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光明網評論員:農民工工資不能拖欠,是一個磨破嘴皮的話題了
3月14日,人社部召開解決企業拖欠工資問題部際聯席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對2016年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情況進行總結。通過集中開展專項執法檢查,截至今年春節前,共為149.6萬名農民工追討欠薪140.3億元。2016年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人數為236.9萬人,比上年下降14.1%;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為0.84%,比上年下降0.15個百分點,比2008年下降3.26個百分點。
成績是值得肯定的,現狀也依然是嚴峻的。從數據看,被拖欠的農民工總數達237萬,追回的近150萬,統計口徑內仍有八十多萬農民工的工資沒有著落。這八十多萬農民工的衣食冷暖如何,不問可知。
農民工欠薪,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老生常談,也依然要談,而且更要加大輿論的聚焦密度。常年累月的反復出現,問題的癥結何在,難點幾何,幾十年的摸索,不會摸不清楚。然而,卻又是每年被置于治理格局的重要位置,反復重申、一再重視。輿論的嘮叨不休,實在是因為頑疾太頑固。
從案例看,欠薪主要集中在建筑建材、加工制造等行業。這些領域,恰又是近年來中國發展最為迅猛的行業,在中國經濟版圖中的占據相當位置。飛速發展的產業,卻又亂象叢生,轉包分包現象嚴重,農民工的權利常被懸置。從某種程度上說,農民工是在權利缺失的背景下,為經濟騰飛支撐起了重要一維,對于欠薪,有一絲一毫的“耐心”,都是良心上的虧欠。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一些行業產能過剩,企業把壓力轉嫁到農民工身上。地方政府或是出于對招商引資的顧慮,或是將企業倚為支柱,從而缺乏主動。更令人警惕的是,有些政府投資工程也成了拖欠主體,今年2月3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提出“尤其要堅決解決涉及政府投資項目拖欠工程款導致欠薪問題”。正如有媒體指出,種種原因,導致近些年欠薪有回潮跡象。
然而無論何種原因,為農民工討薪都是地方政府該維系的底線公平。欠薪,讓農民工養家糊口淪為泡影,更是對道德底線、契約精神的反復踐踏。尤其是在近年來勞動力不斷下降、勞動力成本逐年攀升的背景下,竟然還屢屢出現欠薪,更增添了一絲黑色幽默。當農民工欠薪已成行業習慣,叢林法則蔓延,必然會扭曲行為模式,雇主和員工之間缺乏信任,對雙方作最差的預設,相互設防,必然疊加交易成本。如此循環往復,不僅增添經濟下行壓力,更是對社會治理的深深傷害。而相比較具體某幾個企業,誠實信用的基礎倫理才是市場經濟的支柱,而一旦塌陷,重建格外艱難。
農民工欠薪,具體而微,關乎一個家庭的生計,流波所及,更是關乎幾代人乃至民族未來的大事。2013年,全國婦聯公布調查數據,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超6000萬;去年11月,民政部發布數據,我國的留守兒童數量有902萬。無論采納哪個數據,都是千萬級數字的兒童,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精神關照,而一旦父母欠薪,更面臨生計無著的窘迫。物質和精神的雙向困境,這一代孩子如何成長,成長起來呈現怎樣的文化素質與精神面貌,從某種程度上說,將具有形塑中國未來面貌的力量。
農民工工資不能拖欠,真的是一個磨破嘴皮話題了。但只要依然有農民工奔走在討薪的路上,就值得用分貝最高的嗓門為他們大聲疾呼,因為農民工作為勞動者的尊嚴,也關乎這個社會的尊嚴。
(原題為《農民工欠薪,不能再有耐心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