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郴障科技有限公司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英文非虛構大賽|周軼君:每一代人如此不同,卻又互相塑造

2022-01-20 19: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編者按】在Sixth Tone英文非虛構寫作大賽征稿期間,第六聲將陸續發布對部分大賽評委的訪談,包括他們對大賽主題“世代”以及對非虛構寫作的價值的理解。了解更多大賽相關的信息,歡迎訪問大賽網站。

周軼君曾是新華社的戰地記者。她開專欄、出書,作品《在埃及數駱駝》收入小學語文課本。2019年,她統籌、主持并導演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引發廣泛關注。

語言專業出身的她,自認為是“一個非常老式的編輯”,對中文書面語的簡潔和靈動有著苛刻的要求;對英文豐富詞匯的精準和干凈也深有體會。

在她看來,自己的世代比前輩多了一些懷疑精神,一些與不確定性共處的能力。下一代則成長乃至出生于豐富的科技產品之中,習慣了觀看與被觀看的生活。同時,全球化的停滯以及疫情的沖擊,也一定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

盡管世代看起來如此不同,但周軼君關注的是互相的連接。她希望看到新一代人將如何在歷史記憶之外,帶著自己的印記與世界發生聯系。

談到“中國故事”這一概念,周軼君與我們探討了她的思考?!扒∏〔皇钦f我們要拔著自己的頭發努力升上去,說我們有一種特殊的講述方式……應該叫故事里的中國,或故事里的中國人?!毕喾?,把書寫的權利交給大眾,記錄自己的行業、感興趣的事物,是她對大賽的期許。

以下采訪文字經過編輯摘選,英文翻譯版發表于Sixth Tone。

周軼君

在代際差異中尋找世代連接

第六聲:您怎么定義自己的世代?

周軼君:我是76年出生的,那是一個充滿變化的年代。如果要和80后、90后來比的話,我覺得70年代的人有一點點不同,似乎是完成了一個圓圈,就是一個對自我的認知的否定、再否定,重新發現自我之后,相對完整的圓圈。接觸了很多不同的價值觀。所以我覺得可能不是最有自信的,而是疑惑和否定最多的一代。比如說我出生的時候是高考剛剛恢復一年,然后改革開放,全球化,你剛剛認知一個東西,然后就會被刷新,會被打破,你慢慢會對很多的事情保有一種不輕易下結論的態度。

第六聲:您覺得像您的孩子這樣的下一代,會是什么樣的人?

周軼君:他們所經歷的我覺得最不一樣的東西,是科技產品的豐富。應該說從00后開始,他們在非常小的時候,可以說一睜開眼睛一看東西的時候,就對自己是什么樣子,非常清楚。我們小時候除了照鏡子,很少會看到自己的模樣。他們從小就已經習慣了被自己觀看,被別人觀看,其實從心理上行為上會改變他們。

當然還有別的變遷,比如全球化,到了00后、10后這一代,反而有停滯的跡象,變得可以說在很多地方不太受歡迎了。我想這個影響可能要在他們再長大一點才顯示出來。

第六聲:有一個您比較羨慕的世代嗎?

周軼君:就像考古的多個巖層,每一代顏色都不一樣。中國這幾十年發展特別快,代際差異可能比其他社會更顯著,但我恰恰感興趣的是巖層中間的漸變色,世代交際連接的地方。說80年代和90年代跟70年代截然不同,其實是有繼承的,改變也好,叛逆也好,一定會受上一代的影響。所以要看年輕人,我恰恰覺得要看他們的老人,他們的老一輩是什么樣子才塑造了下一輩是什么樣子。

第六聲:在英文語境下,有哪一代的中國故事是較少被講述的嗎?您會更多希望看到什么樣的故事?

周軼君:關于有沒有哪一代的刻板印象,我不能說我的閱讀量足夠下判斷。只能說我覺得有一些元素可能會重復出現,比如說像歷史傷痛,掙扎痛苦的東西,我覺得看到還是蠻多的。而目前還沒有看到的,就是走向世界的這一代,他們可能沒有經歷過像上面我說到的那種痛苦和掙扎,那么他們與世界的遭遇是什么樣子的?當中怎樣發現差異與共鳴?

