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巨無霸”骨腫瘤無奈截肢,莫忽視長期骨頭痛
最近,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腫瘤科接收了一名26歲女患者。入院時,患者肩部頂著一個籃球般大的腫瘤,已經無法行走。
骨腫瘤科主任楊慶誠教授介紹,患者在2016年4月就已覺不適,但不曾重視。直至同年6月份因肩部腫塊疼痛加重去安徽當地醫院進行MRI檢查,顯示右肱骨頭及肱骨上段膨脹性骨質破壞,形成9.4cm×8.3cm×10.0cm的軟組織腫塊,影像診斷考慮為骨巨細胞瘤惡變或骨肉瘤可能。此后又轉往安徽省省立醫院以及北京的醫院就診。由于化療效果不佳,醫生建議截肢,但患者無法接受這個結果。
出院后,患者在北京、山東尋求中醫進行艾灸、熱敷、中藥等治療,治療效果不佳,腫瘤繼續增大,直至2016年12月因腫瘤過于巨大至瘤體破裂到醫院做抗感染、止血止痛治療。當時,腫瘤已經瘋狂生長至約30cm×20cm×20cm大小。
“患者到我們這里就診時,腫瘤已經和籃球差不多大,約40cm×40cm×38cm,已經沒辦法進入CT、MRI機器中。”楊慶誠教授解釋,患者無法做影像檢查就意味著手術難度和風險顯著提升。巨大的軟組織腫塊長期壓迫可能形成血栓,在切除過程中很可能由于搬動造成栓子脫落、栓塞肺動脈、栓塞腦血管而引發不可挽回的后果。所幸,在各科室的協作下,2小時手術成功切除腫瘤。可惜的是,患者的手臂是無法保留了。

很多人都害怕骨腫瘤,因為要“截肢”。實際上,如果能早發現、早治療,目前的技術還是可以盡可能保住自己的肢體。骨水泥、生物重建,都是可行的辦法。但如果患者一開始就耽誤了,甚至相信了“偏方”,擅自采用熱敷等手法,那只能是耽誤病情。
“骨腫瘤在診斷時的確也比較困難,不少患者來就診時也是為了和其他疾病相區別。”楊慶誠主任表示,骨腫瘤和風濕免疫性疾病、代謝性骨病、退變性骨病、感染性骨病等都有相似的地方,如果醫生看不到病人,不了解病史和癥狀,單看病理標本,也很難確定到底是什么病。
曾經,楊慶誠教授還遇到過一位男患者,自述手肘疼痛,在當地很多醫院看過病,被診斷為“網球肘”。這似乎不是什么大病,患者也就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可治療了一年,依舊沒有好轉,疼痛反而愈演愈烈。最后來到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腫瘤MDT門診(多學科綜合門診),在聽取放射科主任意見做了薄層掃描后,發現了微小的病灶,是一種非常少見的骨膜型骨樣骨瘤。
臨床上遇到過太多類似的病例,有些還能及時發現、及時治療,有些一耽誤就后悔莫及。楊慶誠教授提醒,如果長期骨頭痛不見好轉,就要多留個心眼。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