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ea需要Plan B
原創 彭慧 志象網

\ 本文共3861字,預計閱讀5分鐘 /
老話說得好,潮起之后一定有潮落。東南亞最具價值的科技公司Sea的股價,最能體現這一點。
以游戲和電商為兩大支柱的Sea,在疫情期間經歷了精彩的牛市。2021年10月,該公司股價達到頂峰,高達366.99美元,市值達到令人瞠目的2000億美元。
在利用公開市場來實現全球化野心上,Sea沒有絲毫的遲疑:去年9月,它籌集了60億美元,同時其電商平臺Shopee在拉丁美洲、印度和歐洲都已經崛起。
然而,盡管Shopee享受著股市飆升的果實,但其大部分增長,來自Sea的游戲發行部門Garena的利潤補貼。在2021年9月的季度中,Garena公布了7.151億美元的調整后Ebitda,而Shopee則虧損了6.838億美元。
Sea的牛市似乎戛然而止了。過去三個月,其市值已減半至870億美元,很大程度上由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減持Sea價值30億美元的股份引發,騰訊在該公司的持股比例從21.3%降至18.7%。自出售以來,Sea的股價從1月4日的206美元跌至154.41美元。
騰訊的變現,引發了投資者猜忌,即騰訊不再相信Sea的增長,盡管一些行業觀察人士告訴The Ken,這筆交易為了應對相關的監管風險。騰訊沒有提供任何出售原因,但表示,出售所得將“為其他投資和社會活動提供資金”。
其實,由于美國中央銀行即將上調利率等各種原因,美國大部分科技股都處于下跌趨勢,這對于在紐交所上市的Sea公司來說,并不稀奇。一位密切關注該公司的投資者告訴The Ken,他們認為,Sea的股市暴跌在于,“我們目睹了整個股價的回落,而Sea只是其中一家公司”。
對Sea來說,不幸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1月10日,熱門游戲《PUBG》的開發商Krafton將Garena、蘋果和谷歌告上法庭,狀告Garena旗艦游戲《Free Fire》及其2021年9月發布的最新版本《Free Fire MAX》侵犯了版權。
如果訴訟持續下去,對Sea來說損失將會很慘重。根據Sensor Tower的數據,2021年,上線僅4年的《Free Fire》就為Sea帶來了11億美元的收入。Sea對《Free Fire》的依賴度很高,后者在不停填補其電商業務和金融服務產生的虧空。

這種嚴重的依賴可能不會持續太久,2021年第三季度,Sea公布凈虧損5.71億美元,比2020年同期的4.25億美元增加34%。Garena指出,Krafton的說法無憑無據,但這種糾紛之下,確實讓Sea處于不利地位。Sea的增長神話是否能夠持續,這是2022年東南亞市場最大的看點之一。
版權糾紛
訴訟中,Krafton聲稱《Free Fire》和《Free Fire MAX》“大量復制了《絕地求生》的內容”,比如它最初的“空投”功能,游戲結構和玩法,武器、盔甲和獨特對象的組合和選擇,位置以及色彩方案、材料和紋理的整體選擇。該公司還表示,Garena已經從這兩款游戲的全球銷售中賺取了“數億美元”。
不過,要想在法庭上獲勝,Krafton必須證明Garena觸犯了法律,而不僅僅是開發類似的吃雞游戲。熟悉Sea的一位資深投資高管表示,第一人稱射擊游戲有相似之處并不罕見。
游戲成功的關鍵在于發行以及不斷更新、改進或補丁的能力。而這兩件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發行商是否擁有足夠的現金。
這位高管表示:“我想說的是,游戲IP很少能夠抵御版權侵犯。看看有多少游戲是以《Candy Crush》為模型的,但你見過任何一款取得像《Candy Crush saga》那樣的成績嗎?”
Krafton的訴訟,可能只是為了防止抄襲其最新游戲《(PUBG: New State》,該游戲包含了一些新元素。
另一位資深投資高管也指出,騰訊出售股份與Krafton提起訴訟的時機巧合。他們表示,這家韓國公司幾乎不可能與Sea“手足相殘”,并采取任何法律行動,暗指Krafton也將騰訊視為重要股東。“除非有一些內部消息來確認騰訊與Sea的關系發生了實質性變化。”
盡管騰訊在Krafton和Sea都有股份,但Krafton與騰訊的關系甚至更進一步。在收入上,騰訊是這家韓國公司最大的合作伙伴。
不過,另一位熟悉Sea管理風格的高管說,這家新加坡公司很可能會選擇庭外和解。就像2017年Krafton首次對《Free Fire》提出版權侵權時那樣。
“在Sea,中國文化比美國文化更濃厚,所以它會選擇不走訴訟路線,即使這可能意味著公司需要支付更多的錢來應付案件。我不會對騰訊出售股權和訴訟的時機做過多解讀。”他們表示。
這并非Krafton第一次就版權問題提起訴訟。自2016年發行《PUBG》以來,該公司還起訴了Epic Games和網易,稱其發行了類似的游戲。最終,騰訊放棄了Epic Games的訴訟,與網易達成了和解。
但時候,即便訴訟和解了,Garena仍然要面對一個事實,那就是《Free Fire》到了一個瓶頸。
尋找下一個爆款
Sea已經賺了四年多的錢了。據LightStream Research的分析師Oshadhi Kumarasiri稱,《Free Fire》現在已經顯示出的成熟的跡象,全球超過12%的人已經玩過這款游戲。
根據游戲統計發行商Activeplayer的數據,Kumarasiri在12月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從2021年5月到7月的250萬玩家到2021年11月的400多萬。
Sea 2021年第三季度的財務業績已經表明,Garena的增長幾乎無法承受Shopee在飛速擴張的成本。在11月16日的收益電話會議上,摩根大通一名分析師還表示,根據Sea九個月的業績,盡管推出了《Free Fire MAX》,其游戲投資組合在2021年第四季度仍將下滑。
Sea公司首席企業官王彥軍澄清說,推出《Free Fire MAX》并不是為了推動收入增長,而是一種鞏固用戶基礎的手段,并“專注于長期增長,長期最大化《Free Fire》平臺和IP的潛力”。

