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限外”后溫哥華樓市成交連跌7個月,中國購房者們轉戰英國

曾被認為“中國熱錢涌入”而推高當地房價的溫哥華,現在面臨著房產交易量連續下跌的情況。
大溫哥華地產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月份大溫哥華地區的房地產交易量同比大幅下跌了近40%,比2016年12月份則下跌了11.1%。此外,1月的房地產交易量比其1月份10年平均交易量低10.3%,房屋成交與掛牌比率也下降到了兩年來的新低。彭博社的數據顯示,這已經是溫哥華房地產交易量連續第7個月下降。
2016年7月25日,溫哥華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宣布,從8月2日起,將向海外房地產投資者征收15%的額外房屋轉讓稅,此舉被認為是與中國買家“撕破臉”,因為中國買家被認為是推高溫哥華房價的推手。該項新政公布后,8月1日至14日,西溫哥華地區的住房銷售量立刻暴跌了94%。
瑞銀發布的2016年全球房地產泡沫指數報告指出,剛性供給以及中國買家持續涌入,成為推動海外房價不斷攀升的重要因素,低利率、全球資本的流入和投資者對于回報率的樂觀心態更助長了這一膨脹勢頭。
報告顯示,過去五年內溫哥華,倫敦和斯德哥爾摩的房價激增,房地產泡沫的風險排行前三。在接近房地產泡沫的城市中,房價自2011年以來已經增加了近50%,而其他城市的平均漲幅只有不到15%。
在海外國家對外國投資收緊的情況下,中國的購房者開始轉移陣地。
根據仲量聯行近期的報告顯示,2016年,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投資者購買了倫敦核心地區超過30億英鎊的房地產,低于英國投資者,但是卻超過美國和歐洲投資者。
英國脫歐影響的不確定性以及多年房地產繁榮帶來的高價格對于一些投資者來說是高得難以跨過的障礙。但是中國投資者對此卻采取完全不同的看法。仲量聯行的英國資本市場負責人阿利斯泰爾·梅多斯說:“對于中國人來說,倫敦仍然有吸引力。”
而英鎊的貶值一直是一個關鍵因素。盡管近幾個月來人民幣相對美元貶值,但相對于英鎊自2016年6月的脫歐公投以來,人民幣卻升值了12%,使得這里的資產對中國內地投資者來說變得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惠譽近期的報告指出,2017年全球房價將出現上升,盡管政府采取相關措施,在英國,與脫歐有關的不確定性以及彈性的購房行為將使其今年的房價暫停攀升。
相對于目前受到中國投資者青睞的英國來說,此前一直備受中國購房者喜愛的澳大利亞也已經受到冷落。
澳大利亞政府在2月6日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表示,自2015年以來,澳大利亞已經強制出售了海外買家購買的價值超過1.07億澳元(約合5.61億元人民幣)的房產,其中約40%的房產屬于富裕的中國買家,理由是這些交易違反了該國法律。
澳大利亞國庫部長斯科特·莫里森稱,澳大利亞政府列出了15處違反外國投資規定的房產,這使得政府勒令出售的房產總數達到61處,其中25處最初是由中國人購買的。
莫里森說:“盡管我們知道外國投資會給澳大利亞帶來好處,但我們必須要確保這些投資惠及所有澳大利亞人,符合我們的規定且不侵犯我們的國家利益。”
據胡潤研究院與萬國置地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高凈值客戶海外置業展望》指出,有接近一半的中國高凈值人群將海外房地產投資作為最主要標的,他們平均擁有2.3套海外房產,且擁有4套及以上海外房產的人群占比為15.6%。“分散風險”是中國高凈值人群購置全球房產的最主要原因。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海外置業要警惕市場風險。我國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全國房價走高。但是,這種經驗僅能解釋國內特定區域的發展情況,如果放到世界范圍內,以較長的時間區間來衡量就能發現,房地產行業與其他任何一個行業一樣,都是有漲有跌的,在國外成熟的市場更是如此。“因此,如果拿著國內房產市場的經驗參與海外置業,極有可能面對來自市場的風險。”
仲量聯行此前公布的“全球資本流動”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的海外商業和住宅房地產投資額達到330億美元(約合22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再次創下歷史新高。仲量聯行預計,隨著地區間投資的增長,到2020年全球跨境房地產投資額在整個房地產市場投資中的比重可能超過50%。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