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
江蘇一貨輪在印度被扣船員難回國:船東已破產,領館積極協助
2016年底,江蘇省一艘貨輪被印度孟買高級法院扣押,23名船員因此在船上被“困”近2個月。日前,船員在網絡發起求助信,稱在船上食物短缺,生活艱難,經媒體曝光后引起廣泛關注。
中國駐加爾各答總領館2月13日在官網發布消息回應說,在江蘇省有關政府部門積極協調下,相信上述船員近期可返回國內。同時,經總領館做工作,印度有關政府部門已表示,將為中國船員回國積極提供便利。
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了解到,這種因船東債務糾紛、船只被他國扣押的事件,并不是第一次發生。
但這次或許有不同的是,船東南京遠浩船務公司在事發后不久,就已經在2016年底宣布解散,其海外業務操作公司也已經在去年年底公告破產。業內人士認為,遠浩曾經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破產固然有其決策失誤,也是國際航運行業不景氣帶來的航企倒閉中的一個縮影。

被扣押近2個月
據船長戴小松介紹,2016年11月25日,“聯合女神號”(United Demeter)貨輪滿載著19700噸磷酸鹽,從埃及出發,途經紅海、亞丁灣、阿拉伯海前往印度。
經過近20天的航程,12月14日,貨輪到達印度霍爾迪亞(Haldia)港口,陸續卸下船上貨物。
霍爾迪亞港位于印度南部,是加爾各答的主要貿易港口,以鐵礦、煤炭、鎳礦、農產品等散雜貨物居多。
原本這是船員們此行的最后幾站,他們從2016年8月初出船離開中國,此時的歸期已提上日程。
“通常按計劃,在印度卸貨后,我們是要去越南裝點大理石,或者到馬來西亞裝點鐵礦石再返回中國的。”船長戴小松告訴澎湃新聞。
但是,由于船東南京遠浩船務公司的其他船只拖欠國際油商的加油費,導致“聯合女神號”受到牽連,被印度孟買高院扣押。
戴小楓向澎湃新聞解釋,雖然印度方只是扣船,但他們人也沒法離開。“因為一旦棄船,貨輪就成了移動漂浮物,存在危險,所以印方港口要求船上必須有人值守。”從12月14至今,船員們已在印度港口被滯留了近2個月。
據戴小楓介紹,船上的伙食、淡水及燃油等物料將消耗殆盡,生活比較困難。但船員們最主要的問題還是精神焦慮,思鄉心切。船長說,有船員父親病逝、病危,都無法回家。
這23位船員被放到了一個尷尬的位置。他們一方面很想回家;但另一方面,由于船東遲遲不肯出面解決問題,他們擔心已經拖欠的5個月工資會沒有著落,只能“困”在船上。“如果貿然離船,那么之后船東公司對于工資的償付便不好確認。” 船員派遣公司——江蘇遠騰公司調配部經理韓磊說。
“我們現在最迫切的就是回國,和家人團聚。”船長戴小松表示。因此,他們向外發出了求助信,希望能推進事情盡快解決。

船東仍未出面
有著近20年的航海經驗的戴小松,不是第一次碰到這種狀況。
過去幾年里,由于國際航運行業不景氣,國內外一些航運公司經營困難,類似情況并非首次出現。
據公開報道,南京遠浩一艘貨船在執行土耳其航次時,就曾因與歐洲供應商的商業糾紛,被扣留很長時間;浙江的“奧達寶”輪曾因拖欠第三國債務,被印度扣押在古吉拉特邦的阿朗港;去年年底破產的全球第七大航運公司韓國韓進公司的約10艘海運船只,也曾因債務糾紛在中國港口被扣押。
但這次的事情顯然更為棘手。戴小松介紹,之前的扣押事件好在船東基本都會出面解決,這次的不同在于,船東南京遠浩公司在事發后不久便宣告解散,之后便避而不出,船員們一直未能聯系上南京遠浩公司。
澎湃新聞日前多次嘗試聯系該公司總經理侍海和原董事長劉洪良,均未獲回應。
“聯合女神號”的船員派遣公司——江蘇遠騰公司調配部經理韓磊告訴澎湃新聞,船員工資的償付其實不必擔心。
“船員一定能拿到工資,因為該船就算拆解后,市值也在170萬美金左右,而拖欠船員的工資只有30多萬美金。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船員的工資會是優先支付。”
危難時刻,相關政府部門也在積極奔波。中國駐加爾各答總領館2月13日在官網發布消息回應稱,在江蘇省有關政府部門積極協調下,相信上述船員近期可返回國內。同時,經總領館做工作,印度有關政府部門已表示,將為中國船員回國積極提供便利。
韓磊說,接下來他們要討論的是,船員們將會以何種途徑歸國。
據他介紹,目前遠騰公司有兩種方案,一種是由船東南京遠浩出面解決,將船員的工資償付后,集體歸國,而今天(2月14號)正是他們給船東的最后期限;另一種則是船東回避不出面的替代方案,即走國際航運法規途徑,由保險公司來解決問題,但時間較為漫長。
“船員們都買了國際航運法規“四大支柱”之一的《海事勞工公約》(MLC)規定的強制險,保險公司理賠船員的費用后,會由保險公司接手這條船。”韓磊說,一旦保險公司定下來先賠付工資后,他們就會派人去替換船員,或者讓他們直接回國。
但上述承諾并不能減緩船員們的擔心。
船長戴小松告訴澎湃新聞,據他了解,船東所買的保險為“財務保險”,關于該保險的第一修正案在2017年1月18日才生效。“我們可能拿到的,僅僅只有1月18日之后的工資,而從去年9月就開始拖欠的工資,誰又來償付呢?”
今天(2月14日)是遠騰公司給船東遠浩公司的最后期限。但截至發稿,澎湃新聞尚未再聯系上遠騰公司、船東遠浩公司。