盡管Sea尚未公開宣布任何即將推出的游戲,但其創始人兼董事長李小冬表示,該公司“非常專注于擴大全球影響力,建立游戲渠道”。在Sea 11月的收益電話會議上,他說道:“很多工作室對我們很感興趣,并表示想要與我們建立戰略關系。因此,我們與全球游戲工作室的投資和合作步伐加快了。”
上文提到的第三位資深投資高管承認,所有數字游戲業務都存在開發下一款熱門游戲的固有難題。爆款游戲很難預測,更難以復制。
他們指出:“沒人知道為什么《憤怒的小鳥》如此受歡迎。事后看來,你可以說時機對了。但即使回首過去,你也很難想出一款像《憤怒的小鳥》那樣受歡迎的游戲。”
他們堅持認為,Garena并沒有依靠《Free Fire》“一招鮮,吃遍天”,尤其是考慮到它自2009年成立以來是如何成功地生存和發展的。“是的,Sea最終將不得不找到新的搖錢樹,但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試圖克服這個問題了。”
也就是說,由于Sea現在是一家上市公司,Garena推出下一款爆款的壓力更大了。在騰訊減持并將大部分投票權讓給李小冬的情況下,這也沒有挽回投資者的信心。李小冬現在擁有公司57%的投票權,高于之前的54%。
上市公司的權衡
對于騰訊為何減持Sea的部分股份,有各種各樣的猜想。其中,最甚囂塵上的觀點認為,這是對監管壓力的回應。
上述高管表示:“中國投資者喜歡坐擁自己的資產,但對于騰訊來說,或許是由于當局的監管,它需要整合力量。”“因為如果當局突然開始打擊擁有過多外國投資的科技公司怎么辦?”“因此,從騰訊的角度來看,這可能是在向政府發出信號,表明這家集團是合規的。”
不過,據財新報道,騰訊出售部分股權只是一次套現操作,與監管風險無關。
這也可能是為了規避Sea被認為是中國在亞洲的代理公司。去年,Sea在印度推出Shopee,由于與騰訊的關系,這引起了該國一家民族主義行業協會的憤怒。自2020年中印邊境沖突以來,印度一直在打擊中國公司和投資。
交易完成后,騰訊在Sea的剩余股份將處于6個月的鎖定期。但Lightstream Research的Kumarasiri預計,這家中國公司將在那之后出售更多的股份。
現在,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Sea身上。它是否會繼續投資Shopee的增長和擴張?根據app Annie《2022年移動狀況報告》,就2021年每月活躍用戶的同比增長而言,Shopee是全球最大的電商應用。
不過,據幾位電商高管稱,Shopee在東南亞的銷售額在2021年最后一個季度有所放緩。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說,雖然該公司仍領先于阿里巴巴旗下的Lazada,但差距已經開始縮小,但他沒有透露具體情況。
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Shopee的全球擴張,該電商公司將東南亞的一些頂級人才轉移到更新的市場,以推動增長。2020年,Shopee實現了354億美元的GMV。
不過,前述高管此前表示,預計Sea目前還不會進行改道。“領導層非常具有創業精神,因此他們將繼續投資于未來。他們沒有理由停止嘗試新市場。當然,如果股市不那么看好他們,他們就可以調整增長率。”
還有待觀察的是,Shopee的增長中,有多少能被用于Sea的金融服務業務。該公司已經在新加坡獲得了數字銀行牌照,并有望在馬來西亞獲得牌照。
去年1月,該公司收購了印尼的Bank BKE。如果Shopee的業務達到一定規模,它很有可能在拉丁美洲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建立數字銀行業務。
不過,Sea可能需要放慢腳步,調整自己的雄心壯志,以免在股市失去動力。畢竟,這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

原標題:《Sea需要Plan B》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