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特檢報告“補刀”但非彈劾案唯一因素,樸槿惠仍有翻盤可能

外界預期的韓國總統樸槿惠彈劾案本月中旬將宣判的日子越來越近,持續約5個月的韓國總統“親信門”似乎到了最關鍵時刻,樸槿惠將成為韓國歷史上首位被彈劾下臺的總統還是最終官復原職,懸念即將揭曉。
而在3月6日,韓國“親信門”特別檢察組公布調查結果,確認樸槿惠和崔順實共謀,從三星受賄430億韓元。隨后,樸槿惠的律師全盤否認特檢組的調查結果,并譴責特檢組成立之初便是違憲的政治產物。
博弈仍在繼續,樸槿惠彈劾案的判決最終將由韓國憲法法院作出。值得注意的是,憲法法院原來的9名法官現在僅剩8人。根據韓國法律,認可彈劾案需要9名法官中至少三分之二、即6人同意,并且這一人數要求不會因個別法官的離任而改變。而在3月13日,憲法法院代院長李貞美也將退任。也就是說,如果判決被拖到13日以后作出,樸槿惠只需在7名法官中爭取到2人的支持,就將實現“翻盤”。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李開盛對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表示,特檢組的報告會直接影響到憲法法院的最終裁決。但裁決結果還將取決于多方因素,包括政治因素。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石源華表示,韓國目前的形勢比較復雜,與之前一致“倒樸”不一樣,韓國最近出現了“挺樸”和“倒樸”勢均力敵的情況。“樸槿惠翻盤的可能性也并非沒有。”
特檢報告將產生直接影響
據韓聯社3月6日報道,當天下午,韓國“親信門”特別檢察組在位于首爾江南區的特檢組辦公室召開發布會,特別檢察官樸英洙公布了“親信門”調查結果,稱總統樸槿惠總統涉嫌行賄、開展秘密診療等罪行。
樸英洙表示,經過特檢組調查,確定樸槿惠總統涉嫌行賄和制作文化界黑名單,并確定樸槿惠在崔順實幫助下參與秘密診療。特檢組稱,樸槿惠和崔順實通過借名手機,進行過573次通話。樸槿惠和崔順實共謀,從三星集團收取43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56 億元)的賄賂。針對2014年4月16日“世越號”沉船事故當天樸槿惠的7小時行蹤,特檢組沒有得出明確結論。
樸英洙表示,長達70天的調查期間,特檢組進行了46次搜索調查,共起訴了包括樸槿惠總統閨蜜崔順實和三星副會長李在镕在內的30名嫌疑人。由于時間有限以及調查對象不配合,2月28日調查結束時,調查只進行了一半。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李開盛對澎湃新聞表示,特檢組的報告對憲法法院的最終決定會有比較直接的影響。憲法法院盡管沒有調查權力,需要依賴特檢組和其他檢察機構的調查結果作為彈劾的證據。但從特檢組的調查結果來看,韓國國會在憲法法院提起仲裁時列出的多條指控都被部分證實了,包括合謀受賄、接受非法診療等,都有利于支持國會的彈劾。
不過,針對“親信門”特檢組發布的最終調查結果,韓國總統樸槿惠代理律師柳榮夏6日否認了特檢組的全部指控。
“特檢組的報告中也指出,有些問題目前還沒有查清楚或是難以查清楚。所以,憲法法院對特檢組報告的采用會有一定的影響。”李開盛說。
而據韓聯社報道,韓國檢方再度成立特別調查本部。以首爾中央地檢檢察長李永烈為首的31人特別調查本部將接棒日前解散的親信門獨立檢察組,以便繼續調查總統樸槿惠的受賄嫌疑。
最終彈劾結果取決于多方因素
從2月28日起,韓國憲法法院的8名法官進入閉門評議程序。韓媒稱,全部8名法官中,如果6人以上同意彈劾,樸槿惠將被罷免,韓國須在60天內舉行大選,選出新總統;如果3人以上反對,樸槿惠將即刻恢復總統職權。
韓國憲法法院原有9名法官,前任院長樸漢徹卸任后剩下8人。憲法法院的此次判決將產生重大的政治和社會影響。
有分析指出,目前來看,彈劾案在10日或13日宣判的可能性最大,若在10日的宣判中樸槿惠被罷免,大選有可能于5月9日舉行;如果13日做出罷免判決,大選則可能在5月10日舉行。
憲法法院代院長李貞美此前在最后一次庭審上表示,憲法法院需通過揭示憲法價值,使國家和社會盡快從混亂中穩定下來。
不過,李開盛認為,特檢組的報告雖然為憲法法院做出最終彈劾樸槿惠的決定提供了一定的“彈藥”,但其最后決定還將取決于多方因素。“因為韓國憲法法院畢竟不只是一個法律機構,在一定程度上它還是一個政治機構,會考慮到多方面政治因素的影響。”
韓聯社此前分析,根據韓國法律,認可彈劾案需要憲法法院9名法官中至少三分之二、即6人同意,這一人數要求不會因個別法官的離任而改變。也就是說,即便只剩7名法官,仍需6人同意才能贊成彈劾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8名憲法法院法官,曾通過國會的同意、并由樸槿惠和前任總統李明博任命,不排除具有保守傾向。
如果憲法法院未能在3月13日前對彈劾案作出裁決,屆時憲法法院代院長李貞美將退任,樸槿惠只需獲得2名法官支持,即可否決彈劾案,重掌國政。
“如果3月13日之后才進行裁決,彈劾就更不容易通過。”石源華表示,“所以如果在13日之前能得出一個結論,相對還是比較公平的。”
民意的割裂無法挽回
韓國《中央日報》2月25日曾報道,在樸槿惠就任總統4周年紀念日當天,首爾市中心被反樸的“燭光集會”和挺樸的“太極旗集會”的人群一分為二。由于擔心雙方發生沖突,兩支游行隊伍被警察隔離,首爾廣場和光華門廣場中間出現了300米的空白地帶,在韓國國內創造了新“非武裝地帶(DMZ)”。
“無論憲法法院作出什么判決,反對的一方都會有很多動作,無論是上街游行抑或要求軍隊戒嚴,動蕩都還會繼續。韓國社會的分裂已經非常嚴重,但是這些都無法改變最終的彈劾結果。”石源華分析道。
據韓國《民族日報》3月4日報道,據韓國蓋洛普日前公布的調查結果,贊成彈劾樸槿惠總統的占77%,比反對意見(18%)高出4倍以上,大多數韓國國民依然對彈劾持贊同態度。同時,在執政黨自由韓國黨支持者內部,反對彈劾的比例(76%)則高于贊成(14%)彈劾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挺樸”游行的人群中,甚至出現了高舉美國國旗的民眾。石源華指出,“美國在其中扮演著一個怎樣的角色,也需要加以關注,因此樸槿惠翻盤的可能性也并非沒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