航運市場不景氣
韓磊透露,南京遠浩的海外業務操作公司實際已在去年(2016)年底公告破產。
他說,成立于2009年底的南京遠浩,曾經處于中國——地中海、黑海航線的散貨運輸的控制性地位。
據船長戴小松介紹,他們一般的航程是從遠東(俄羅斯東部、日本、韓國)繞一圈,后經南海到達東南亞,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再經蘇伊士運河出紅海到達地中海,更遠點則會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到達黑海,“沿途經過中亞、西非、歐洲東南部等地中海沿岸多個國家,有幾年業績一直不錯。”
但公司高層的決策失誤,使其經營開始出現問題。
據航運業內權威的信息咨詢平臺“航運界”報道,南京遠浩原本只是一家船舶經營人,自己并沒有船舶。所謂船舶經營人,是指自身并不擁有船舶而是以承租人身份租入船舶,再以船東身份攬貨運輸的公司。在干散貨運輸領域,船舶經營人十分常見。但南京遠浩并不滿足經營人角色,而是采購船舶進行自主經營。
2010年前后,公司成立還沒多久,南京遠浩以約2000萬至3000萬美元/艘的價格購入船舶成為船東。之后,2015年左右,又通過中國進出口銀行貸款,以2400萬美元/艘的價格購入2艘新船。據該報道,公司擁有自有船6艘,均為載重噸2萬-3萬噸的小靈便型貨船。
當時該公司的判斷是,市場已經觸底,可以“抄底”。
相對應的則是,這一時期,作為全球經濟復蘇晴雨表、衡量全球航運業景氣程度的BDI指數(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一路狂跌。據韓磊介紹,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后,該指數從最高峰11800多點持續下跌,2015年底跌至低谷289點。2016年開始有些小范圍起色,目前穩定在800-900點左右。
南京揚子造船廠劉希勇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船舶經營人自購船舶有很大風險,原因是散貨市場不穩定,會導致自有船舶大幅度貶值,而且南京遠浩經營思路比較激進,對市場復蘇判定得過早,高點買入船舶,但是在低價進行散貨運輸,最終導致公司出現問題。”
另據中船重工經濟研究中心分析師譚松近日接受《中國船舶報》記者采訪時分析,在整體不景氣的背景下,一些航運企業或金融機構,在判斷船市方面參考更多的是現金平衡點而非盈虧平衡點。“如果長期關注現金平衡點,船東會更傾向于訂造新船。”
判斷失誤也許是一部分原因,但在韓磊看來,根本的癥結在于國際航運行業乃至全球經濟的不景氣。
“船太多,但要運的貨太少,海運價格大幅度降低。”韓磊說,自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多數國家經濟復蘇緩慢,出口貿易的訂單銳減,導致海運需求不足。
而另一方面,近幾年大量的新船交付以及船隊過剩,運力的供給方增多。“需求小了,供給卻多了,市場通過供需雙方博弈形成的運費就自然降低了。”
破產重組虧損的消息也隨之而來。2016年下半年,海南泛洋、浙江遠洋兩大國有航運企業相繼宣布破產;全球第七大、韓國最大的海運公司韓進也在2016年底申請進入破產程序。甚至一些航運巨頭也無法幸免,全球最大航運公司馬士基集團近日披露的年度財務報告顯示,2016年其虧損達到19億美元。
“現在的航運企業就是處于死扛的狀態。”韓磊說,生存是目前航運行業寒冬中的最大困難。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