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大代表趙雪芳:發展農村衛生網絡建設彌補農村衛生資源不足
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注意到,2017年全國兩會上,大學畢業后就在農村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東坪鎮湯盆村委會主任助理趙雪芳對農村基層醫療建設問題特別關注。
趙雪芳在建議中指出,應重視基層醫務人員與農民認識的再教育,同時要加強法律規則上的落實監督和管理,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和衛生網絡建設,以彌補農村衛生資源的不足。
這份題為《關于加強農村基層醫療建設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介紹,新醫改實行以來,農村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新醫改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居民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仍存在很大不滿意,主要表現在,多數鄉村基層的醫療技術人員學歷較低、隊伍結構老化嚴重;部分基層醫療機構存在著醫護人員服務態度因人而異,擺架子、過度檢查等現象;除人力資源匱乏外,基層醫療還普遍存在著藥品種類少且不齊,醫療設備陳舊、短缺等現象。
《建議》稱,上述這些問題使部分農村居民寧愿選擇到大醫院看病,也不在基層衛生院治療。但到大醫院看病,來回交通費用、檢查費等又成為農村居民的一大負擔,且縣級以上醫院的報銷比例較低,門檻費更高,最終又演變成新的“看病難,看病貴”現象。
對此,趙雪芳建議,主管單位應重視醫務人員與農民認識的再教育。在知識相對落后的農村,親切的服務態度與說明,不只消除農民對就醫的排斥,也是衛生教育的一環。
另外,除了對于醫務人員的重新教育,也要在法律規則上落實監督和管理。同樣地,農民對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制度與意義認識不足,應該加強思想認識,讓他們能做到自覺籌資,讓這個制度能夠健康存續,這些都需要切實做好思想認識工作,有賴政府投入規劃。
《建議》指出,相對于經濟水平較高的城市,農村經濟發展仍處于較低的階段,政府應提供農村社會發展所需的公共產品。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對農村貧困地區衛生機構基礎建設和設備購置補貼,各級政府也要逐年增加投入,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和衛生網絡建設,以彌補農村衛生資源的不足。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