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綿陽偵破“上頭電子煙”毒品案:合成大麻素成分比大麻更毒
12月17日,澎湃新聞(www.usamodel.cn)從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獲悉,近期,該局成功打掉一個加工、販賣含有合成大麻素的“上頭電子香煙”的犯罪團伙,查獲加工窩點一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0名,繳獲合成大麻素500余克,涉案電子煙桿200余支。
2021年5月,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公告,決定正式整類列管合成大麻素類新精神活性物質,并新增列管氟胺酮等18種新精神活性物質,自7月1日起施行。
據綿陽市公安局民警介紹,2021年7月,梓潼縣公安局禁毒緝毒大隊民警在調查一起涉毒線索過程中,接到群眾舉報稱,有人在綿陽城區販賣含有合成大麻素的電子煙,圈內都管這種電子煙為“上頭電子煙”。
據警方調查發現,家住三臺縣蘆溪鎮的青年男子彭某、戴某某為牟取利益,從成都購買“上頭電子煙”賣給一些年輕人吸食,從中賺取差價。綿陽、成都等地極有可能隱藏著一個販賣合成大麻素,秘密加工含毒電子煙的犯罪團伙。
綿陽市公安局禁毒緝毒支隊得到案情報告后,組織梓潼縣、三臺縣、平武縣公安機關緝毒民警成立聯合專案組,對彭某、戴某某涉嫌犯罪行為進行立案偵查。
為了獲取直接證據,緝毒民警進行了化裝偵查,假扮購買毒品下線,很快聯系到了彭某,并取得了對方的信任,順利從他的手中購得“上頭電子煙”。
民警買來的電子煙與普通電子煙從外表看沒有什么區別,但經過專業機構檢驗鑒定,“上頭電子煙”的煙油里含有合成大麻素成分,人在吸食之后會產生一種類似吸食大麻的感覺,不僅對身體危害大,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染上毒癮。
專案組民警偵查發現,同為23歲的男子彭某、戴某某手上的“上頭電子煙”均是從成都一名馮姓男子處購得的。警方立即順線出擊,前往成都市對兩人的上家馮某展開偵查。據調查,31歲的馮某是四川遂寧市人,常年混跡于成都市,此人最近伙同社會人員胡某、李某、韓某等人出資,在江蘇省男子夏某處購買合成大麻素,加工制作成為含毒煙油后,將其注入電子煙桿內,便成為了“上頭電子煙”,然后分銷給彭某、戴某某等人販賣。
隨著專案偵查工作的深入開展,一張販賣、吸食新型毒品團伙網絡逐漸浮出了水面:夏某為團伙上家,馮某等人為加工“上頭電子煙”的“批發商”,彭某、戴某某等人為“分銷商”,最底層的吸食者則分布較廣,整個生產、運輸、販賣、吸食鏈條十分完整,涉及四川、河南、湖北、浙江、廣東、新疆等國內多地。
專案民警又先后輾轉河南、湖北等省市進行全面摸排,循線延伸查明了犯罪團伙成員結構、作案方式,以及活動特點。8月初,專案組制定了詳細的抓捕方案,確保實現全鏈條打擊收網,消除社會危害。
8月10日至16日,綿陽警方分別在四川、湖北、河南等多地展開行動,將產銷網絡上家夏某,以及馮某、胡某、李某、韓某、彭某、戴某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抓獲歸案,繳獲合成大麻素500余克,涉案電子煙桿200余支。
經審訊,夏某、馮某等人如實交代了犯罪事實。2021年7月初,馮某伙同李某、韓某某等人在夏某處購買合成大麻素等原料,并在成都市馮某暫住房內加工成為含合成大麻素的煙油,將制作好的“上頭電子煙”賣給彭某、戴某某在成都、綿陽等地進行分銷,同時還通過物流寄遞等方式販運至全國多地。
2021年8月至11月,專案組又根據線索先后抓獲多名漏網的涉案人員。11月2日,隨著犯罪嫌疑人周某某被抓獲歸案,該案20名團伙成員全部落入法網。目前,案件已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據梓潼縣公安局禁毒緝毒大隊大隊長安鄧吉介紹,含有合成大麻素成分的“上頭電子煙”,雖外表與普通電子煙一樣,但實則是一種新型毒品。合成大麻素類物質為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相較于大麻而言,獲取成本更低,但能產生更為強烈的興奮、致幻等效果,其對身體的傷害也遠遠大于植物大麻毒品。吸食合成大麻素類物質后,會出現頭暈、嘔吐、精神恍惚、致幻等反應,過量吸食會出現休克、窒息甚至猝死等情況。
民警在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審訊時,對方交代,他們在銷售“上頭電子煙”時往往會聲稱這種電子煙比普通電子煙更具快感,既不上癮也不犯法。因此,年輕人很容易受到蠱惑,邁出涉毒的危險一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