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刊文: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讓校外培訓回歸公益屬性

供圖/視覺中國
最近,北京、上海、廣州相繼發布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標準,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北京市按照線上線下、班型大小制定了4種收費標準,將于2022年2月21日(2022年中小學春季學期開學)起實施,對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的管理,參照此標準執行。
2021年7月出臺的“雙減”政策,一系列雷霆之舉讓教育風氣為之一新。教育部提供的數據顯示,“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學科類培訓大幅壓減,目前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3.8%,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4.1%。
“雙減”階段性成果是一個良好的開端,要想加速教育回歸,強化教育初心,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落實各項配套措施。“雙減”背景下,學科類培訓班何去何從?轉為非營利性后如何規范?該收多少費用?這些問題關乎“雙減”的深化推進,而政府指導定價標準,被認為是監管非營利性學科類培訓機構的“最后的靴子”。
中央出臺“雙減”政策時,明確要求強化培訓收費監管,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之后,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的通知》,由政府制定基準收費標準和浮動幅度,并按程序納入地方定價目錄。在推進“雙減”的過程中,各地陸續就學科類校外培訓政策征求意見,出臺了相應的標準。
在具體操作中,各地大多將培訓班型分為小班(10人以下班型)、中班(10至35人班型)及大班(35人以上班型)。價格浮動幅度均為上浮不超過10%,下浮不限。此外,線上學科類校外培訓標準課時時長為30分鐘,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標準課時時長為45分鐘。實際時長不一樣的,按比例進行折算。與之前動輒幾百元的收費相比,政府指導價無疑彰顯了學科類培訓機構的非營利性本質。
既然是非營利性的學科培訓,就應該守住公益的初心。在“雙減”的風潮中,一些培訓機構主動求變,紛紛謀求向在線授課轉型。然而,個別培訓機構仍然存在牟利思維,定價過高。如某教培巨頭轉型推出的一種課程,擬實行遠超上述標準的收費。該教培機構表示進行全面整改,下架上述課程App及相關小程序。對于已經收取的費用,公司稱將依照政府指導價采取“多退少不補”的原則操作處理,擬退費的無條件退費。
明目張膽的超標收費固然令行禁止,私下搞“小動作”變相提價也要嚴加提防。有關部門要加強線上監測和線下巡查,及時查處學科類培訓不執行政府指導價、不明碼標價以及非學科類培訓不明碼標價、價外加價、虛構原價、虛假折扣等違法行為。
出臺政府指導定價的初衷,是要讓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機構能規范經營,因此要統籌考慮經濟發展水平、學生家庭承受能力等因素,適時對收費政策開展評估。還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對收費標準進行調整完善,盡量滿足學生差異化教育培訓的需求。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