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下飯美食片《風味人間》又來了,深夜別看
原創 黃小廚的小可愛 黃小廚
冬天的食欲總是會暴增,看的劇也得和食物相關才更能提起興趣。
作為每年冬季如約上線的「神仙下飯節目」,《風味人間》系列一直是美食紀錄片的高質量天花板,每次觀看總能挑動著味蕾,勾起滿滿食欲。

微博@紀錄片-風味人間
上周末《風味人間3》上線了,不同于前兩季的全球美食搜尋,第三季將視角轉向本土海鮮美食,希望帶領觀眾看到不一樣的海洋與海味。
不知道有多少小小廚和小可愛一樣,聽到海鮮就開始饞了~

??《風味人間3》
我國作為海鮮大國,擁有3.2萬公里的綿延海岸線,海洋資源豐富,但過去很少有紀錄片只聚焦于「海鮮」這一品類呈現,就導致我們對海鮮的了解相對簡單。
就像第一集中的海南疍家人,可能很多人之前都不了解。
提起海南,我們自然而然的想起三亞、海口,陵水這樣的小地方很容易被游客忽略。實際,在這里漁港生活著一個古老族群,被稱作「疍家」。

??《風味人間3》
因為就住在水上,他們的一日三餐必然離不開海鮮。
疍家講究的是食材的天然和新鮮,原汁原味,不像其他地方的烹飪,需要孜然、辣椒的佐料,疍家人僅需要鹽和花生油,即使是貝類也只需要加點蒜蓉。
既有香氣,又保持了野生海鮮的鮮味和口感。

??《風味人間3》
在《風味人間》里講的是疍家人的波紋龍蝦(俗稱小青龍),其實這里出名的還有一道被稱為「天下第一粥」的刺豚粥:
刺豚粥,是利用新鮮大米和刺豚魚熬制而成的魚粥,具體的制作方法,只能靠自己摸索了,畢竟找到這兩種原料,已經實屬不易。

圖源網絡
其中所用到的新米,得選擇當地產的上等米作為魚粥制作的「母本」,這個新字最關鍵,一般是剛從稻田收割回不久的稻谷,碾成米后最長儲藏時間不應超過10天,儲藏的時間越短越好,以當天碾出來的大米為最佳。
至于刺豚,這道菜的主角。生活在海底珊瑚礁石間,周身長著又長又硬的刺,就像刺猬一樣。刺豚是學名,當地人一般都把這種魚叫「氣鼓魚」。這種「氣鼓魚」的皮層活動量相當大,營養價值高,尤其膠質最為豐富,是上等中藥材,但現在近海已經很難捕抓到刺豚了,只有在西沙、南沙等海域才能捕抓到刺豚。

圖源網絡
在魚粥被端上餐桌之前,撒上零星的蔥花,配以海南胡椒粉,人間美味!

圖源網絡
據說疍家拿手的還有一道椰子魷魚,十厘米新鮮小魷魚,掏空洗凈后,用椰蓉填滿。一番蒸煮過后,魷魚的香和椰子的甜,在口腔里交織。
有機會去海南陵水,記得嘗嘗疍家人的手藝。

??《風味人間3》
中國最南端的海南陵水新村光漁港,疍家人用原汁原味料理海鮮,而北方的遼寧省大連市的海洋島,對待海鮮也喜歡用上鐵鍋燉。

??《風味人間3》
鮑魚、海參、魚翅、魚肚都是珍貴的海味,其中鮑魚排在第一位,而遼寧以前,所產鮑魚占全國產量70%。在《風味人間》中,除了提到鮮鮑,還給我們展示了溏心鮑。
所謂「溏心鮑」,是指在干鮑烹飪時經過繁瑣的泡發過程,再用高湯小火久煮入味,慢煨至鮑魚中心部分黏黏軟軟,呈不凝結的半液體狀態。

??《風味人間3》
不知道有沒有人和小可愛一樣,對溏心鮑的認識來自于一部港劇《溏心風暴》。
劇中一家之主「大鮑」唐仁佳是唐記海味鋪的老板,坐擁億萬身家,更有八只價格不可估量的兩頭鮑作為傳家寶,名曰八星報喜,每逢晴天還要拿出來曬曬太陽。

??《溏心風暴》
也是因為這部劇,讓大家知道了干鮑比鮮鮑更珍貴,能當傳家寶的兩頭鮑,有多厲害?
「頭」可以算是鮑魚的尺寸單位。每市斤(500g)等同于幾只鮑魚的重量,即為幾頭鮑魚,這里默認指的是干鮑魚的凈重。比如兩頭鮑一顆重約250g,三頭鮑大約160g,頭數越少,鮑魚越大。
一般情況下,頭數越小,價格越貴。

??《風味人間3》
鮑魚是港片里大戶人家的標配食材,但也并非只有大戶人家才能吃上鮑魚,溏心鮑吃不了,咱鐵鍋燉鮮鮑也很美味??!
鐵鍋燉是東北絕對不能少的,比起鍋包肉,豬肉燉粉條,蘸醬菜等,能讓人吐口而出的東北美食,只有「鐵鍋燉」。燉雞燉鵝燉排骨,燉魚燉肉燉海鮮,鐵鍋能燉上萬物。

??《風味人間3》
不需要多么驚世駭俗的廚藝,東北人的鐵鍋燉走的就是原始粗獷風,大鐵鍋子放灶上,咕嘟咕嘟半小時,直接等鍋燒開。正經的鐵鍋燉絕不能離開各式各樣的配菜,可以切的很薄,但絕不能沒有土豆。
另一個絕不能缺少的主角就是:大餅子。它是鐵鍋燉的黃金搭檔,沒有一個東北人能在吃鐵鍋燉的時候拒絕大餅子。

??《風味人間3》
說到這一定有人脫口而出,這不就是亂燉?錯!這叫大豐收,怎么能叫亂燉。
哈爾濱人會在鐵鍋里燉上鮮美的江魚,吉林人的鐵鍋里則更多燉的是排骨、大鵝等湯汁并不會很多,但味道更加濃厚。遼寧靠海,丹東、大連、營口等濱海城市的鐵鍋燉又別具特色,海鮮成了鐵鍋必不可少的。

圖源網絡
在保留鐵鍋燉精髓的同時加入海鮮,這是沿海人民因地制宜的智慧。
其實,最早的鐵鍋燉來源可以追溯到康熙二十一年,也就是1682年,康熙率部抗擊沙俄侵略,在鄂倫春部落用膳。當地百姓現場燒火壘灶,用大鐵鍋燉制江魚和山野家禽。
到了六十年代,人們解決口腹之欲最好的方式,便是在野外架起火,燉上一鍋野雞江魚了。在這樣的推動下,九十年代,鐵鍋燉一下子就走向了全國。

圖源網絡
數九隆冬,大雪紛飛,一鍋鐵鍋燉絕對能夠溫暖你,不管鍋里是鮑魚還是排骨,甚至是大白菜和豆角都行,吃的就是個熱鬧!

浩瀚的海洋中,原來藏著這么多海鮮,《風味人間》第一集就一整個把小可愛誘惑住了。
陽光沙灘,湛藍大海,綿長的大陸海岸線,祖國無敵的海景風光,是一場極致的視覺盛宴,也是一場頂級的美食大餐。溫馨提示~看的時候記得準備上宵夜哦!
本文所用素材圖均來自網絡
另外!本欄目所涉及內容只對劇只對美食不對人
求爸爸們別杠我
原標題:《下飯美食片《風味人間》又來了,深夜別看!餓的很~》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