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長沙發出全國首個《家庭教育令》,“依法帶娃”怎么帶?
原創 Olivia 精英說
1月6日,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撫養權變更糾紛,并針對監護人監護失職的情況,發出了《家庭教育促進法》施行后的全國首份《家庭教育令》。

圖片來自網絡
據媒體報道,2021年10月27日,天心法院受理了原告胡先生與被告陳女士的撫養權變更糾紛一案,胡先生請求法院判令將婚生女胡某茜的撫養權變更給自己。
法庭經審理查明,2020年8月10日,胡先生與陳女士協議離婚,雙方約定女兒胡某茜由母親撫養。
陳女士離婚后再婚,并帶著胡某茜搬到新的出租屋內居住,致使胡某茜兩三周都未能上學。基于此,原告開始為小孩找全托、保姆。自2020年12月10日起至開庭之日止,小孩屬于被全托、單獨請保姆照顧的狀態,現在小孩一個人和保姆居住。

圖片來自《瀟湘晨報》
但作為被監護人胡某茜母親的被告,在原告委托全托后,只是周末接送孩子,并未積極履行其應盡的監護義務。
于是,胡先生一紙訴訟將前妻送上被告席。

圖片來自網絡
法院認為,鑒于父母雙方都存在怠于履行撫養義務和承擔監護職責的問題,對胡某茜的生理、心理與情感需求多有忽視。
同時,也考慮到陳女士有將胡某茜轉學以便照顧的意愿,并結合原、被告《離婚協議書》中,胡某茜由陳女士撫養的約定,天心區法院審理認為,應給予胡某茜的母親一次自我糾錯、積極履行其撫養義務和承擔監護職責的機會。

圖片來自《瀟湘晨報》
據此,天心區法院依法駁回胡先生的訴訟請求,判決被告陳女士繼續履行監護責任。但對法定監護人陳女士的失職行為依法予以糾正,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中的規定,長沙市天心區法院依法對失職監護人陳女士發出《家庭教育令》。
這個新聞被國內媒體廣泛報道后,也引起了英國主流媒體《泰晤士報》的關注。第一時間就相關案件進行了報道。

圖片來自《泰晤士報》官網
該報道介紹道,自1月1日起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是政府“讓父母在養育子女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的最新舉措”,希望以法律法規來引導、規范家庭教育。
有讀者立即在文章下表示:“(如果英國有類似的法律)英國的家長也會受益于這部法律。”

圖片來自文章評論
其實,這個新聞出來之后,更多人關心的是原、被告都在爭奪撫養權的當事人胡某茜。
從2021年2月開始,這位被判給媽媽的小女孩就長期和保姆生活,雖然在和保姆生活期間“托管費、保姆費、生活費等費用由原告單獨承擔,課外興趣班學費、學校課后班費用,牛奶及零用錢等由被告承擔”,但我們無法得知,在父母都各自重組家庭之后,很少有機會和父母見面相處的她,身心靈受到了多大的傷害。
幸好有這部法律的出臺,才讓胡某茜有機會過上正常生活。

圖片來自網絡
法院裁定,陳女士要多關注胡某茜的生理、心理狀況和情感需求,并列出了諸多細則:
1. 陳女士要與學校老師多聯系、多溝通,保持與老師至少每周一次的聯系頻次,了解女兒的詳細狀況;
2. 裁定陳女士與胡某茜同住,切實履行監護職責,承擔起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且不得讓胡某茜單獨與保姆居住生活,應該與胡某茜同住,由自己或近親屬親自養育與陪伴孩子等等。
3. 此判決的有效期為一年。
盡管判決并沒有任何懲罰措施,但在裁定失效前,胡某茜本人或密切接觸她的單位,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撤銷、變更或者延長《家庭教育令》。
如果義務履行人陳女士違反裁定,視情節輕重,將可予以訓誡、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圖片來自《瀟湘晨報》
也就是說,在今后一年時間里,陳女士將接受大眾對她的監督。
最后,陳女士也在庭上表示:“我一定會嚴格遵守,在學習和生活上更加關心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
在《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行前,就有專家表示,此法的推出是期望并要求家長在整個家庭教育過程中能夠“依法辦事”(點擊下方“精英說”視頻號,了解這部法律出臺相關背景)。這意味著,未來中國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將承擔更大責任,原來的“野蠻帶娃”和“任性帶娃”將不再被允許。

