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養殖魚類的一百種死法,你知道嗎?
今年7月底河南省遭遇超級大暴雨,想必大家還心有余悸。根據官方的通報,截至8月3日,大暴雨引發的洪災共造成農作物受災1470萬畝,漁業受災33萬畝,受災養殖場18527家[1]。除了受災最嚴重的鄭州,同省的駐馬店、開封、焦作等地都有超過100萬斤魚被沖走,造成1000萬余元損失[2]!
水產養殖本來就是個高風險的行業,減產、死魚、價格下跌等意外時常發生、難以控制;而面對像臺風、洪澇這種突如其來的天災,水產養殖戶們更是束手無策:人員受困、設施受損、死魚跑魚嚴重,不僅生命安全受到威脅,養家糊口的收入來源也毀于一旦。
今天,咱就來聊聊,水產養殖業會遭遇哪些主要風險和損失。
01 自然災害躲不了!
水產養殖業中最難防控的風險非"自然災害"莫屬了,這次的河南洪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然而,不僅是臺風、暴雨、洪澇,高溫干旱、風暴潮、赤潮等自然災害每年都對我國各地的養殖生產帶來嚴重的損失。
根據《2021中國漁業統計年鑒》的數據,2020年,我國29個省市中因主要自然災害 (臺風、洪澇和干旱) 造成的水產品損失就高達98.6萬噸,損失價值136億元。且出乎意料的是,2020年因這些自然災害造成的水產品損失,竟然是集中在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中部省份!其中,僅這五個省份中因洪澇造成的水產品損失就占了全國同類總損失的79.5%(91.5億元),因干旱造成的水產品損失占了全國同類總損失的73.2%(5.3億元)。

當然,盡管我國各沿海養殖大省因自然災害造成的水產品損失不算最大,但仍然不可忽視風暴潮 (含臺風、溫帶氣旋等造成的海水異常升降) 、海浪、赤潮等災害造成的影響。
通常情況下,風暴潮具有短時間內造成巨大毀壞的特征,海上魚排和沿海的養殖設施是直接的受威脅對象。根據《2020中國海洋公報》的統計,2020年7 月 ,受出海氣旋影響,黃海海域出現3~4米的巨浪,造成江蘇連云港市藍灣現代漁業園海水養殖面積受災 170 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900萬元;2020年8月,僅2004 “黑格化”臺風風暴潮,在短短三天內就造成浙江省直接經濟損失3.5億元!

2020年8月, 2004 "黑格化"臺風風暴潮導致浙江省樂清市海水養殖受損;圖源: 2020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
相對于上述自然災害,赤潮的爆發更加隱蔽,一夜之間,赤潮就能污染大面積的養殖水體,消耗水中的大量溶解氧,堵塞魚蝦蟹貝的呼吸器官,造成養殖魚類大量死亡,漁業減產。
2019年5月,福建福州平潭海域爆發赤潮。有幾位養殖戶的海上網箱在赤潮中全軍覆沒,他們每個人都有100多個網箱,總共死魚10萬多斤。按照市場10-20元/斤的價格來算,每個養殖戶至少損失100多萬元[5]!

由此可見,無論是海水養殖,還是陸地的養殖,氣候變化、風暴潮、赤潮等引發的養殖災害都十分棘手,往往難以獨立償還巨額的損失。如果沒有任何風險保障,從業者將很難依靠漁業生計,更不用提發家致富了!
02 水產養殖業也難逃“人禍”
除了不可控的“天災”,一些突如其來的、不重視的、疏忽的“人禍”也是讓水產養殖業造成重大損失的因素之一。如水產品各產業鏈中因流通、加工、貯藏等流程中造成的損失,同樣不可小覷。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孫慧武等在《我國水產品全產業鏈損耗研究》指出[7],在流通、加工、貯藏、零售等水產品的主要損耗環節中,魚類、甲殼類、貝類和頭足類四類水產品的平均損耗率大部分(60%)都在1.4%以上;海水養殖、海洋捕撈、淡水養殖這三大類的整體年均損耗率更是分別達到12.4%、5.8%、6.6%,2020年,我國水產品的損耗量達到1145萬噸[8]。

這個過程中造成的損耗,有冷鏈物流和活魚運輸本身的技術限制,但更有"人禍"的原因,如運輸活魚時使用了受污染水源、運輸活魚時密度過大導致魚大量死亡,水產品出塘前沒處理好魚的環境適應導致應激死亡、新冷凍設備維護不當造成的水產品腐敗等,都常見諸報端。實際上,有其他的研究機構指出,我國水產品僅在流通環節的損耗率都能達到15%[9]。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天災"疊加"人禍"讓水產品在養殖生產、流通、加工、貯藏、零售、消費全產業鏈爆發全面的危機。2020年1-2月,魚類供應、消費和貿易收入都出現下降,國內部分一二級水產批發市場近乎停擺,各地農貿市場大多采取縮減營業時間及暫時關閉措施。

和往年所具有的“春節效應”帶來水產品普遍上漲的情況不同,《中國水產品市場價格報告》(FAO) 根據對全國27個品種和35個品種規格的監測表明,2020年1月我國水產品市場有15個規格品種環比呈上漲態勢,10個規格品種環比呈下跌態勢,有10個規格品種環比基本持平,分別占監測比重的42.85%、28.57%和28.57%,整體價格波動比較大。疫情造成的水產品壓塘、物流受阻、消費下降,在水產養殖產業鏈各環節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些都在提醒我們水產養殖行業各個環節風險的存在。
03 "生病", 更是水產養殖魚類的常態
躲過了天災人禍,發現病害才是水產養殖需要頻繁面對的風險。水產病害導致的損失率也不可低估,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水產養殖病害平均年損失能達百億元之巨,其中魚類約占 55%-77%,甲殼類約占 11%-28%,貝類約占 3%-16%。2020年水產病害導致我國水產養殖的直接經濟損失接近21億元。