2007年,周軼君在工作中。圖源:豆瓣

從“講中國故事”到“講你的故事”

第六聲:可否跟我們的寫作者分享一些您的寫作習慣?

周軼君:我的寫作習慣不算太好。我見過的習慣比較好的人,其實沒有別的,要在固定的時間里固定去寫,然后不間斷地寫。還有一點是他們都不像我話那么多,而重觀察。

朋友說我的觀察就是特別喜歡偷聽別人說話。咖啡館、餐廳,我總經常去有意無意聽鄰桌的人對話,真的像戲劇一樣。

一個好的非虛構寫作者,首先應該是好的聆聽者和觀察者。

第六聲:我們的slogan是tell your China story。想聽聽您的看法。

周軼君:只是我個人的想法,供探討。實際上什么是中國故事,其實是故事里的中國。比如說,寶萊塢的故事,那個叫印度故事嗎?還是叫故事里的印度?所以我覺得不必要特別拔高,上升到一種特別的講述方式,一種叫做中國故事的東西。 而是說,it's your turn to tell your story。

第六聲:作為一個多媒介生產工作者,您覺得寫作相對于其他媒介,它今天的獨特價值如何?

周軼君:我覺得這個頭銜非常好。非虛構一個特別好的趨勢,就是把寫作從所謂作家記者的特權中解放出來。只要一些基本的培訓,就可以讓不同行業的人去寫他們自己的故事。他們自己拿起筆來寫的時候,完全原生態,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突破,有解放的意義。

至于寫作的獨特性,很難講。相比影像,它的信息量大,靜靜地呆在那里,需要和給予受眾思考的空間也更大。

第六聲:您做戰地記者的時期,視角是更在地化的;后來做紀錄片,包括做節目,就會有一些比較的意識,會關照我們自己的問題,感覺是跟中文語境越來越貼近的。您自己怎么看待這種語境的轉變?

周軼君:你的觀察非常對。這個跟中國的影響力在這10年、20年當中的變化關系密切。我 2000年第一次出國,去埃及留學,當時還寫過一篇文章,叫“在金字塔下尋找中國故事”之類的,那時候我印象中中國的故事實際上無非是中國制造,大家覺得中國是一個遙遠的國度,在我們這里賣一些小商品,對中國人直接的感受,就是可能不特別融入,跟我們交往不多,但很友善,僅此而已。

后來逐漸地,我從國際報道的角度,看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份量。非常巨大的變化。跟歐洲一些人士做訪問,他們自己都感覺到一種力量對比的顛覆。

包括民間層面,哪怕你到委內瑞拉,他們告訴我有一些村子還沒通電,中國人已經就已經去開小商店開超市,這種生命力太強了。

所以中國的影響越來越多向你走過來,你實際上不得不仔細地觀察它。

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雖然是一個中國人,但也需要不斷去再審視我的國家。方方面面,你都要重新去做功課。

采訪:蔡依紋 傅蓓夢 謝安然

轉寫:李懿娟

編輯:智煜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bet365娱乐场| 罗马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永利高备用网址| 澳门百家乐官网娱乐平台| 大发888官网df888| 天博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大发888娱乐游戏| 百家乐微笑心法搜索| 清水县| 百家乐最常见的路子|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试玩优惠 | 全讯网vc8888| 博之道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诚信百家乐平台| 百家乐官网翻天粤语版qvod| 大发888娱乐登陆| 百家乐翻天片尾曲| 黄金城百家乐官网苹果版| 百家乐官网游戏平台架设| 威尼斯人娱乐城不打烊| 风水24山| 卓资县| 威尼斯人娱乐城网| 免费百家乐官网过滤| 黄山市| 大发888投注技巧| 菲律百家乐太阳城| 百家乐官网园有限公司| 百家乐官网玩揽法大全| 梁平县| 太阳城莱迪广场| 蓝盾百家乐庄家利润分| 试玩百家乐官网帐| AG百家乐官网大转轮| 万源市| 38坊娱乐城| 大发888资讯网net| 百家乐游戏开户网址| 百家乐必赢法冯耘| 赌博百家乐秘籍| 百家乐最长的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