不經過考核就可以當父母,
這是最可怕的
網上一直廣泛流傳一種說法:做父母不需要經過考核就可以當,這是最可怕的事情。
不少人認為,很多職業都需要經過一定的測試和評估才能上崗,但做父母,卻不用經過任何考試和評估。這些輕而易舉成為父母的人,在孕育一個新生命時,絲毫沒有意識到,教養的責任何其重大。

圖片來自網絡
“父母”變成了一種不受監督、全憑自覺的“職業”。也因此,在《家庭教育令》出臺前,不少家長“只管生,不管養”,“野蠻帶娃”、“任性帶娃”層出不窮。
最近,東方衛視重播了一部由劉濤、楊爍和金晨主演的電視劇——《我們都要好好的》,就從側面反映了這個問題。

圖片來自網絡
劉濤飾演的女主尋找,和楊爍飾演的向前在一起十年,結婚六年。婚后,向前“為了這個家”整天忙于事業,而忽略了尋找和兩人的孩子——好漢。尋找也因此得了抑郁癥,多次想自殺。于是,尋找離家出走,把好漢留給了丈夫。
向前給好漢請來一個保姆照顧好漢。好漢餓了,保姆不僅不做飯,卻找來一屋子人在家里開趴,被好漢告到了警察那里。

圖片來自網絡
把保姆解雇的向前,又整天忙于工作,連每天接送兒子去幼兒園的時間都沒有,更別說抽時間陪兒子玩。無奈之下,向前只能選擇把兒子轉到一個寄宿制的幼兒園。每周一到周五,好漢在幼兒園里寄宿,到了周五放學,向前才把他從幼兒園接回家里。
對孩子,向前能夠想到的唯一的彌補方式就是物質:“周末想要什么就買什么”。好漢立即表示,自己并不想換幼兒園,還是希望能每天回家。但向前承諾,只要把工作上的問題解決了,到時候“媽媽就回來了”。

圖片來自網絡
好漢只好答應去寄宿幼兒園,他卻一點也不開心……
因為工作忙無暇照顧孩子,把孩子推給幼兒園或者保姆,或者用花錢來代替陪伴孩子的時間,這樣的影視劇片段不就是某些“任性帶娃”家長的真實寫照嗎?

中國父母進入“依法帶娃”時代
在傳統家庭關系處理和子女教育觀念中,父母怎么管孩子、怎么教育孩子、怎么對待孩子,是“家事”,也是“私事”。這份法律裁定文書的出現,對國家職能部門、社會組織以及家庭成員都有提醒和警示作用。它告訴我們,家庭教育問題同樣需要政府職能部門的介入,通過《家庭教育令》的強制訓誡、責令整改、限期監管等進行及時的前置干預,而不必等到涉法涉訴成型對孩子造成一定影響的后果時才運用法律武器。
《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后,相關話題#中國父母進入依法帶娃時代# 也迅速沖上了微博熱搜榜。

圖片來自網絡
有不少分析認為,作為一部特殊的法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糾偏”意義大于“懲罰”意義。
《長江日報》就此發表了一篇評論員文章,文章認為:“成為合格的家長是一門需要長期修煉的功課。每一位家長都需在投入火熱生活的過程中,修煉自己,不斷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初為人父母,于家長、于子女都是一堂重要的生活課。”
文章還說:“這個世界上并沒有完美的父母,父母在沒有子女之前也都是別人的子女。因為有了子女,父母的身份才出現。為人父母,也是人生的必修課,需要在實踐中慢慢探索經驗。父母的身份意味著責任,事事都要以身作則。”
對此,微博認證為“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河南省作協會員/知名心理博主 ”的張洪濤表示:“很多家長自身的素質都有待提高,言傳不如身教。自身都懶散、作息不規律。玩手機成癮之類的,怎么去教孩子?孩子也沒法信服呀?所以,家長首先得做好。”