養殖魚類主要的病害類型有三種: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
病毒性疾病易發在草魚、鯉魚身上,造成出血癥,如草魚的出血病,鯉春病血毒癥;慘兮兮的草魚和鯉魚也是細菌性敗血癥、爛鰓病、細菌性腸炎等細菌性疾病的高發魚種;而寄生蟲病主要高發有白點病,這是一種在淡水和海水魚類身上都會發生的寄生蟲病,傳播迅速,致死率高[14-17]。
當然,養殖管理和人為操作不當也會導致魚類產生各種疾病。由于養殖魚塘往往都是集約化養殖,養殖密度過大、操作粗放以及忽視對水質、氣溫、飼料等因素的調節都會導致魚蝦蟹貝生病。如水霉病就是由于水體缺乏流動和陽光導致的;還有一種在人類身上常見的疾病——脂肪肝,在魚類上也非常常見!往往養殖魚類會因為水質污染、使用過量抗生素、殺蟲劑等原因患上脂肪肝!導致魚類生長緩慢、抗病力降低,嚴重影響養殖產量和質量。

面對各種天災人禍造成的“魚的一百種花式死法”,小規模養殖戶們往往無法承擔突發風險帶來的損失,這時就需要一種保障機制幫助小規模養殖戶抵御突發災害造成的損失,幫助養殖戶獲得更穩定的收入,從而也能保障整個產業鏈的穩定。
一般來說,水產養殖保險可以覆蓋從自然風險、社會風險、市場變化,到技術風險、生物化學風險。
水產養殖保險通過補償:
? 養殖場固定資產的損失和養殖場人身傷亡 (農場險);
? 因風險導致的養殖產品受損時對應的養殖投入成本 (損失補償性保險);
? 以價格或氣象的特定指數計算得到的賠償金額 (指數/參數型保險);
對養殖戶進行賠償。同時養殖戶或群體也可以通過聯合在一起以獲得更好的保險率 (聯合險)[21-22]。


下一期,我們將以已經落地的海南羅非魚養殖保險為案例,具體聊聊水產養殖保險如何規避風險,保障養殖的收益。
參考資料:
[1] 河南全省農作物受災1470萬畝,絕收570萬畝.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1.8.
http://www.henan.gov.cn/2021/08-04/2195869.html
[2] 中國網海絲泉州頻道. 全國暴雨致水產養殖受損,海璟水產新模式不再“靠天吃飯”.
http://hsqz.china.com.cn/chinanet/index.php/home/index/mreadcontent/contentid/23909
[3] 2017-2021中國漁業統計年鑒
[4] 2016-2020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 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
[5] 水產養殖網. "去年赤潮導致這里死魚損失超千萬!今年赤潮指數保險為養殖戶護航!"
https://mp.weixin.qq.com/s/ngPSz_TIbT6usbkSZptI-Q
[6] 國家海洋局官網
[7] 孫慧武, 程廣燕, 王宇光等. 我國水產品全產業鏈損耗研究[J]. 淡水漁業, 2021,51(01):3-10.DOI:10.13721/j.cnki.dsyy.2021.01.001.
https://www.doc88.com/p-20829221394590.html
[8] 劉景景(2021). 中國水產品展望報告.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https://aocm.agri-outlook.cn/weixin/Public/2021/report/%E5%88%98%E6%99%AF%E6%99%AF%EF%BC%9A%E4%B8%AD%E5%9B%BD%E6%B0%B4%E4%BA%A7%E5%93%81%E5%B1%95%E6%9C%9B%E6%8A%A5%E5%91%8A.pdf
[9] 皇甫曉晗, 鄭武(2021). 國君交運:社區團購背后的信息成本與信息革命.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https://www.gelonghui.com/p/441090
[10] 我國保鮮食品冷鏈物流貨物損失率太高?那是沒有引用貨物監控技術. 云息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2021.6
[11] 聯合國糧農組織(2020), 中國水產品市場價格報告.
https://issuu.com/globefish/docs/2020
[12] 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0-2029).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2020.4.
http://m.shuichan.cc/news_view-400760.html?share_token=6726b3a5-6260-4aa0-85f3-865d3f465ade
[13] 水產前沿雜志. 中國水產養殖需要真正的漁醫. 2021.6.
http://k.sina.com.cn/article_1612816271_60219f8f01900u8gi.html
[14] 曹桂娟.淡水養殖魚類常見疾病及治療方法[J].養殖與飼料,2020,19(12):157-159.DOI:10.13300/j.cnki.cn42-1648/s.2020.12.075.
[15]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2021年5月份全國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中國水產協會, 2021.
http://www.nftec.agri.cn/tzgg/202104/t20210425_7656193.htm
[16]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2021年6月份全國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中國水產協會, 2021.
http://www.nftec.agri.cn/tzgg/202105/t20210528_7674193.htm
[17]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2021年10月份全國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中國水產協會, 2021.
http://www.nftec.agri.cn/ybfk/ycyb/202109/t20210927_7761859.htm
[18] 林建斌.魚類脂肪肝的形成原因及抗脂肪肝因子[J].江西水產科技,2006(02):41-42.
[19] 邱楊玉. 大黃魚內臟白點病的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2.
[20] 智漁(2021). 石斑魚寄生蟲病害手冊.
[21]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藍色金融指南-為小規模生產者提供水產養殖保險》報告
http://www.fao.org/3/ca8645en/ca8645en.pdf
[22] FAO, 2018. State of World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2018. Rome.
編輯:楊依霏、黃曉健、王佳琪、梁承豪
排版:李伯睿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