆向而行時,當龐大的管理規模難以靈活地掉頭時,如何守住基民的信任,如何帶著大資金走出難捱的歲月?
至少寫一些誠懇的季報,也是一種責任感的體現。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原標題:《基金公司的躍進與掉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