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東盟外長會:盼年內制定南海行為準則,望特朗普明確對華政策
時值東盟成立50周年,東盟外長非正式會議2月21日在菲律賓度假勝地長灘島舉行,這也是杜特爾特就任菲律賓總統后,菲律賓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以來舉行的首次東盟會議。菲律賓媒體稱,一個具有法律效力和約束力的南海行為準則有望開始制定,此次會議因此備受關注。
“東盟的立場沒有改變……我們有堅決的決心來盡快完成南海行為準則的框架,并盡快依照該準則來推進實質性談判。”菲律賓副外長馬納羅表示,東盟成員國和中國希望年內能夠達成南海行為準則的框架。盡管他沒有介紹行為準則框架的內容,但他表示該行為準則的制定將依據《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1月17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在馬尼拉拜會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時曾表示,中菲雙方將積極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磋商進程,于今年年中前完成“準則”框架草案,爭取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早日達成“準則”。
菲媒:“準則”或成杜特爾特政績
菲律賓《每日詢問者報》2月20日報道,在2002年底中國和東盟十國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14年后,此次東盟外長非正式會議將開始制定具有法律效力和約束力的南海行為準則,東盟十國有望再一次就南海問題解決方案達成一致。
《菲律賓商報》20日也報道,東盟各國希望能在今年內制定南海行為準則,以緩和南海的緊張局勢。菲律賓前國家安全顧問戈雷茲還表示,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南海行為準則可能成為杜特爾特總統的政績。
《每日詢問者報》引用菲律賓副外長馬納羅在20日記者會上的發言報道稱,東盟成員國正在共同制定一個有法律約束力的南海行為準則,以切實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2002年11月4日,中國和東盟10國(10+1)在柬埔寨金邊簽署了共十款內容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宣言》表示,有關各方承諾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的領土和管轄權爭議,而不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2011年7月20日,雙方在印尼巴厘島落實了指導方針草案,但仍未解決各國在南海主權上的爭議。在去年的東盟外長會議上,因為柬埔寨等國力阻,東盟未能在所謂“南海仲裁案”問題上達成一份聯合聲明。
特朗普政策將影響東盟
在東盟國家和中國希望進一步緩解南海局勢的同時,美國或成為重新攪動南海風云的因素。美國當地時間2月18日,美國海軍官網發布聲明,“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打擊群已進入南海進行巡邏。
菲律賓ABS-CBN新聞網20日稱,正當東盟外交官們坐下來談論南海行為準則時,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進入南海進行“例行巡航”,挑戰中國對這一地區的主權聲索,這會讓相關討論“復雜化”。
對于美航母在南海巡邏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1日再次重申,反對有關國家打著“航行和飛越自由”的旗號,威脅和損害沿海國的主權和安全。
“在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海的局勢正趨于穩定,向好的和積極的方向發展。”耿爽表示,希望有關國家,特別是域外國家能夠尊重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努力,維護和鞏固當前出現的良好積極勢頭,多做有利于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的事情。
盤古智庫學術委員胡波此前為澎湃新聞撰文表示,當前南海局勢的穩定是一種“脆弱的穩定”,其中一個最大的變數就是美國新政府的南海政策。如果美國要繼續在南海挑起中美對抗,并加大在南海的挑釁力度,中國及東盟相關國家維護和平穩定的努力就將遭遇巨大困境。
與此同時,俄羅斯衛星網21日報道稱,東盟外長們意識到,需要通過保持持續對話,來緩解區域緊張。東盟外長會議當天達成共識,美國和中國是保持地區與平穩定的重要力量。
報道稱,在外長會上,東南亞國家普遍希望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在幾個月內,公布“更明確、更清晰”的對外政策,特別涉及中國的相關政策。
此前,菲律賓ABS-CBN新聞網也指出,不具名的消息人士表示,在此次東盟外長會上,特朗普上臺后美國政策的不確定性將是本次外長會的討論重點。
新加坡《獨立報》20日報道,此次外長會是東盟各國外長了解新的全球地緣政治現實的機會。毫無疑問,特朗普的政策將對已經面臨團結問題的東盟產生影響。不過,特朗普的美國不應該成為此次外長會的主導議題,東盟外長們應該將重心放在東盟團結面對挑戰方面。
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喬斯表示:“此次峰會的一個重要議題是各國外長將討論世界局勢的變化——包括政治、經濟、社會和環境層面的變化。他們將探討東盟如何適應這種變化并促進東盟共同體的建設。” 《每日詢問者報》報道稱。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