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上評|被集中約談,貨運平臺需重構利益平衡生態
搬家時,你是不是已經習慣了叫個貨車?但有時候的體驗一言難盡?1月20日,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對滿幫、貨拉拉、滴滴貨運、快狗打車等4家互聯網道路貨運平臺公司進行約談。
約談指出,近期貨車司機集中反映互聯網道路貨運平臺隨意調整計價規則、上漲會員費,誘導惡性低價競爭,超限超載非法運輸等問題,引發貨車司機普遍不滿和社會廣泛關注。各平臺公司要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認真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舉一反三,立即進行整改。
繼網約車之后,貨運平臺這幾年異軍突起。作為一個新業態,貨運平臺整合了個體司機,提高了運輸效率,也降低了貨運成本,便利了消費者,受到市場的大力追捧。不過也要看到,貨運平臺的管理,相較于網約車更加不規范,各種收費亂象頻生,貨運司機的權益也時常受到侵害。
對此,一些貨運平臺卻往往一副甩鍋的態度,千方百計回避責任。
種種亂象不僅讓消費者和貨運司機怨聲載道,惡化了行業生態,也給運營安全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沖擊。此前,震驚輿論的“貨拉拉女乘客墜車死亡事件”,就曾引發公眾對于貨運平臺責任的質疑,相關平臺為此公布了整改措施。不過總體而言,這些整改依然治標不治本,甚至有避重就輕的嫌疑。
此次,監管部門約談四家貨運平臺,提出的整改意見中,不少直接關乎貨車司機的權益。比如,暢通司機群體表達渠道,及時回應合理訴求;調整涉及司機群體切身利益的計價競價規則、收入分配規則、會員費等經營策略時,要公開征求司機、行業協會的意見建議,等等。這些顯然是必要的。
對于監管部門的此次約談,相關貨運平臺不可再當耳旁風,而應盡快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貨運平臺身兼司機的管理者、運輸的組織者等多重角色,在法律上也是合同一方當事人。所以,平臺不能只顧瓜分市場紅利,而把責任推給司機和消費者,把風險轉嫁給社會。
此外,還有一些措施不僅是維護貨車司機的權益,也是在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如保障司機群體的休息時間,加強依托平臺就業司機、車輛的資質審核,清退不符合條件的人員和車輛,也都指向安全和優良的消費體驗。這些意見無不有的放矢,一針見血地指出平臺依然存在的痼疾。
從司機招募、管理和保障,到計價、分成機制的設計,再到消費者維權的保障,貨運平臺都必須在標準化、精細化、透明化等方面下足功夫,真正做到守土有責。
經歷這么多年的發展,貨運平臺應當摒棄粗放經營的思路了。須知,貨運平臺絕不是資本圈錢的工具,而是越來越具備市場基礎性服務的功能。所以,貨運平臺和管理,應當把社會公共利益放在最優先位置,重構平臺、司機和用戶三方之間利益平衡的生態。
也只有重建一個良好的行業生態,才能贏得社會信任,讓整個行業更加健康的發展。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