圖片來自網絡
另一位網友也表示:“父母也應該需要帶娃,而不是生了不教,直接扔給保姆、老師,從而不管不教了,這樣也就做不好一個合格的家長。父母應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應該要盡到監護人的責任。這部法規出來了可以讓父母如何當好一個合格的家長。幫助你承擔起家庭教育這樣的第一責任人的角色,完成家長相應需要完成的任務。”

圖片來自網絡
還有位網友在微博上就怎樣的父母才算是合格的父母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列出了他為成為合格父母的幾個基本條件。
第一,能給孩子提供基礎的物質條件。
“這一點,我相信現在大多數家長都能夠做到,做不到的只是極少數。這個物質條件,既不能太好,也不能太差。至于多少算是差不多的,我個人認為,可以參考所在城市的人均GDP的一半,作為給孩子開銷的標準。”
第二,能充分了解孩子的先天性格,能走近孩子內心的。
“能讀懂孩子的先天性格類型,先天思維模式,能跟孩子做朋友,并且能跟孩子進行有效深度溝通的父母。而不是永遠只會站在長輩的制高點,去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服從。每家的孩子都不一樣,不可能按照千篇一律的標準去引導孩子并和孩子相處,既然是關系最近的父母,自然要對自己的孩子有個體針對性。”

圖片來自網絡
第三,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施以援手,充當精神支柱的。
“這個施以援手,并不是說孩子缺錢花了,扔給孩子一些錢,或者無邊界地給孩子代勞做各種事。而是在孩子感到迷茫、困惑的時候,耐心傾聽,合理分析,幫助孩子找到最正確的方向,讓孩子盡可能地少走彎路。”
第四,以身作則,讓孩子從內心由衷地敬佩。
“如果僅僅只是口頭上的說教,是遠遠不夠的。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行為就是大多數時候的樣板。并且孩子會不自主地從父母行為中提取出一些做事的邏輯,應用到自己今后的為人處世上。”
教育,一直是中國家長的最頭疼也最重視的問題之一。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可以說是把“家事”上升到了“國事”的層面,但政府的介入過程是相對溫和的。
在文章開頭的案例中,孩子的監護人,也就是媽媽經歷了離婚、搬家、再婚等很多事情,孩子也同步看到了父母生活的掙扎,陪伴著媽媽走過了人生轉變的一個困難期。從法院的審判來看,不僅僅看到了家庭關愛的缺失,更有效給予了這位媽媽和孩子關心和支持。相比于批判母親的“分身乏術”,法院更傾向于以一種溫和的警示進行干預,這或許是法律真正發揮效用的最有效途徑。

圖片來自網絡
但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情況,每個孩子也有自己的特點。一些家長在家庭教育上確實有做得不夠到位的地方,那么,《家庭教育促進法》可以糾正這些錯誤,引導他們走上正常的軌道。
但大多數家長還是負責任的,也是有自己一套家庭教育方法的。對這些家長來說,家庭的教育問題,其實更多的是方式方法以及尺度的問題。度沒達到,可能耽誤了孩子的前途,過了度,也許又會過度約束孩子,讓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要想取得平衡,除了要結合孩子自身的特點,也需要家長不斷學習和摸索,找出一種合適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作者: Olivia:旅居英國多年,兩個娃的寶媽,關注各類與中英教育相關的話題。
精英說是全球精英、海歸和留學生的聚集地。我們傳遞全球資訊、探討文化百態、創新社交模式、發現獨立思想。這里有溫度也有態度,歡迎氣味相投的你關注精英說(ID:elitestalk)。
Ref:
1.《瀟湘晨報》:長沙發布全國首份《家庭教育令》,背后有個令人心疼的小女孩
2. 《長江日報》:為人父母也是一堂重要的“生活課”
原標題:《丈夫起訴前妻對女兒“養而不育”,長沙發出全國首個《家庭教育令》!“依法帶娃”怎么帶?》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